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09.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舊三貂嶺隧道 的原始碼
←
舊三貂嶺隧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舊三貂嶺隧道'''<br><img src="https://3.share.photo.xuite.net/rueifang.wenhnlin/13aae6d/14236045/750237664_m.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rueifang.wenhnlin/sweethome/153262414-%E7%91%9E%E8%8A%B3.%E4%B8%89%E8%B2%82%E5%B6%BA%5B%E8%87%BA%E9%90%B5%E5%AE%9C%E8%98%AD%E7%B7%9A%E5%BB%A2%E6%A3%84%E7%9A%84%E8%88%8A%E4%B8%89%E7%93%9C%E5%AD%90%E9%9A%A7%E9%81%93%5D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舊三貂嶺隧道'''是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與[[雙溪區]]交界的[[隧道]] ,總長1,852公尺(另包含相距僅數十公尺的'''三瓜子隧道''',長110公尺),啟用於1922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大正]]11年)9月21日,原用途為[[宜蘭線]]使用的[[鐵路隧道]]。1985年新的[[三貂嶺隧道]]通車後遭停用廢棄,目前列為[[新北市]][[新北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因安全因素,尚未對外開放。 由於從[[瑞芳車站|瑞芳站]]至[[雙溪車站|雙溪站]]共有9座舊隧道,故衍生「一錢鑽九孔」[[臺灣話|台語]]俗諺,其中4座舊隧道已闢有[[自行車道]],唯獨舊三貂嶺隧道、三瓜子隧道尚未打通,目前[[臺灣]][[新北市政府]]已著手在舊隧道內闢建[[自行車道]],預定2021年1月完工,期許結合「青春山海線」低碳旅行,重振[[新北市]][[瑞芳區|瑞芳]]與[[雙溪區|雙溪]]兩地的風華歲月。 ==歷史== ===日治時期=== ====興建由來==== [[臺灣鐵路管理局]]東部幹線[[宜蘭線]]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1917年興建,工程分別從路線的南([[蘇澳車站|蘇澳]])、北([[八堵車站|八堵]])兩端向中間施築。1919年8月,北段工程已進展到[[猴硐車站]]。[[猴硐車站|猴硐]]往南經[[三貂嶺車站|三貂嶺驛]]、武丹坑驛(今[[牡丹車站|牡丹站]])的鐵路須越過[[基隆河]]與三貂嶺山,工程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瑞芳建設事務所於1919年春夏動工,[[大成建設|大倉組]]承包工程,工事包括新建[[第三基隆河橋]]、開挖三瓜子隧道與舊三貂嶺隧道,均為[[單線鐵路]]淨空。 ====開工==== 舊三貂嶺隧道位於[[三貂嶺車站|三貂嶺驛]]至武丹坑驛(今[[牡丹車站|牡丹站]])之間,於1919年9月及12月自南、北兩端開鑿,隧道兩端分設尪仔崙詰所與[[三爪子|三爪仔]]詰所(辦公室),督管施工事宜,該二詰所分別駐有工事現場監督員前畑彥太郎技手、吉山正作技手、原田兵作技手、[[臺灣軍|陸軍]]砲兵少尉吉次茂七郎技手及其他關係者等數。 ====機械鑽掘==== 舊三貂嶺隧道為[[臺灣]]最早以電氣鑿岩機鑽掘的[[鐵路隧道]],為此,當局在瑞芳設置[[變電所]],架設大約8公里[[輸電系統|輸電線路]]到隧道兩端工地供電,鑿岩機採用[[美國]][[英格索蘭]]公司的產品。這座長隧道沒有開挖豎坑與橫坑來增加工作面,雖然地質屬於[[新近紀]][[沉積岩]],即[[砂岩]]與[[頁岩]]交錯,適合機械鑽掘,但出水量多,加以部分地段也使用人工開鑿,工程進展費時,甚至在1920年6月7日凌晨2時還發生崩塌意外,圍困工人20名,所幸當日中午全數救出,無人傷亡。 ====開通歷程==== 舊三貂嶺隧道工程在多雨環境下進行,雖部分地段地質複雜且鬆軟,但進展仍大致順利,於1921年1月14日完成導坑貫通。2月份,長度較短的三瓜子隧道率先完成。次年(1922年)1月13日上午10時30分,全面貫通舊三貂嶺隧道,幾天後由包商日本土木會社(原[[大成建設|大倉組]])臺北出張所藤江所長邀請[[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新元鹿之助]]部長等人,在[[三爪子]]舉辦貫通典禮,並引導徒步參觀隧道,期間亦由瑞芳建設事務所所長海野斐雄報告工程概要。 1922年8月,隧道工程告竣,前後費時約2年10個月。同年9月21日,舊三貂嶺隧道、三瓜子隧道與[[第三基隆河橋]]隨著[[三貂嶺車站|三貂嶺驛]]至武丹坑驛(今[[牡丹車站|牡丹站]])路段通車而啟用。 ===中華民國時期=== ====行車事故==== 1970年11月8日下午2時16分,北上607次[[貨物列車]]由CT617號[[台鐵蒸汽機車|蒸汽機車]]牽引,在隧道口發生[[煤水車]]前輪[[脫軌]]事故,交通中斷二小時,幸無人傷亡<ref>〈宜蘭線三貂嶺大隧道口 火車機車出軌 交通中斷達二小時 幸未發生傷亡事件〉,《[[聯合報]]》,1970年11月9日,第7版。</ref>。 ====停用廢棄==== 單線的[[宜蘭線]]舊三貂嶺隧道通車後,肩負了60餘年臺北宜蘭間的交通重任。到了1979年[[北迴線]]鐵路通車前,[[宜蘭線]]即將成為銜接[[縱貫線]]及[[北迴線]]的重要幹線鐵路,路線需求將大幅增加,預估原有[[單線鐵路]]將會不敷使用<ref>〈發揮北迴鐵路最大承運效果 宜蘭線鐵路加舖雙軌 交通單位擬提前實施〉,《[[中國時報]]》,1979年2月10日,第2版。</ref>,於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提出「[[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計劃(即雙軌工程),並於1979年由[[臺灣省政府]]提報[[行政院]]核准,實施全線雙軌化(已完成雙線路段者除外)。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預留了未來實施[[電氣化]]的路線淨空標準,新建的隧道也必須能輸送闊大貨物,由於舊三貂嶺隧道、三瓜子隧道內部淨空沒有達到這項標準,所以必須另建雙軌的新[[三貂嶺隧道]]來取代。新[[三貂嶺隧道]]在1985年完工通車後,舊三貂嶺隧道與三瓜子隧道便功成身退,停用封閉。 ==保存利用== 舊三貂嶺隧道為[[宜蘭線]]第二長鐵路隧道,具交通運輸、建築與文化歷史意義,隧道雖封閉廢棄,但近年迭有[[鐵道迷|鐵道研究者]]、旅人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前往探尋,甚至向政府提出申請指定為文化資產。 1994年夏,[[1994年太平洋颱風季|提姆颱風]]與[[颱風道格 (1994年)|道格颱風]]先後侵襲[[臺灣]],將三瓜子隧道北口盤聚已久的枝葉全吹落,意外露出古典原貌,引起[[鐵道迷|鐵道研究者]]關切,呼籲文化機構保存<ref>[[洪致文]],〈至誠動天地—宜蘭線七十大壽的意外賀禮〉,《[[中國時報]]》,1994年12月1日,34寶島版。</ref>。1998年,[[臺灣]][[新北市|臺北縣]][[瑞芳區|瑞芳鎮]]公所有意闢建往三貂嶺的道路,路線將經過三瓜子隧道,對於舊隧道是否保存,持保留態度。[[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促請該道路與舊隧道並存,結合三貂嶺一帶景點,為地方帶來觀光利益。 2010年,受到兩年前[[舊草嶺隧道]]闢建自行車道吸引觀光人潮的影響,[[新北市|臺北縣]][[雙溪區|雙溪鄉]]牡丹村村長張焜銘建議比照辦理,將舊三貂嶺隧道闢為自行車道,帶動雙溪地區觀光與繁榮。該期間[[新北市|臺北縣]]觀光旅遊局表示已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協調,並自同年5月起實施安全鑑定,待報告出爐後再討論。 2011年7月,「瑞芳社會力工作室」對舊隧道進行調查,並向[[臺灣]][[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案申請指定為文化資產。