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6.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臧毯 的原始碼
←
臧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藏毯1.jpg|缩略图|[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藏毯''',青海省特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原料是青海特有的“西宁大白毛”。藏毯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每出口100万美元, 可按置约1600人,而青海农牧区现代工业很少,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发展藏毯具有优势。藏毯除本身所具有的明显藏民族风格图案外, 还反映着青藏高原自然分光、人文建筑、牧民生活等风土人情。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001463864555717&wfr=spider&for=pc 三大名毯-美丽绝伦的藏毯]</ref> == 产品特色== [[File:藏毯2.jpg|缩略图|[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藏毯保暖隔潮,经久耐用,既是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品。它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藏毯编织品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必备的生活用品,其主要用料是牦牛毛、山羊毛、绵羊毛,再用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染色]]编织成的,在逐水草而居的高寒[[游牧区]],编织牛羊毛生活用品是游牧民生活、生产中最热心从事的一项手工艺劳作。其中的藏毯编织艺术以其精美的质地、高超的工艺、变幻无穷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制成,是雪域藏民族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f>[http://www.chinatibetnews.com/fy/sgg/bz/201505/t20150513_550849.html 藏毯的古老渊源]</ref> [[File:藏毯3.jpg|缩略图|[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 品种分类 == === 藏毯按质地大体分为三种 === 一种用牦牛绒捻纺的毛线和羊毛套织而成的长毯,质地柔软、美观大方、重量轻,适宜在藏南气候温和的地方用。 第二种是用绵羊的细毛捻的毛线织成,这种藏毯有素色和花样两种,花样藏毯用彩色毛线织成,这种毛毯较薄,城市居民普遍喜欢。 第三种是用无染料牦牛毛和羊毛线混纺织成,混纺好的藏毯,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深受农牧民的欢迎。这种藏毯比较粗厚,耐磨耐脏,经济实用。 === 藏毯按原料不同分为五种 === * 绒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抗高寒动物山羊、牦牛、骆驼颈、肩、背部的绒毛为原料而成。 * * 纯丝藏毯:特指“柞娟丝”。 * * 丝毛藏毯:“柞娟丝”和西宁“大白毛”混合而成。 * * 仿古藏毯:采用中国古老藏毯的植物染色法,配以优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 * * 天然色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细绵羊毛为原料,经人工分选初七种颜色,纺成天然色纱,无须染色就可编织。 == 生态环境 ==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之称,以日月山为天然分界线,东部湟水谷底主要是农业区,西部为牧业区。 青海省介于北纬31°39′-39°19′,东经89°35′-103°04′之间,总面积72.12万平方千米。地势在高度差异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地下水也较丰富,且水质较好,但分布很不平衡。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干燥、多风、气温低、缺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场辽阔,面积达5.7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6.1%,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自然地理条件使青海省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始平衡,属于全球几个无污染的重点地区之一,适宜发展畜牧业,为藏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藏系绵羊毛——世界公称的“西宁大白毛”。 [[File:藏毯4.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 历史渊源 == [[File:藏毯5.jpg|缩略图|[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青海各族群众中,普遍有制作、使用栽绒褥子、马褥子的习惯,一般的藏族家庭都在屋内沿墙面或三面摆上矮矮的木床,上面铺垫着厚约10公分的毛垫或草垫,上面覆以藏毯,白天是座垫,晚上是床垫。据记载,古代上层人士聚会时,垫子层数越多,说明此人官职越高,身份越尊贵。 藏毯是手工栽绒地毯的一个大类,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就开始编织一种叫“毛席”的原始地毯,起源于中国的西部,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据考证,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就开始用牛羊毛编织帐房、衣服、被褥、卡垫来御寒保暖、装饰,这种被考古界称为“毛席”的织品,藏族叫“溜”。 清代,青藏高原喇嘛进京观光,把藏毯作为贵重物品敬献给皇帝,博得皇帝的喜爱。 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入,藏毯作为高贵礼物,进入内地,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出现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丰富了藏毯编织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藏毯编织工艺融入了深厚的藏族文化,使其从单纯的实用产品迈入了艺术的殿堂。 清末到民国初的百年间,青海湟中县马场藏族的加牙村成为著名的藏毯专业村。民国二年(1913年),该村建立了织毯职业学校,与村民共做藏毯,在湟中及甘肃武威等地年销售约达6000余条。随着茶马互市物资交易及贸易的发展,藏毯工艺逐渐传入甘肃等地。 1958年,在中国土畜产品进出口总公司的计划安排下,天津派技术工人到青海指导生产,开始在国营企业绒毛厂的一个车间内生产,当年仅生产了90.67平方米(机拉洗90道男工手工地毯)。 1959年,开始给天津口岸按每年出口调拨计划安排生产和调拨,由天津土畜进出口公司整理验收后以“风帆”牌商标出口。最高年份1981年生产2.22万平方米,调拨出口1.76万平方米,至1983年调拨结束,26年间累计生产17.25万平方米。 1980年,青海外贸逐步取得地毯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1984年地毯开始自营出口。 1986年,青海地毯出口0.14万平方米,创汇12.22万美元。同年,青海省开始大力扶持地毯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从资金、钢材、木材、棉花指标等方面给予扶持,地毯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1987年,青海省生产地毯4.78万平方米,出口0.73万平方米,创汇67万美元,地毯成为全省的骨干出口商品之一,最高年份1992年出口15万平方米(含机织毯),创汇650万美元。省内的地毯加工点最多时达200多个,织毯工人近2万人,地毯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 [[File:藏毯6.jpg|缩略图|[https://baike.tobosu.com/view/n4966.html 藏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体制和以产定销经营方式约束,1994年开始地毯生产和[[出口]]开始大幅下滑,当时的主导产品(机拉洗90道男工手工地毯)此后逐渐退出市场,让位于藏毯。 1994年,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建立,1996年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从当年的50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00万美元。平均年递增幅度达29.3%,从此将藏毯产销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2017年,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现货交易额7960万,成交额1.96亿美元。 2018年,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现货交易额8300万美元,成交额与2017年基本持平。<ref>[http://www.huaxia.com/qh-tw/qhyw/2018/06/5768078.html 藏毯展会十五年 缔造中国西部“魔”毯传奇]</ref> == 标志产品 == 2008年05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藏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属于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的生产者,可向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属于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的生产者,可向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f>[http://www.banma.gov.cn/html/936/43960.html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我省藏毯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441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臧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