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2.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背监穴 的原始碼
←
背监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背监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寿世保元》。在背部正中线;即第7颈椎棘突之高点稍下方;大椎穴稍上方取穴。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发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疟疾,背痛。针刺0.3~0.5寸,局部麻胀感向前胸、肩背扩散。留针10~20分钟。灸10~21壮。<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607818213 祥异,黑眚,方志里异乎寻常的事体]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d3c0066e363e18a7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相关论述 == 《寿世保元》:“令病人跣足,于平正处并脚立,用绳一条,自脚板周匝截断,却于项前般过背上,两头绳尽处,脊骨中是穴。先点记,待将发,急以艾灸之,三七壮,其寒热自止。此法曾遇至人传授,妙不可言,名曰背监穴也。” == 定位 == 在背部正中线;即第7颈椎棘突之高点稍下方;大椎穴稍上方取穴。 == 解剖 == 背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 主治 == 发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疟疾]],背痛。 == 操作 == 针刺0.3~0.5寸,局部麻胀感向前胸、肩背扩散。留针10~20分钟。灸10~21壮。 == 附注 == 亦是经穴别名,即大椎穴,见于《[[寿世保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背监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