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55.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腰麻 的原始碼
←
腰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腰麻'''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简称,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腰麻,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 ==解剖学基础== 1、[[脊柱]]: (1)由椎骨组成。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 [[File:腰麻-图1.jpg|缩略图|右|图1 [http://www.wiki8.com/uploadfiles/ZoomImg/2010-1/2010112131506734.jpg.jpg 原图链接]]] 根据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可以判断阻滞平面的高低(图1) 1、骶部、股内侧及会阴部为骶神经分布。 2、耻骨联合处为胸12、腰1神经分布。 3、脐部相当于胸10神经分布。 4、季肋部为第8胸神经分布。 5、剑突为第6胸神经分布。 6、乳头连线为第4胸神经分布 7、锁骨下部位为第2胸神经分布。 8、甲状软骨部位为颈2神经分布。 ==影响腰麻平面的因素== 1、脊柱长度:在相同条件下,脊柱越长,阻滞平面越低。 2、麻醉药溶液的比重和病人的体位:在头低位时,重比重溶液阻滞平面较高;而轻比重溶液的阻滞平面较低。 3、麻醉药的剂量、容积:在相同的容积时,剂量越大,阻滞范围越广;相同剂量时,容量大者,阻滞范围较广,但阻滞程度及时间也有不同。 4、穿刺部位:穿刺部位高者,药物容易向头方向扩散,阻滞平面较高。 5、注药时针头斜面的方向及注药速度:斜面向头时,注药速度越快,麻醉平面越高。 ==临床操作方法== (一)体位 1.侧卧位是最常选用的体位。背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头下弯、手抱膝,如此可使腰椎间隙张开。两肩部及两髂部连线相互平行,并与地面垂直。 2.坐位时臀部应与手术台边沿相齐,腰尽量向前弯曲,切勿扭转。 3.俯卧位时应将手术台两端摇低,使病人背部屈曲。 (二)穿刺部位的确定 两髂前上嵴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处即腰椎3、4间隙。 (三)穿刺技术 1.穿刺者取坐位,并使眼的高度与穿刺部位在同一水平。 2.皮肤常规消毒后,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及棘间韧带作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3.正方穿刺法: (1)将腰穿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左手背紧贴于病人背部并固定针的方向,以右手食指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2)穿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及棘间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的阻力较柔软但具有韧性;再继续将穿刺针推进,则有阻力增加感,表示穿刺针已进入黄韧带。 (3)再将针推进则有阻力突然消失感,因推进力不同而有两种结果: ①如推进力较大,进针速度较快,穿刺针在穿透黄韧带的同时将硬脊膜穿破,而进入蛛网膜下腔。 ②如果穿刺针推进缓慢,针可通过黄韧带但仍位于硬膜外腔,取出针芯后无脑脊液流出,证明穿刺针已穿过硬脊膜进入到蛛网膜下腔。 [[File:腰麻-图2.jpg|缩略图|右|图2 [http://img.51daifu.com/image/201603/20160304/20160304161933_66136.jpg 原图链接]]] 4.侧方穿刺法:老年患者因棘上或棘间韧带钙化,正方穿刺很困难,可改为侧入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2cm处刺入,然后取与皮肤成30-45°角度穿刺,针尖向中线及向头的方向推进。这样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图2) 5.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的位置,注药前、后应回吸,如有脑脊液回流,证明针在蛛网膜下腔无移动。 (四)注意事项 1.有时针已穿入蛛网膜下腔,但无脑脊液流出,或流得很慢,是由于针孔贴在马尾或其它组织上的缘故,这时可将针头转动后,脑脊液即可流畅。 2.进针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止刺破椎管内静脉丛而出血,或刺到椎管对侧的骨膜时,会感到很硬,针不能前进,亦无脑脊液流出,证明是穿刺过深。 3.穿刺困难者可改换间隙,或改换体位(坐位)后很易成功。可调整体位来达到所需的平面。一般于注药后20分钟内平面即已“固定”。 ==常用药物== 常用的腰麻药有[[普鲁卡因]]、[[地卡因]]、[[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因手术时所需要采用的体位及时间长短不同,可选用轻比重或重比重及不同长短时间的局麻药。