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4.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中公園 的原始碼
←
臺中公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臺中公園''' </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781472646_f113f3d391_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fresh438.pixnet.net/blog/post/44999495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臺中公園'''是[[臺灣]][[臺中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佔地約32,889坪(包含日月湖約4,100坪),位於[[北區 (臺中市)|北區]][[新興里 (臺中市北區)|新興里]]。公園內的[[湖心亭 (臺中市)|湖心亭]]為臺中市的重要象徵。 == 歷史 == 台中公園週邊為台中早期發展地區之一,當時公園內的大土丘(砲台山)亦為台中古名「'''大墩'''」的發源地,而日月湖也是[[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 1900年[[台灣總督府]]於臺中市實施[[市區改正]]計劃,除將臺中市區街道採棋盤式規劃,並規劃公園設施,最初公園原規劃在今[[臺中車站|台中車站]]位址,後因鐵路經過而變更公園位址遷至[[新高町 (台中市)|新高町]]現址(車站預定地上的[[台中物產陳列館]]亦拆遷至台中公園內),當時除了由'''[[霧峰林家]]'''捐出名為「'''瑞軒'''」之私有花園為建地外,並結合台中省城之北門樓、原大墩街東北端的砲台山(東大墩孤丘)為建地,其建築經費全由當地官民捐獻。1903年10月28日落成啟用,初名「'''中之島公園'''」,公園初期尚無台中地標-湖心亭。 1945年[[二戰]]後,更名為「'''台中公園'''」。1947年再改名為「'''中山公園'''」,池亭也被更名為「中正亭」,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第二橋改名為「中正橋」。2000年4月,復稱「台中公園」。 ==園內文物==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湖心亭'''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l50740/1547582911-225413231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l50740.pixnet.net/blog/post/40982625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建物類=== ====湖心亭==== 位於台中公園之日月湖內,不僅是[[台灣古蹟列表#.E7.9C.81.E8.BD.84.E5.B8.82|市定古蹟]],更是台中市的精神象徵,也是[[台中市政府]]府徽的意象來源。日治時期有「雙閣亭」、「弘園閣」、「香閣」之稱,為雙併式尖頂涼亭,亭子水面下以[[混凝土]]柱支撐,平台以上樑柱以木架為主結構。外圍護欄以鑄鐵式欄杆。主柱上亦設鑄鐵造燈架。屋頂尖端以四脊圓弧交又為頂高設計之造型。<ref>{{cite web |title=中山公園湖心亭 |url=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15 |publisher=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date=1999-04-17}}</ref> ====望月亭====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望月亭'''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a221529683/1508771104-2852254530_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221529683.pixnet.net/blog/post/188544279-%E5%8F%B0%E4%B8%AD%E5%B8%82%E5%8C%97%E5%8D%80-%E5%8F%B0%E4%B8%AD%E5%85%AC%E5%9C%92%EF%BC%882017.10.21%EF%BC%89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1885年清朝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撫劉銘傳計畫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作為[[臺灣省城]],故於1889年派[[臺灣府|台灣府]][[臺灣縣 (1887年-1895年)|台灣縣]][[知縣]][[黃承乙]]負責建城以及[[吳鸞旂]]擔任財務總管,城垣分為八門、四樓,其中大北門立於今[[自由路 (台中市)|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名為坎孚門,門上樓名為明遠樓,後因劉銘傳去職而中止建城而荒廢。 台灣日治時期,台中因實施「[[市區改正]]」計畫,開始拆除城垣城樓以及大量清朝時期官署建築,僅留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當時台灣地方士紳請願留城門作為紀念,便於10月28日,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2006年公告為歷史建築。