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胡格諾派 的原始碼
←
胡格諾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胡格诺派'''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oclarim.com.mo/zh/files/2019/11/C_13a_photo1-2.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oclarim.com.mo/zh/2019/11/22/cismas-reformas-e-divisoes-na-igreja-xlv/ 圖片來自oclarim] </small> |} '''胡格诺派'''('''Huguenot'''),16世纪至17世纪[[法国]][[基督新教]]信奉[[喀爾文主義|喀爾文思想]]的一支[[教派]],意譯'''結盟宗'''<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63351504_m691a9bd003300k0rt.html?from=news&subch=onews 歐洲歷史上的今天]</ref>,又音譯'''雨格諾派'''<ref>[https://news.cnyes.com/news/id/2166482 歷史上的今天/聖巴托羅繆大屠殺爆發、亞美尼亞脫離蘇聯]</ref>、'''休京諾派'''、'''休京拉派''',俗稱'''法國新教'''。17世紀以來,胡格诺派是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新教教派,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 ==歷史== 1555年開始,法國開始有大批[[贵族]]和市民[[皈依]][[瑞士]]知名的神學家[[約翰·喀爾文]],1559年法國與西班牙的和平條約簽訂後,大量操[[法語]]的[[瑞士]][[喀爾文派]]傳教士,從[[日內瓦]]來到法國傳教,產生了一大批喀爾文派的新教徒,有72個這種信仰[[喀爾文主義]]的法國[[長老會|長老制]]教會,組織起來,「宣誓結盟」,成為一個[[派系]],自称是「[[歸正宗]]」(Reformed Church)。 同一時期,[[天主教會]]([[舊教]])開始用“結盟者”(Huguenot,即[[德語]]的Eidgenossen,意為「宣誓結盟」,音譯為「胡格诺」)来称呼這些喀爾文的信徒。也有人說“胡格诺”名稱的由來,是紀念[[卡佩王朝]]的创立者[[于格·卡佩|胡格·卡佩]]。 1560年胡格諾派信徒暴增至30萬人,部分野心者發起[[昂布瓦斯陰謀]]奪權,遭血腥鎮壓。同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 (法兰西)|查理九世]]即位,年僅十歲,由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凯瑟琳·美第奇]][[垂簾聽政]],她利用當時法國貴族兩派不和(一派是以東北部的[[吉斯家族]]為首,仰仗[[羅馬教廷]]支持;一派是以西南和中部[[波旁家族]]為首,信奉胡格诺派),使之彼此互相制約來[[攝政]],她在1561年宣佈停止對胡格諾派迫害,釋放被捕的新教徒,這使得新教徒人數大大竄升,謂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胡格諾派因與[[法國人]]信奉的傳統[[舊教]]不容而受到宗教迫害,因此新舊教信徒在兩派貴族煽動下,彼此仇視,甚至發展成武裝對抗。這樣的狀況持續一年多,終於在1562年3月1日爆發[[瓦西慘案]],肇因於[[吉斯公爵 (第二)|二代吉斯公爵]]路經瓦西鎮,正值胡格諾派信徒舉行禮拜,雙方發生衝突,吉斯公爵的武裝隨從襲擊他們造成死傷兩百多人。這就是與[[天主教會]]發生的[[胡格諾戰爭]],此內戰歷時30多年,分三個階段,進行十次戰役。 1572年發生[[聖巴托洛繆大屠殺]],又稱[[聖巴托羅繆之夜|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杀]],舊教徒開始大開殺戒,屠殺胡格諾派人士,此殘暴的行為持續三天三夜之久,大屠殺不斷進行著,原只在巴黎的暴行甚至延燒擴展到其他的都市,如此殘酷鎮壓胡格諾派教徒的事件,堪稱是歷史上最污穢的殘酷罪行之一。可惜,這場屠殺不但沒有使內戰結束,反倒為內戰帶來更多的衝擊。[[野史]]稱[[舊教徒]]展開大屠殺的暗號,是當日[[巴黎]]城的鐘都同時敲響。 這樣的鬥爭一直持續至查理的下一任國王[[亨利三世 (法蘭西)|亨利三世]]的年代,並且變成為「[[三亨利之戰|三個亨利之間的衝突]]」,所謂三個亨利是指中庸路線的國王亨利三世;舊教徒的領袖[[吉斯公爵 (第三)|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以及胡格諾派領袖[[亨利四世 (法蘭西)|波旁的亨利]]。後來,亨利三世國王下令謀殺吉斯公爵亨利,沒想到吉斯亨利被殺後,亨利三世自己也因為敵方的報復而遇刺身亡。所以,在1589年時,唯一生存的波旁亨利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王位。不過波旁亨利心想,法國大部分的人民仍是舊教徒,尚無法容忍屬新教的國王統治他們,於是於1593年宣布自己信奉舊教,然後在1594年,風光地進入巴黎,成為[[亨利四世 (法蘭西)|亨利四世]]國王,創建[[波旁王朝]]。 1598年,亨利四世曾提及他本人曾是胡格諾派的首領,但他之後[[皈依]]舊教,他[[改宗]]的目的除了繼承法國王位之外,還是為頒佈《[[南特敕令]]》,准許新教徒享有[[信仰自由]],甚至賦予他們有武裝[[自衛]]的權利,因此,胡格諾派在法國的南部保留兩百多個城鎮的[[武裝]][[團練]],以作為國王的[[敕令]]履行擔保。法王亨利四世所頒布的《南特敕令》實在是帶有[[宗教寬容]]的精神。傳說亨利四世曾說過這句話:「巴黎十分值得有[[彌撒]]存在。」不論這句話是否是真的,現在的歷史學家大多接受他[[改宗]]的事實。 寬容的亨利四世執政當時,仍偶有零星的戰鬥發生,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法國再一次進入戰爭的場景,許多法國人民都逃到鄰近國家甚至[[新大陸]]去避難,直至1628年胡格諾派的根據地[[拉羅舍爾]]被攻佔(見[[拉羅歇爾之圍]]),這是零星戰鬥中最嚴重的一次。1629年,胡格諾派在法國崩解,但是,他們仍以[[獨立教會]]的形式繼續生存下來。好景不長,到了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頒佈《[[楓丹白露敕令]]》,廢除《南特敕令》,宣佈[[新教]]為非法。約20萬名胡格諾派教徒因此大舉外遷,主要定居於[[北美]]、[[英國]]、[[荷蘭]]、[[瑞士]]、[[普魯士]]等地。刺殺[[美國總統]][[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詹姆士·加菲]]的查爾斯·吉特奧是胡格諾派移民的後代。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胡格諾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