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5.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苦竹茹 的原始碼
←
苦竹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苦竹茹'''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https://p1.ssl.qhimg.com/t01b80b3bd771487edb.png |- |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18209&sid=26068599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苦竹茹</br> 汉语拼音:Kǔ Zhú Rú</br>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膀胱经</br> 功能:清热,化痰,凉血</br> 主治:常用于烦热呕逆,痰热咳喘,小便涩痛,尿血 |} </div> '''苦竹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的茎竿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具有清热,化痰,凉血之功效。常用于烦热呕逆,痰热咳喘,小便涩痛,尿血。<ref>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1618 苦竹茹]-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ref>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苦竹茹 拼音名:Kǔ Zhú Rú 英文名:Bitter Bamboo shaving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 ===采收和储藏=== 冬季砍伐当年生长的新竹,除去枝叶,锯成段,刮去外层青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晾干。 ===原形态=== [[苦竹]] 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约6mm。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时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竿环很隆起;每节有3-7分枝,但在每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1/4处稍平,鞘环有1圈褐色箨鞘基部残留物,箨鞘厚纸质和革质,绿色,无或有细小的紫色斑点,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与竿相连处较密,内面光滑而有光泽,边缘密被金黄色的纤毛;箨耳很小,深褐色,有直立棕色繸毛;箨舌截平,长1-2mm,边缘密生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幼时绿色,多脉,无显着的中脉;叶鞘无毛,有横脉;叶舌质坚硬,截平,长0.5-2mm:叶片披针形,长8-20cm,宽5-28cm,质坚韧,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有微毛,尤以基部为甚;叶柄长2-7mm。花枝基部有苍片,花序分技与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波状曲折,小穗绿色,小穗有8-12,小花,长4-6cm,绿色或淡紫色,小穗轴间长4-5mm,在杯状顶端有纤毛;颖3-5,有锐尖头,边缘有纤毛;外稃被外形,近革质,有横脉,边缘粗糙,内稃背部2脊间有沟纹,鳞被3,后方1片长于前方2片;雄蕊3,有细长而互相分离的花丝,花药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花期4-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凉血。主烦热呕逆;痰热咳喘;小便涩痛;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主下热壅。 *2.《本草纲目》:止尿血。<ref>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k/kuzhuru.html 苦竹茹]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 414 中藥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苦竹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