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41.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能灘吊橋 的原始碼
←
能灘吊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能滩吊桥''' </p> |- |<center><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a1f000001g24z2BC54_D_180_180.jpg?proc=autoorient"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luxi2843/1680792.html 圖片來自gs.ctrip] </small> |} '''能滩吊桥'''是位於[[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村的一座[[悬索桥]],东西横跨[[武水 (沅江)|武水]][[支流]][[能溪河]],于1937年3月开工修建,为当时[[湘川公路]]的三大天险之一,1938年5月建成通车,是中国公路史上第一座现代悬索桥 <ref name="xxz">{{cite web|url=http://www.xxz.gov.cn/rukou/xianshi/jishou_3537/text/201303/t20130308_68162.html|title=泸溪“古稀”吊桥换新颜|date=2013年3月8日|publisher=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archive-date=2014年12月3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03002241/http://www.xxz.gov.cn/rukou/xianshi/jishou_3537/text/201303/t20130308_68162.html|dead-url=yes}}</ref>。1970年[[能滩大桥]]建成通车后,吊桥停止使用 <ref name="zggl">{{cite web|url=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4/881760.php|title=中国公路首座现代悬索桥|date=2014年10月27日|publisher=中国公路网|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ref>。2011年1月24日,“能滩吊桥”被正式登录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f>{{cite web|url=http://hn.rednet.cn/c/2011/03/02/2192999.htm|title=泸溪6处文物晋升“省字号” 3处将申报“国家队”|author=龚宗泽|date=2011年3月2日|publisher=红网|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ref>。 ==前言== 能灘吊橋是中國公路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懸索橋,它採用空心圓柱式鑄鋼橋塔、鑄鋼鏈條吊索,主跨80米,位於湘川公路的湘西能灘(距矮寨約60公里),由周鳳九老先生設計,始建於1936年,是昔日湘川公路上的咽喉之地,抗日戰爭時期有重兵把守,1949年劉鄧大軍挺進西南、1950年47軍湘西剿匪都從此經過。<ref>[http://www.richinfer.net/Landscape/30/nengtandiaoqiao.html 能灘吊橋],大富翁文化網</ref> 該橋設計精巧,橋體別緻,被譽為中國橋樑史上一大奇觀。全面抗戰後,湘川公路成為連接抗日前線和大後方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為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它為二野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順利過境入川,贏得了時間。 它的建成使偏僻閉塞的湘西有一條能與外界聯繫的坦途,對開發湘西山區和發展瀘溪經濟具有深遠意義。 能灘吊橋於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f>[http://hnhsjy1.txhn.net/hsgz/gmhdjz/201611/t20161122_460902.htm 能灘吊橋——抗戰交通工事遺址],湖南紅色記憶多媒體資源庫</ref> ==設計與施工== 吊桥跨径80米,桥面至河面落差17.4米,桥面总宽4.5米,净宽4.1米,每次只允许一辆[[汽车]]通过,[[时速]]限制5公里,载重限制10[[吨]] <ref name="xxz" /><ref name="lxx">{{cite web|url=http://www.lxx.gov.cn/articles/484/2013-11/320.html|title=泸溪境内名胜古迹简介|date=2013年11月8日|publisher=泸溪县人民政府|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13023755/http://www.lxx.gov.cn/articles/484/2013-11/320.html|archivedate=2016年3月13日}}</ref>。 桥台为石砌,桥塔采用空心[[圆柱]]式铸[[钢结构]],高9米。悬索为链条式,由65节铸钢眼杆构成,悬链长82.08米,横向间距5米,[[锚锭]]以[[槽钢]]构成框架,用[[混凝土]]埋置于两岸石壁锚洞之中,锚洞口装有铁门,以保证安全;锚锭杆与[[链条]]的联接采用一种特殊形状的锚锭链条,松动[[螺帽]]可以调整链条弧线。原设计采用钢桥面,因转运困难,而改用木桥面。