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339966;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药名||比重||起效(min)||维持(min) ||药物配制方法|| T6以下|| t10以下||骶麻 |- |普鲁卡因(procaine)||重||1~3||45~60<br>90(+a)||150mg+脑脊液或n.s3ml→5%溶液||3ml || 2~2.5ml ||1.5~2ml |- | ||轻|| || ||150mg+注射用水10ml→1.5%溶液|| || ||6~8ml |- |地卡因 (dicaine)||重||5~10||120~180||1%地卡因1ml<br>10%[[葡萄糖]]1ml<br>3%[[麻黄素]]1ml || || 2.5~3ml ||2~2.5ml |- | ||轻|| || ||1%地卡因1ml+注射用水→0.1%溶液||10~14ml ||10ml ||8ml |- |[[丁哌卡因]](bupivacaine)||重||5~10||150~210||0.75%丁哌卡因2ml<br>10%葡萄糖1ml<br>3%麻黄素1ml ||3~4ml || 2.5~3ml ||2.5ml |- | ||轻||1~5 ||60~90 ||以注射用水配成0.1%~0.2%溶液||10~14ml ||8~12mg ||8~10mg |- |利多卡因(lidocaine)||重||1~3||60~90||2%利多卡因2.5~3.5ml+10%葡萄糖1ml ||70mg || 60~70mg ||50mg |- |}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下腹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2.单纯肾切除术需用折刀式的侧卧位,腰间盘切除术需用头、足低腰背突出的俯卧位者有杉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有其突出优点。 (二)禁忌症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脊神经根病变、马尾综合征、脑脊膜膨出等。 2.感染:如全身败血症、穿刺部位感染、曾患过化脓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病毒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外伤、畸形、脊柱结核、类风湿脊柱强直。 4.急性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血红蛋白低于60g/l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病人。 5.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功能低下。 6.严重腰背疼痛患者。 7.不合作的小儿及精神病患者。 ==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术中并发症 1.低血压: (1)原因: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素15~30mg。穿刺前或蛛网下腔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用血管收缩药。 2.恶心、呕吐: (1)原因: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给氟哌啶2.5mg。 (二)术后并发症 1.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2)处理:采用细针穿刺,硬膜外注入5%葡萄糖液10~25ml,输液以增加脑脊液的生成,对症治疗(包括平卧、针灸疗法及镇痛药)。 2.尿潴留: (1)原因:膀胱麻痹导致过度胀满,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 (2)处理:去除手术刺激,改变排尿体位;较长时间手术应术前放留置导尿管,以避免发生膀胱无力;针灸治疗;发生膀胱无力时,可放留置尿管进行潮式引流,约一周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再拔除尿管。 3.腰、背痛:可能与穿刺损伤有关,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视频== 中英文字幕:腰麻 {{#iDisplay: t05054fnqud |480|360|qq}} 3D医学视频腰麻和硬膜外阻滞 {{#iDisplay: p0825oy5gxc |480|360|qq}} ==参考资料== 1、{{cite book | author=刘俊杰,赵俊 | title=现代麻醉学 | location=北京 | publisher=人民卫生出版社 | date=1987年 | ISBN=9787117005159 }} 2、{{cite journal | author=谢荣 | author2=刘亚平 | title=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滞的调查报告 | journal=中华麻醉学杂志| year=1991 | volume=11 | issue=4 | page=240 }} 3、{{cite journal | author=张野 | title=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 journal=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year=1996 | volume=17 | issue=4 | page=210-212 }} 4、{{cite journal | author=Lyons G | author2=Macdonald R | author3=Mikl B | title=Combined epidural/spinal ana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 journal=Anaesthsia| year=1992 | volume=47 | issue=3 | page=199-201 }} [[Category:416 外科]]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腰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