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舣舟亭卷(宋代苏轼诗作) 的原始碼
←
舣舟亭卷(宋代苏轼诗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舣舟亭卷(宋代苏轼诗作)'''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苏轼诗作'''<br><img src="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51223/5nM7-fxmttck833361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ic.sogou.com/d?query=邓紫棋&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 圖片來自搜狗网]</small> |} 2020年4月28日,“毗陵我里——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归乡特展”将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此次展览由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常州博物馆、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展期至6月10日。 == 作者简介 == 此次展览的《苏轼舣舟亭图卷》由清代常州状元[[钱维城]]所作。自画卷诞生之日起,就被皇家收藏。在2019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常州企业家刘灿放以7475万元竞得,这幅描绘常州胜景的作品得以回到故乡,于260多年之后首次与公众见面。 《苏轼舣舟亭图卷》的作者钱维城,出身于“一门风雅”的常州钱氏家族。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天资聪慧,九岁就能作诗。乾隆十年(1745),年仅25岁的他参加殿试时一举夺魁,随即授“翰林院修撰 ”。 钱维城从小学习绘画,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成就最高,他的作品既有文人书卷气又有宫廷富贵气。作为名震一时的词臣画家,钱维城在诗文和绘画创作上都具有极高造诣,深得乾隆皇帝器重,被乾隆皇帝比作倪瓒和沈周。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收录了钱维城绘画作品达165幅之多。他的绘画作品当时影响十分广泛,被尊为“画苑领袖”。 == 纸质材料 == 这幅图卷为宣德纸本,以淡墨勾勒大体,浓墨点写树木山石,绘出了江南园林的风物清嘉、景致幽胜,传神再现了苏轼这一文学巨匠的泊舟之地,堪称山水作品极精之作。[1] == 故事 == 乾隆观后,龙心大悦,当场题诗一首。二十七年后,[[乾隆]]第六次[[南巡]]途经常州,此时钱维城已逝世十二年,乾隆不禁触景生情,重新展卷,再次题诗,以纪念古人与故臣。 乾隆御题、君臣唱和,诗画相映、笔墨生辉,《苏轼舣舟亭图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钱维城“市场上所见最好的三件作品之一”。 作为乾隆帝两次御题的佳作,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一开始便被列入宫廷收藏,并收录于《石渠宝笈》,后因赏赐流出内府。曾被晚清著名书画收藏家顾文彬收藏。卷前、卷后还有台湾学者、书法家周澄、吴平题跋。 == 结语 == 对于常州而言,这幅画作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幅由常州文化名人创作、描绘常州胜景的作品,背后还涉及文豪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大运河与乾隆南巡、常州状元钱维城与乾隆的君臣之谊等历史人物与故事,展现了常州人文精神的一脉相承,对于留存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常州历史文脉意义重大。 为了让常州市民近距离欣赏这幅传世名作,常州市文广旅局、常州博物馆专门为一幅画举办一场展览,这也是此幅作品诞生260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展示。据了解,策展团队经过多次论证与研究,将展览内容分为 “状元写手”“舣舟亭图”“怀想舣舟”三个部分,从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出画作背后的文化名人、历史事件、人物关系。 <ref>[https://baike.sogou.com/v7680256.htm?fromTitle=%E4%B8%AD%E5%9B%BD%E5%8F%A4%E5%85%B8%E8%AF%97%E6%AD%8C 中国古典诗歌]</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舣舟亭卷(宋代苏轼诗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