12月27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集文資審議委員、[[新北市]][[瑞芳區]]碩仁里辦公處及瑞芳社會力工作室等,至三瓜子隧道北口對岸會勘,由文化資產科曾繼田科長主持。 次年(2012年)4月,[[新北市政府]]召開跨局處會議,研商重啟封閉已久的三瓜子與舊三貂嶺隧道,將其修築為猴硐至雙溪間的自行車隧道。 是年9月14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集文資審議委員至舊三貂嶺隧道南口會勘,地方人士由[[新北市]][[雙溪區]]三貂里辦公處、猴洞地方永續發展協會等單位出席。此外,[[新北市政府]]工務局亦配合進行隧道安全評估工程。 2013年9月,[[新北市]][[瑞芳區]]碩仁里里長林富萬及[[三貂嶺]]當地志工合力整理三瓜子隧道北口樹木雜草,清出隧道口全貌。 2019年5月23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三瓜子及三貂嶺舊隧道為[[臺灣歷史建築|歷史建築]]<ref>[https://www.culture.ntpc.gov.tw/files/file_pool/1/0J204477243616585745/%E6%96%B0%E5%8C%97%E5%B8%82%E6%AD%B7%E5%8F%B2%E5%BB%BA%E7%AF%89%E4%B8%80%E8%A6%BD.pdf 新北市歷史建築一覽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ref>。7月,[[新北市政府]]工務局以[[光學雷達|光達]]影像掃描釋判、打擊聽音檢測、3D[[透地雷達]]探查等工法,完成隧道安全評估工作<ref>[https://www.facebook.com/twinklecity/posts/2359773934116666?__tn__=-R 〈百年歷史的鐵路隧道 完成第一階段的安全評估〉],《工程圖輯隊》[[Facebook]],2019年8月2日18:00。</ref>,未來將分二階段建置[[自行車道]]。第一階段已開工,將修繕舊三貂嶺隧道南口外側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總部]]橋隧連廢棄營房,改建為自行車休憩站,並設置歷史導覽等解說資訊。第二階段為[[自行車道]]主體工程,起點是[[牡丹車站]],經過休憩站後,穿越舊三貂嶺、三瓜子隧道到三貂嶺,總長約3.1公里,工程費約兩億元,預計2021年1月完工。 ==建築特色== 本隧道內部上半拱部採用紅磚砌拱、下半部側壁結構採用石材(石磚)砌築,列車上行方向的右側側壁,間隔固定距離設有避車洞,而隧道兩側洞口也是石砌,石材來源為舊隧道附近生產的粗石。至於水泥及其它建材,則分別由北區的[[八堵]]送達,以及從南區的[[澳底]](從[[基隆市|基隆]]海運)溯[[雙溪 (新北市)|雙溪]]水系而上,再以[[輕便鐵路]]與人力轉運至隧道工地。 舊三貂嶺隧道南口(雙溪側洞口)上方為希臘式山頭,表面輔以簡單的幾何線條裝飾。洞口拱頂置一拱心石,上方拱腹的地方置[[匾額]]一塊,匾額題字為[[楷書]]的「萬方輻湊」,語出《[[史記]]》「四方輻輳」與《[[漢書]]》「知略輻湊」,字體[[陰刻]](但遭[[水泥]]抹平),題字者為隧道開通當時的[[臺灣總督]][[田健治郎]] ;該隧道北口與緊鄰的三瓜子隧道南口則無山頭與[[匾額]]設計,洞口造型簡單樸素,但瀕臨[[基隆河]]岸的三瓜子隧道北口(瑞芳側洞口)則有古典的拱心石與希臘式山頭,拱腹上置一[[匾額]]題上[[草書]]「至誠動天地」五字,字體亦為陰刻,題字者為前一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 由於隧道北口端的海拔高度比南口端還高,所以隧道內的坡度,由[[三貂嶺車站]]方向進入隧道的前半段時,先是平坡區間,沒有上下坡變化,而隧道的後半段則是10‰下坡,出南口後再以更陡的16.7‰下坡,連接海拔較低的武丹坑驛(今[[牡丹車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舊三貂嶺隧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