吊杆每边32根,桥面每侧以4根钢圆条作为[[风缆]]将桥面拉紧,以防止其水平摆动 <ref name="hnjt">{{cite web|url=http://www.hnjt.gov.cn/art/2013/11/10/art_1436_47692.html|title=能滩吊桥|publisher=湖南省交通运输厅|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ref>。 吊桥悬链和桥塔所用材料均利用废旧汽车钢架,由湖南机械厂[[铸造]],采用电炉铸钢,每炉铸钢均取样,由[[湖南大学]]工场[[试验]]合格后方予采用。吊杆、[[栏杆]]、锚锭及[[螺栓]]等所用[[钢材]]由国外引进。施工中为了安装重达3万多[[公斤]]的链条,在缺乏[[起重機|吊装机械]]的情况下,利用钢丝索架设了一座弧形便桥,高度基本上与链条弧度一致,上铺木板,然后用人力将眼杆一根一根扛上去,先下游后上游,由两端向中心方向逐节拼装,在中央合龙。桥塔的安装使用一部手摇绞车,在桥塔混凝土支座浇筑就绪后,再吊装塔帽,最后安装两柱之间的联接横梁 <ref name="hnjt" />。 桥塔横梁采用中国传统[[牌坊]]造型,中部自上向下铸有桥名,左右两边则铸有建造吊桥的记录文字(行款均为右起左行),如下所示: {| border="0" align="center" |- |{{Quote box |quote = 輛一車噸十為度限重載面橋<br>造承廠械機南湖<br>年七三九一曆公 |qalign = center |align = right }} |{{Quote box |quote = '''能<br>灘<br>吊<br>橋''' |width = 30px |fontsize = 120% |qalign = center |align = center }} |{{Quote box |quote = 輛一車噸五十為度限重載練鋼<br>建處程工路公川湘<br>. |qalign = center |align = left }} |} ==歷史== 1936年湘川公路竣工时,仅在能溪河上搭建了木便桥临时通车,两端接线因地势限制,[[坡度]]达22%,行车极不安全。木桥一遇暴雨,即被冲毁而中断交通;而能溪河两岸地势陡峻,河谷深达20多米,水流湍急,不宜修建多孔小跨径桥梁 <ref name="lxxnews">{{cite web|url=http://www.lxxnews.com/Info.aspx?ModelId=1&Id=39679|title=中国首座现代悬索桥——能滩吊桥|author=章敏|date=2013年3月27日|publisher=泸溪新闻网|accessdate=2014年11月25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07232954/http://www.lxxnews.com/Info.aspx?ModelId=1&Id=39679|archive-date=2014年4月7日|dead-url=yes}}</ref>。1937年3月,湘川公路能滩吊桥工程处成立,由湖南公路局局长[[周凤九]]任总工程师主持设计,[[欧阳缄]]任总指挥负责施工,历时14个月,于1938年5月建成通车 <ref name="hnjt" />,耗资69,000银元 <ref name="zggl" />。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切断这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大后方与抗日[[前线]]的重要[[补给线]],曾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吊桥,但由于地形隐蔽,空中不易发现目标,吊桥得以幸存 <ref name="lxxnews"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湖南爆发了震惊中国的“[[湘西事变]]”,1949年,守卫吊桥的[[苗族]]地方[[武装]]县自卫总队符胜虎中队,挫败了李祥云匪部的多次袭击,使吊桥得以完好无损。同年,[[西南战役]]打响,11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从能滩吊桥经过,由于吊桥未被破坏,使部队得以畅通无阻,刘伯承、邓小平对长期守卫吊桥的县大队官兵表示了赞赏,并指示当地官员:应将县大队官兵视为一支“人民自卫队”,不能歧视,要给予政治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照顾 <ref name="lxx" /><ref name="lxxnews" />。此后,桥头设有护桥武装一个班负责守卫吊桥并控制车辆通行 <ref name="hnjt"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也通过吊桥进入[[湘西剿匪]] <ref name="lxxnews" />。 1954年因“川粮外运”,车流量大增,常有载重超过8吨的[[货车]]通过吊桥,致使吊桥加劲桁构出现变形开裂现象,经整修尚能保持平衡。1958年9月以后运量激增,常有总重14.3吨的[[拖挂车]]通过,加劲桁构栏杆变形开裂断脱现象愈发严重。1959年按载重14.3吨标准更换加劲桁构栏杆,并恢复正常通车。1965年拆除角钢栏杆,改装加劲桁构,并将木横梁改为钢横梁 <ref>{{cite book|author=万里|title=湖湘文化大辞典 下卷|publisher=湖南人民出版社|date=2006年|pages=764页|accessdate=2014年11月29日}}</ref>。1969年,在吊桥下游75米处开始修建一座跨径70米的空腹式[[石拱桥]]——能滩大桥以取代吊桥,1970年1月,大桥建成通车,吊桥停止使用,并将钢结构完整保留下来,由驻扎桥头的养路工班看守,每两年保养一次 <ref name="hnjt" />。 2013年,泸溪县对能滩吊桥实施了整体刷漆修复工程,修缮后的桥身呈通体[[灰色|银灰色]]。同时,泸溪县公路管理局建立了吊桥文化宣传牌 <ref name="xxz" />。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Quote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能灘吊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