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42.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北府城小南門 的原始碼
←
臺北府城小南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北府城小南門'''<br><img src="https://www.travel.taipei/image/64158/1024x768"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92 圖片來自台北旅遊網]</small> |} '''臺北府城小南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稱為'''重熙門''',其位置在[[臺灣]][[台北市]][[中正區 (台北市)]],西元1879年建立。由[[板橋林家]]所捐建,日治時期屬書院町。 西元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西元1966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小南門改為華北樣式建築,石構臺座及圓拱門則維持原有建材造型。 == 地理位置 == 小南門<ref>[https://www.travel.taipei/zh-tw/news/details/10242 北門之後 東門、南門、小南門將發光],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聞稿,2017-06-07</ref>位於臺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興建之初是作為[[台北府城]][[台北城內]]通往[[板橋區 (新北市)]]、[[中和區]]的通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以北則為撫台街)。 == 歷史與建築式樣 == 小南門相傳因板橋富賈'''[[林本源家族]]'''為了避開[[艋舺]]的[[泉州]]勢力,方便進出臺北府城所捐建,比較於其他碉堡式城門,小南門是唯一的[[廊柱式]]城樓。 *日本時期,[[台灣總督府]]拆除府城城垣、城郭和[[西門]],小南門則規劃為圓環綠地。西元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 *西元1966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小南門的[[閩南]]式城樓改為華北式[[城池]]建築,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維持原有建材造型,使得原本廊柱式城樓的特色建築容貌盡失。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北府城小南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