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3.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 的原始碼
←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br><img src="http://blog.xuite.net/linchunsheng/lincs/22541322/cover600.jpg?d=600.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linchunsheng/lincs/22808019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又稱'''花蓮舊監獄''',為[[台灣日治時期]]1937年設立於[[花蓮港市]]的[[監獄]],二戰後作為花蓮監獄,並在1982年遷至[[吉安鄉]]的新花蓮監獄(今[[法務部矯正署花蓮監獄]]),故此處又被稱為花蓮舊監獄。花蓮舊監獄在遷出後被開闢為廣場,刑務所的部分遺構在2012被登錄為[[花蓮縣文化資產|花蓮縣古蹟]],現在為「自由廣場」。 == 沿革 == ===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 === 隨著東臺灣的開發,於日治時期逐漸設立了各種機關和公共設施,但花東地區長期以來缺乏司法機關,唯在宜蘭有臺北地方法院宜蘭支部和[[臺北刑務所宜蘭支所|臺北刑務所宜蘭支所]],於是後來便有了在花蓮設置刑務所和法院的計畫。台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法院支部於1934年11月動工,1935年10月完工。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由臺北刑務所和[[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技師[[安田勇吉]]和[[相德定雄]]設計,建築為現代樣式,建材為鋼筋混凝土和石材混造。建築工程共分為兩期,第一期工程由角谷庄六承包,包含拘置場、炊事場和單身宿舍,於1935年5月動工,同年10月完工。第二期工程則是由受刑人興建,包含了事務所廳舍、舍房、工廠及浴場、女舍房、教誨堂、接見所、門衛所、汽車車庫和監獄圍牆,於1935年10月動工,1937年2月完工。1936年3月18日,在法院花蓮港支部舉行了法院和刑務所的開廳式;1937年3月1日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舉行落成式。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的建築基地原為本島人和蕃人的房舍、廟和墳墓等景觀。為了讓受刑人施作工程,臺北刑務所的受刑人在戒護下分為10月16日和21日兩批各50人,以海上移送的方式由[[基隆港]]坐船至[[花蓮港]]<ref>{{cite journal |title=花蓮港支所 |journal=臺灣刑務月報 |date=1938-07-01}}</ref>。 ==說明==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收容花蓮港廳和[[臺東廳]]下的犯罪者,據1943年8月的統計,當月受刑人數為220人,罪名以竊盜(126人)和詐欺(31人)為多數,其他尚有19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以及8名勞役場留置者,共計247人。和台灣西部的刑務所比較,此處的高砂族和內地人比例較高,此亦和花東地區的人口組成特性有關<ref>{{cite web |title=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巡閱ノ件 |url=http://ds3.th.gov.tw/ds3/app000/list3.php?ID1=00011151004 |publisher=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ref>。 === 臺灣花蓮監獄 ===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在二戰後1946年1月由[[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臺灣第一監獄第二分監」,並附設臺灣花蓮港地方法院看守所,分監於1947年4月改稱「臺灣花蓮港監獄」,於1958年4月又改稱為「臺灣花蓮監獄」。花蓮監獄在接收當時,由於工作人員缺乏,大多留用日治時期的刑務所職員,日本人約占1/5,至1938年時,監獄員工已無日人。由於花蓮監獄空間日益不足,位在吉安鄉的新花蓮監獄於1980年10月動工,1982年11月完工,花蓮舊監的人員全數遷入。舊監獄在此後即閒置,花蓮市公所曾於2002年在此處舉辦原住民漂流木藝術節,直到後來提撥給花蓮市公所管理,並將廣場命名為「城垣園」開放予大眾使用<ref name="文">{{cite web |title=花蓮舊監獄遺蹟 |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20204000001 |publisher=國家文化資產網 |accessdate=2020-02-28 |archive-date=2019-06-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10080914/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20204000001 |dead-url=no }}</ref>,2005年的[[颱風龍王 (2005年)|龍王颱風]]導致內部設施損壞後又再度關閉。為活化閒置空間,花蓮市公所於2011年將此處打造為「達蘇達蘇湳部落城垣園廣場」,花蓮舊監獄的遺構在2012年被登錄為文化資產後,為呼應花蓮舊監獄的文化歷史,廣場於2013年改名為「自由廣場」。 == 花蓮舊監獄遺跡 == 花蓮舊監獄是人權發展演化的重要物證,僅存的兩座瞭望台及ㄈ字型圍牆為原有構造,為台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刑務所設施,具有稀少性,故於2012年被登錄為花蓮縣古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