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108.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肩部 的原始碼
←
肩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肩部.jpg|缩略图|右|[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592900763/100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200415/20200415A0UHE300.html?pc 来自腾讯网]]] '''肩部'''1.背部和肋部到面部和头部之间的部分。 2.在形状、位置或作用上与人肩相似的部分。 3.背部和肋部到面部和头部之间的兽皮。<ref>[https://www.cidianwang.com/cd/j/jianbu184751.htm 肩部是什么意思]词典网</ref> ==腋区== ===构成=== 1.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通。 2.底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皮肤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腋筋膜中央部较薄弱,且有皮神经、浅血管及淋巴管穿过而呈筛状,故名筛状筋膜。<ref>[https://www.med66.com/web/jiepouxue/wx1509076708.shtml 腋窝的身体结构]医学教育网官网</ref> 3.四壁有前壁、外侧壁、内侧壁及后壁。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呈三角形,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胸小肌下缘以下的筋膜,连于腋筋膜,称为腋悬韧 带。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门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后壁由肩脚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 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内容=== 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1)[[腋动脉]]第一段: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在锁骨胸肌三角内。其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以及穿过该筋膜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及胸外侧神经等。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及胸长神经、前锯肌、第1肋间隙等。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内侧有腋静脉以及腋动脉第1段发出的胸上动脉及伴行静脉。胸肩峰动脉自第1段发出,穿锁胸筋膜至胸大、小肌, [[三角肌]]及肩峰。 (2)腋动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的胸肌三角内。其前方除皮肤、浅筋膜外,有胸大、小肌及其筋膜;后方为臂丛后束及肩胛下肌;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内侧有腋静脉及臂丛内 侧束。胸外侧动脉自第二段发出,与其伴行静脉于腋中线前方沿前锯肌下行,营养该肌;女性有分支至乳房。胸长神经于腋中线后方下行,支配前锯肌。 (3)腋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其末段位置表浅,仅被以皮肤及浅、深筋膜,是腋动脉最易剖露的部位。其前方有正中神经内侧很及旋肱前血管越过;后 方有桡神经、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外侧有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内侧有尺神经和腋静脉。腋动脉第三段的主要分支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 平肩胛下肌下缘发出。其分支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后者与胸背神经伴行人背阔肌。旋肱后动脉先向后穿四边孔,然后与旋肱前动脉分别绕过肱骨外科颈的后方和前方,相互吻合并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 2.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两者之间的前方有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方为尺神经。 3.臂丛位于腋窝内的是臂丛锁骨下部。由来自臂丛锁骨上部的三个后股合成后束;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续为内侧束。三个束先位于腋 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继而位于腋动脉第二段的内、外侧及后方,在腋动脉第三段周围分为五大终支。 4.腋淋巴结位于腋窝蜂窝脂肪组织中,约15~20个,可分为五群。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淋巴;其输出管多注入中央及尖淋巴结,少部分注入锁骨上淋巴结。手和前臂的感染首先侵入此群[[淋巴结]]。 (2)胸肌淋巴结:在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及尖淋巴结。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应避免 损伤胸长神经,否则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胛”。 (3)肩胛淋巴结:位于腋后壁,沿肩胛下血管、神经排列;收纳背部、肩胛区及胸后壁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中央及尖淋巴结。乳腺癌手术清除淋巴结时,注意保护胸背神经,免致背阔肌瘫痪。 (4)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 (5)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与锁骨之间,锁胸筋膜深面,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及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乳房上部的淋巴。其输出 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有淋巴导管。 5.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腋鞘,亦称颈腋管,由推前筋膜延续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锁骨下臂丛麻醉,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腋血管、臂丛及腋淋巴结之间,有蜂窝组织填充,并沿血管、神经束鞘与邻近各区相交通。向上经腋鞘达颈根部;向下达臂前、后区;向后经三边孔、四边孔分别为后胛区、三角肌区相交通。向前通胸肌间隙。因此,这些区域的感染可互相蔓延。 ==三角肌区== 三角肌区,指该肌所在的区域。此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有腋神经的臂外侧上皮神经分布。三角肌从前、外、后包绕肩关节。腋神经的前支支配三角肌的 前部与中部,其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伴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肱前血管吻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伤及腋神经,致三角肌麻痹, 日后可形成“方肩”,而肩关节脱位时,亦有“方肩”表现,须加以鉴别。 ===肩胛区=== 肩胛区,指肩胛骨后面的区域。此区皮肤厚,浅筋膜致密;肌肉由浅入深为斜方肌,背阔肌,冈上、下肌,小、大圆肌;肌的深面为肩胛骨。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锁骨上部,和肩胛上血管分别经肩胛上横 韧带的深面和浅面,分布于冈上、下肌。肩峰下囊位于肩峰与冈上肌腱之间,向前可延至喙肩韧带下方。三角肌下囊位于三角肌中部上份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两囊可彼此交通, 当臂外展时起滑动作用。 ===肌腱袖=== 肌腱袖,又称肩袖或旋转袖。由冈上、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前、后和上方,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肩袖撕裂或肱骨大结节骨折等。 ==肩关节== ===骨端结构=== 肩头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两关节面均覆盖一层关节软骨。肱骨头较大,关节盂浅小,呈椭圆形;周围有纤维软骨形成的盂唇使关节盂稍加深加大,但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l/3。因此,肩关节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稳固性较差,临床上 易发生肩关节脱位。 ===关节囊=== 关节囊薄而松弛,于肩胛骨处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喙突根部和肩胛骨颈;在肱骨则包绕解剖颈,内侧可达外科颈。 ===韧带=== 纤维层被下列腱纤维加强:上、下部分别由冈上肌肌腱及肱三头肌长头腱;前、后部分别由肩胛下肌健、冈下肌腱和小圆肌。关节囊下壁最为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壁脱出。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的韧带主要有盂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内面,有加 强关节囊前壁的作用。喙肱韧带,自喙突根部的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肱骨大结节的前面。此韧带加强关节囊上部,而且有限制肱骨向外侧旋转和防止肱 骨头向上方脱位的作用。在肩关节上方,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共同形成一弓状骨韧带结构,称为喙肩弓,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血液供应=== 肩关节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的分支。 ===神经支配=== 神经来自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的分支。 ==肩胛动脉== 启胛动脉位于肩胛骨的周围。其构成有:肩胛上动脉,为甲状颈干的分支,经肩胛上横韧带上方,达冈上窝;肩胛背动脉,即颈横动脉降支,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发支分布于 冈下窝;旋肩胛动脉,为肩胛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冈下窝。三条动脉的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是肩部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当腋动脉血流受阻时,该网仍可维持上肢的血运。 ==肩周炎介绍==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目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外敷疗法是目前较为的治疗方法之一。例如外敷[[肩周炎]]顺安贴,通过外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润滑关节,已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返回「
肩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