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56.2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花生根腐病 的原始碼
←
花生根腐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花生根腐病</big>''' [[File:花生根腐病.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花生根腐病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match%2F0%2F3564908324%2F0.jpg&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5196591&t=bb33cc27a3631085f9bf5529ccc46c42 原圖鏈接] ]] 花生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病等,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发生在花生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也可为害[[果针]]与[[荚果]]。 花生根腐病属于世界性花生病害,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以中国南方各花生产区发生较重。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植株生长不良,烂种、根腐、果腐,造成全株枯死,一般零星发生,病株率在10%以下,减产5-8%,重者发病率20-30%,减产20%以上。 花生根腐病的防治可以使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在农业防治上,需要及时清洁田园,实行轮作间作,适时排、灌水,进行合理的施肥,选用优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化学防治上,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基础上,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株(穴)率达到5%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花生根腐病 外文名:Peanut root rot 别 名:鼠尾、烂根病 [[File:花生根腐病1.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花生根腐病1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403%2Ffcfc0043bdde4effbf6a46293d80a70e.jp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5196574&t=96ba10b6235db7e63c34a5c1faebf59b 原圖鏈接] ]] 病 原:尖镰孢菌、粉红镰孢菌、三线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等 为害作物:花生 为害部位:根部、果针、荚果 == 为害症状 == 花生根腐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也可为害果针与荚果。 花生播后出苗前受害,可造成烂种、烂芽。幼苗期受害,主根变褐色腐烂,植株矮小,枯萎死亡。成株期受害,通常表现为慢性症状,开始表现暂时萎蔫,叶片失水褪绿、变黄,叶柄下垂。根颈部出现稍凹陷的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落,主根粗短或细长,无侧根或极少,形似老鼠尾状,维管束变,植株逐渐枯死,严重时从表现症状到枯死仅需2天。土壤湿度大时,近地面根颈部可长出不定根,病部表面有病菌霉层。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病菌为害进入土内的果针和幼嫩荚果,果针受害后荚果易脱落在土内。病菌和腐霉菌复合感染荚果,可使得荚果腐烂。 == 病原 == 病原为 Fusarium 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称尖孢镰孢,F.roseum(Lik)S. et H. 称粉红镰孢,F.tricinctum (Corde) Sacc. 称三线镰孢,F.moniliforme Sheld. 称串珠镰孢等5种镰刀菌都可致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ref>[http://www.zhibao17.com/bchtk/info_1128.html 花生根腐病,植保仪器网2020-05-06] </ref> == 发病规律 ==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层浅、砂质地易发病。 == 分布范围 == 花生根腐病属于世界性花生病害,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如[[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福建等。 == 发病规律 ==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浸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浸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大风、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并且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 <ref>[https://www.sohu.com/a/240070136_100024247 花生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搜狐2018-07-09] </ref> == 防治方法 == === 农业防治 === 清洁田园:减少病菌残留和传播,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搬离田间堆枢肥处理。 轮作间作: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与玉米、高梁等作物轮作是减少病害的重要途径。应尽量避免连作,并避免与[[大豆]]、[[红薯]]套种、间种。实行起啡双行种,减少根部伤口,行株距一般按25厘米×17厘米种植,畦宽80-90厘米(包沟),畦高15-18厘米。 适时排、灌水:播种前土壤需保持一定湿度,过于干早要适当淋水,花生长出2-3叶时应淋苗水,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严禁在盛花期、雨前或久早后猛灌水。午后不能小水浅灌,以免烫伤花生根部。大雨过后要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合理施肥:播种时,每66平方米施农家肥500千克或磷肥30千克、尿素3-4千克、钾肥5-6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石灰20-30千克;开花迎针培土时施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25千克。培土时,将肥料与土混合覆盖在花生苗墩中部,15-20内天不要淋水。 选用抗病品种:必须选优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如[[桂花17号]]、[[桂花22号]]、[[粤油22号]]、[[鲁花6号]]、[[鲁花9号]]等。播种前精选粒大,饱满,颜色新鲜,无破损,无病虫害,胚根未萌发过的种子作为栽培用种。 === 化学防治 === 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基础上,采取种子处理,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株(穴)率达到5%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播种前,按药种比,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250-500),或400克/升氟硅唑乳油1:(125-167),或1.5%咪鲜胺悬浮种衣剂1:(100-120),30%萎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00-130)等包衣或拌种;或者按种子重量,可选用0.6-0.8%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0.04-0.08%的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0.1-0.3%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0.5-0.7%的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等包衣或拌种。 药剂喷雾: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90克,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300-50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40-8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35克,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等,兑水50-60千克,喷淋花生茎基部或灌根,使药液顺茎秆流到根部。也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600-8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等,均匀喷淋花生茎基部,每亩喷药液50-60千克,或每穴浇灌药液0.2-0.3千克。发病严重时,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交替施用,药液喷足淋透,兼治茎腐病、冠腐病等病害。 == 相关视频 == <center>花生大面积出现黄叶,并不都是缺铁,还有三种原因</center> {{#iDisplay:w3127p0f7ay|780|460|qq}} </center> <center>创业失败回家种花生,却得了根腐病!发视频求助!</center> {{#iDisplay:j0655bd7sey|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
返回「
花生根腐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