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6.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 的原始碼
←
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br><img src="https://ichef.bbci.co.uk/news/800/cpsprodpb/8F2A/production/_99305663_mediaitem9930566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2451785 圖片來自bbc]</small> |}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唐納·川普]]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下令计划将[[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对此表示欢迎决定并赞扬总统的声明。8日,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澄清,总统的声明“没有任何指明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的意思”,表示“包括边界在内的最终地位很明显要留待双方谈判后再决定。” 特朗普决定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被世界各国的大多数领导人拒绝。12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除美国之外的14名成员国皆谴责特朗普的决定,但该动议被美国否决。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批评特朗普的决定。其他国家支持搬迁,其中危地马拉表示会跟随美国搬迁大使馆;巴拉圭、捷克、罗马尼亚和洪都拉斯正考虑搬迁。[[歐洲聯盟委員會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表示,欧盟成员国政府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态度一致,重申他们致力于维持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的决定。3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使馆揭幕仪式,包括欧盟成员国奥地利、捷克和罗马尼亚。 巴勒斯坦官员在公告中表示使美国失去了和平谈判的资格,[[哈马斯]]在特朗普发布声明后呼吁发动新的巴勒斯坦起义|Intifada|起义。公告发布后,[[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及伊朗、约旦、突尼斯、索马里、也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國駐德國大使館]]门外爆发示威。2017年12月25日,[[萨拉菲运动]]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30枚火箭弹,近一半命中加沙地带内部。两枚炮弹在[[亚实基伦]]和[[斯德洛特]]造成轻微的财产损失,[[哈马斯]]围捕了实施行动的萨拉菲派成员。 2018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大使馆新馆有望在5月落成。新的[[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大使馆]]于2018年5月14日正式开放,适逢《[[以色列独立宣言]]》发表70周年。搬迁后使馆的地点在西耶路撒冷亚罗纳|Arnona区的[[美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美国总领事馆]]<ref>[https://br.reuters.com/article/us-consulate-jerusalem-embassy-0304-idCNKCS1QL07V 美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reuters</ref> 旧址。 == 宣布 ==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总统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表示美国大使馆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在声明中,他没有提到[[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但他确实表示美国的承认并未解决耶路撒冷边界争端。总统明确表示支持维持[[耶路撒冷旧城|旧城]]内圣地的现状。宣布之后,特朗普签署了豁免书,将行动推迟了至少半年。 特朗普宣布后,美国驻土耳其、约旦、德国和英国的大使馆向前往或住在这些国家的美国人发出安全警报。美国还向海外的美国人发出可能发生暴力抗议的一般警告。美国驻耶路撒冷领事馆限制政府雇员前往耶路撒冷旧城。美国驻约旦大使馆禁止员工离开首都,大使馆员工的子女被告知放学要回家。 == 背景 == 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吞并该地区 1949年以色列国成立后, [[美国]]承认新国家,但希望为耶路撒冷建立国际制度,美国在1949年反对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并反对约旦在1950年计划将耶路撒冷为宣布的第二个首都。[[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战争]]后,美国还反对以色列[[併吞]][[东耶路撒冷]]。美国的官方立场是,耶路撒冷的未来应透过谈判解决。之后的政府一项坚持该立场,也就是耶路撒冷的未来不会是有损谈判的单方面行动,像是把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的主题。 [[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1992年选举总统]]期间,[[比尔·克林顿]]承诺政府会“支持耶路撒冷为以色列国的首都”,批评总统[[乔治·H·W·布什]]“多次挑战以色列统一耶路撒冷的主权”。然而,1993年签署《奥斯陆协定》时,克林顿政府并未继续他们的计划,以免扰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谈判。 1995年,国会通过《耶路撒冷使馆法案》,法案宣布“耶路撒冷应该被承认为以色列国的首都”。 法案还指出,美国大使馆应在五年内迁往耶路撒冷。一些人认为立法获支持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克林顿反对使馆法,并且每六个月签署一次豁免书。推迟法案执行。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2000年竞选]]期间,[[乔治·W·布什]]批评克林顿没有兑现搬迁大使馆的承诺,表示计划在当选后立即启动程序。然而,一旦上任,他便放弃了这个诺言。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民主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2008年6月4日,在他获得民主党提名后发表第一份外交政策演讲中,奥巴马告诉[[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耶路撒冷仍然是以色列的首都,必须保持不分割”。然而,他几乎立即退缩,表示:“好吧,很明显,这要由各方就这些问题的一系列来定夺。耶路撒冷会是谈判的一环。”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的其中一项竞选承诺是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 ,他称耶路撒冷是“犹太人民永远的首都”。2017年6月1日,特朗普签署了《耶路撒冷大使馆法案》豁免书,将美国驻耶路撒冷大使馆的搬迁推迟半年,这是自1995年以来每位总统的必定动作。白宫表示,这有助于他们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协议进行谈判,并承诺的行动将在稍后进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耶路撒冷首都地位美方承認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