亭中有「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台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為台中公園歷史最久的紀念物。 ====櫻・榕樹==== [[1914年]](大正3年)[[2月25日]],[[板垣退助]]訪台時,([[林獻堂]]招聘起因訪台)[[櫻]]・[[榕樹]]爲紀念殖樹<ref name="taiwan 1914">『[https://researchmap.jp/read0138683/published_papers/3064624/attachment_file.pdf 植民地在住者の政治参加をめぐる相剋「台湾同化会」事件を中心として]』岡本真希子著</ref>。 ====[[更樓 (臺中市)|更樓]]==== 188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建公館於新庄子(今[[東區 (臺中市)|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佔地千餘坪(後人稱為吳鸞旂公館),更樓原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1922年吳鸞旂(大正11年)去世後,其長子[[吳東碧]]始從[[中國大陸]]返臺,並依[[遺囑]]在今太平冬瓜山興建吳家花園與墓園(今存[[吳鸞旂墓園]])。1935年吳東碧將吳氏公館賣給有生意往來的[[基隆顏家]][[顏欽賢]],顏再捐給日治時期的市府作農校用地後改作孔廟用地,但孔廟始終未動工<ref>[http://www.tchac.taichung.gov.tw/df_ufiles/h/03_%E7%AC%AC%E5%8F%83%E7%AB%A0.pdf 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吳鸞旂墓園研究規畫-第參章吳鸞旂生平及社會活動-第二節吳的社會活動] </ref>。[[臺灣戰後時期|國府接管臺灣後]],公館就被百餘違建戶佔住,後經[[臺中市議會|台中市議會]]審議將公館標售,1983年僅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公館則於1985年經法院判決強制拆除夷為空地。台中更樓為台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放送頭==== 1935年,於公園內建造的廣播擴音台,此播音台為[[臺中放送局|台中放送局]]所興建,一般台灣人稱之為「放送頭」。國府接管臺灣後,由[[中國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接收,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才停用。 ====思恩堂====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台中思恩堂''',創立於1949年。當時[[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派[[上海]]沈保羅牧師來台設立教會,最初設在日治時期的日本教會聚會(今太平路國語禮拜堂)。後因人數暴增而另尋場地,於1952年遷建於現址,並經總統[[蔣中正]]親題「思恩堂」墨寶,於2月14日舉行獻堂禮拜。 ====其他====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中氣象站|台中氣象站]]:建於1954年。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臺中公園派出所:2010年2月10日落成啟用,2014年由駐在所改制為派出所。 *中山橋:紅色日式木造橋。 *中正橋:中式磚造[[拱橋]]。 ===紀念物、碑類=== ====抗日勝利紀念碑==== 建於1908年,為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台灣的貢獻,因此在砲台山上立了大理石雕像。國府接管臺灣後1947年,大理石雕像被拆建為抗日紀念碑。 ====勝利碑==== 此碑基座原為台中建城時,北門外供外江官員死亡時,運棺回鄉前暫停靈柩的[[厲壇]]。1902年,因水土不服、衛生條件不佳導致大量日軍官兵因此而死,因此設立「台中招魂社」,原位於[[老松町]](今[[復興路 (台中市區)|復興路]]三段舊台中酒廠附近),後因縱貫鐵道預定通過,明治38年2月移於現址,改為「'''昭忠碑'''」,為祭祀領台後中部地區日人戰死者弔祭的祭拜場所。國府接管臺灣後再改為勝利碑。 ====三角原點與其紀念碑==== 1898年,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設立,1900年8月於砲台山設置主三等三角點第89號,以此為原點展開台灣史上第一次的三角測量,由監督官池田文友及技手大江狷三郎進行觀測,得到經緯度為東經120度41分45秒,北緯24度9分30秒,方位角為17度44分45秒('''台中原點'''至主點第30號葫蘆墩方向),此經緯度一直沿用到1902年,[[布袋嘴原點]]由海軍水路部觀測得到經緯度,因其數據較為精準(經緯度小數以下2位),改算台中原點經緯度為東經120度40分6.24秒,北緯24度8分34.39秒,布袋嘴原點後稱三角原點B,台中原點稱三角原點A,由此改算全台三角點經緯度,台中原點亦為直角縱橫線(地籍座標)原點,原點旁另有兩個三角點,三等三角點第120號和第160號,此兩點為台中原點[[引照點]],可在原點毀壞或遺失時,根據原來和引照點之間的相對關係,重新補立原點。1984年在原點之上包覆設立「'''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並銘文以誌,原點高程為89.598公尺,銅標高程為91.020公尺。 ====銅像紀念台==== 建於1911年,為紀念[[後藤新平]]而設立的雕像,位於今兒童園區內。他輔佐[[兒玉源太郎]]完成台灣西部鐵路的全線貫通,故在台中公園內設立其銅像紀念。1947年,[[臺中市議會|台中參議會]]決議拆除後藤新平銅像,改立國父[[孫中山]]銅像。 ====[[孔子]]像==== [[臺中神社|台中神社]]在1942年遷建到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內(今[[臺中市忠烈祠|台中市忠烈祠]]與[[臺中市孔廟|孔廟]]),升格為[[社格|國幣小社]],原台中公園內的縣社台中神社主體被拆除,在主體處另立[[兒玉源太郎]]紀念銅像座,戰後被拆除。1973年,由台中與日本的[[國際獅子會|獅子會]]共同捐贈孔子像立於兒玉源太郎基座上。 ====李益勝像==== 紀念在[[旱溪]]捨己救人的[[李益勝]]。 ====臺灣燈會吉羊康泰主燈==== 2003年[[臺灣燈會]]主燈《吉羊康泰》,[[贊助商]]為[[中華電信]],燈會結束後保存於臺中公園。 ===地理水文類=== ====砲台山==== 砲台山原是東大墩孤丘,海拔89公尺,為日治時期的台中市第一高峰(當時[[北屯區|北屯]]、[[西屯區|西屯]]、[[南屯區|南屯]]三區尚未納入台中市)。為何成為砲台山有兩則由來。一為清康熙年間,[[臺灣鎮|台灣鎮總兵]][[藍廷珍]]平[[朱一貴]]事件時,於大墩街旁置高點處架設兩門砲,而得砲台山之名。另一個為1895年時日本攻打台灣,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止台灣反抗軍,後稱為砲台山。 ====[[爪哇]]銀[[合歡]]樹==== 台中公園建園之初,從[[南洋]]移植了很多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爪哇銀合歡樹有兩棵,一棵在砲台山上抗日碑旁,有百年歷史;另一棵原在入口處附近網球場旁,已枯死。 ===已拆除=== *'''[[臺中神社|台中神社]]'''(縣社):1911年,由[[台中廳長]][[枝德二]]組籌委員會,請[[名古屋]][[伊藤滿作]]設計施工建於[[新高町]]84番地,即台中公園北門樓北方,1912年10月27日落成,當時神社建築,有神殿8坪,拜殿15坪;為[[社格|縣社]],祀奉神明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共四神。1942年遷至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內(今[[臺中市忠烈祠]]與[[臺中市孔廟|孔廟]]),升格為[[社格|國幣小社]],原公園內的神社主體被拆除。2000年,市政府找回神社的[[鳥居]],補了二根石柱並放倒在遺址原地。於2006年至2007年左右,現存石砌台基、銅馬與石獅各兩座、奉獻紀念碑(原為日治時期,園內有為許多設施和植樹而奉獻的紀念碑,原立在各個角落,目前集中保存17座)都是台中神社的遺跡。 *'''物產陳列館''':1900年臺中縣物產陳列館竣工(今址為[[舊台中車站]]),1903年遷建於砲台山南側並更名為臺中物產陳列館(今2003年[[臺灣燈會]]主燈-吉羊康泰放置處),建築風格採用新古典主義,後曾短暫改名為臺中博物館。1926年,物產陳列館併入[[行啟紀念館]](今址為自由、中正路口之舊[[遠東百貨]])。 *'''瑞軒''':台中公園一部分最初為林家花園(範圍大約是平等街至市府路到公園路以北),[[林瑞騰]]建園邸「瑞軒」園內,成為騷人墨客聚會詠唱之處。1906年3月4日,[[呂厚庵]]、[[林癡仙]]、[[林幼春]]、[[傅錫祺]]等九人於此成立「[[櫟社]]」,櫟社也多次聚會於此,其中[[連雅堂]]與[[林獻堂]]來過,台中地區古史雜詠中曾賦詩:「林家舊苑拓公園。散策探幽認砲墩!亭愛水心池日月。幾人知搠古淵源。」 *'''露天音樂台''':建於1962年,造型如切半的純白色花苞,原是供台中地區,音樂和戲劇團體公開表演的場所。後來因成為整頓公園最頭疼的場所,今已拆除改建為廁所。 *'''總督府臺中農事試驗場''' *'''小型動物園區''':1917年於公園內的北門樓附近,圍起一座高12尺、佔地6坪多的動物園,並飼養了猴子、蛇、鳥類等動物;是台中市第一座動物園,更是中部地區首座動物園,因此吸引不少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前來觀看,藉此能認識動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未恢復設置,使得台中公園內的動物園就此消失。 == 相關詩作 == 從日治時代就有極多詩人吟詠台中公園。例如,台中詩人[[張德豊]]就有相關詩作十首:<ref name=defont>{{citation | last=張|first=德豊| title = 德豊詩集| date = 2016 | publisher = createspace| isbn = 978-1499394467|url=http://www.amazon.com/dp/1499394462}}</ref> ;仲秋游臺中公園 曳杖芳墩上,閒情戀夕暉。 辭枝憐葉落,臨沼羨魚肥。 斷硬嗟双鬢,殘荷撲滿衣。 莫愁歸去晚,凉意入苔磯。 == 周邊景點 == *[[臺中車站]]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臺中市立圖書館精武圖書館]]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一中商圈]] *[[中友百貨公司]]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Category:993 戶外活動]]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ati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中公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