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3.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老鹳草(中药材) 的原始碼
←
老鹳草(中药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老鹳草'''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https://p1.ssl.qhimg.com/t0186520bb28e5749f6.jpg |- |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411119&sid=5649217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老鹳草</br> 汉语拼音:Lǎo Guàn Cǎo</br> 别名: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br>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脾经</br>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br> 主治: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疮疡 |} </div> '''老鹳草''',中药名。为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属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及[[老鹳草]]属植物[[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或[[野老鹳草]]G.carolinian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疮疡。<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1717 老鹳草]-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ref>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老鹳草]] 拼音名:Lǎo Guàn Cǎo 英文名:Carolina Cranesbill Herb, Common Heronsbill Herb,Granesbill Herb, Herb of Common Heronsbill, Herb of Wilford Cranesbill 别名: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2.Geranium wilfordii Maxim.3.Geranium sibiricum L.4.Geranium nepalense Sweet5.Geranium dahuricum DC.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块根老鹳草带果实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牻牛儿苗]]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圆柱形。茎平铺地面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6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边缘膜质;叶片长卵形或长圆状三角形,长4-6cm,宽3-4cm,二回羽状深裂,羽片5-9对,基部下延,小羽片条形,全缘或有l-3粗齿,两面具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长5-15cm,通常有2-5花,花梗长1-3cm;萼片长圆形,先端具芒尖,芒长2-3cm;花瓣5,倒卵形,淡紫色或蓝紫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钝圆,基部被白毛;雄蕊10,2轮,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药,蜜腺5;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蒴果,长3-4cm,先端具长喙,成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呈螺旋状扭曲,其内侧有棕色的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 *2.[[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长根。茎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叶对生;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向上渐短;托叶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毛;叶片肾状三角形,基部心形,长3-5cm,宽4-6cm,3深裂,中央裂片稍大,卵状菱形,先端尖,上部有缺刻或粗牙齿,齿顶有短凹尖,下部叶有时近5深裂,上下两面多少有伏毛。花单生叶腋,或2-3花成聚伞花序;花梗在花时伸长,果时弯曲下倾;萼片5,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有芒,长5-6mm,被柔毛;花瓣5,淡红色或粉红色,与萼片近等长,具5条紫红色纵脉;雄蕊10,基部连合,花丝基部突然扩大,扩大部分具缘毛;子房上位,5室,花柱5,不明显或极短。蒴果,有微毛,喙较短,果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由下向上内卷,长约2c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3.[[西伯利亚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直立,分技或不分枝,通常单一,稀2-3。茎细长,伏卧或上部斜向上,多分枝,略有倒生毛。叶对生;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有长柄,顶部的柄短,柄具倒生柔毛或伏毛;托叶披针形,长渐尖;基生叶早枯萎,与茎生叶同形,肾状五角形,基部宽心形,长3-6cm,宽4-8cm,掌状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狭倒卵形,基部楔形,上部羽状分裂或具齿状深缺刻;上部叶3深裂,上下两面有疏伏毛,下面沿脉毛较密。花通常单个腋生;花柄长4-5cm,丝状,具倒生柔毛或伏毛,近中部具2披针形苞片,有倒生微柔毛,在果期向侧弯;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4mm,边缘膜质;花瓣淡红色或白色带紫色脉纹,长近于萼片。蒴果长是1.5-2cm,具微柔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4.[[尼泊尔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或更高,有时很矮小。根细长,斜生。茎细弱,蔓延于地面,斜上升,近方形,常有倒生疏柔毛。叶对生;下部茎生叶的柄长过于叶片;托叶狭披针形至披针形,长0.4-1cm,先端渐尖;叶片肾状五角形,长2-5cm,宽3-5cm;3-5深裂不达基部,裂片宽卵形,边缘具齿状缺刻或浅裂,上面有疏伏毛,下面有疏柔毛。聚伞花序数个,腋生,各有2花,有时1花;花序梗长2-8cm。无苞片,有倒生柔毛,在果期向侧弯;萼片披针形,长约0.6cm,先端具芒尖,边缘膜质,背面有3脉,沿脉具白色长毛;花瓣小,紫红色,稍长于萼片;花丝下部卵形,花药近圆形,紫红色;子房绿色,柱头紫红色,均被白毛。蒴果长约1.7cm,有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5.[[块根老鹳草]]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短,直立,下部生有一簇长纺锤形的肉质块根。茎直立,近无毛,常二歧分枝。叶对生;下部茎生叶具长柄,长达10-15cm,向上渐短,顶部叶无柄;托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长5-10mm;叶片肾状圆形,长3-4cm,宽5-7cm,掌状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不规则羽裂;小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椭圆形,宽2-3mm,锐尖头,上面及边缘密生稍贴伏的白毛,下面疏生长状毛。花序腋生或顶生,柄长3-6cm,纤细,通常具2花;花柄丝状,长2-3cm,有倒生疏微柔毛,在果期顶部弯向上;苞片披针形,长渐尖;萼片卵形,近无毛;花瓣淡紫色,长约7-12mm;花丝基部扩大部分具缘毛。蒴果有毛,长1.2-2cm。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1. 生于山坡、草地、田埂、路边及村庄住宅附近。 *2.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边和树林下。 *3.生于河岸、湿地、山林下、林旁、路边及山地。 *4.生于潮湿山坡、路旁、田野、杂草丛中。 *5. 生于草甸、林缘、灌丛间。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云南西部、西藏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4.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各地。 *5.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具有芽。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每穴栽种1块,覆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残叶,培土,施厩肥、堆肥等。 ===性状=== ====性状鉴别==== *(1)牻牛儿苗全株被白色柔毛。茎类圆形,长30-50cm或更长,直径1-7mm,表面灰绿色带带紫色,有分枝,节明显而稍膨大,具纵沟及稀疏茸毛,质脆折断后纤维性。叶片卷曲皱缩,质脆易碎,完整者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线形,全缘或具1-3粗齿。蒴果长椭圆形,长约4cm,宿存花柱长2.5-3cm,形似鹳喙,成熟时5裂,向上卷曲呈螺旋。气微,味淡。 *(2)老鹳草茎较细,直径1-3mm,具纵沟,表面微紫色或灰褐色,有倒伏毛。叶肾状三角形,3-5深裂,裂片近菱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具伏毛。葫果长约2cm,宿存花柱长1-2cm,成熟时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 *(3)西伯利亚老鹳草茎多分枝,略有倒生毛。叶肾状五角形,掌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羽状深裂或齿状深缺刻,有毛。蒴果长1.5-2cm,宿存花柱成熟时5裂,向上卷曲呈伞形。 *(4)尼泊尔老鹳草茎直径l-3mm,表面灰绿色或紫红色,有纵沟及稀疏毛。叶肾状五角形,掌状3-5深裂,边缘有缺刻,被毛。蒴果长约1.7cm,宿存花柱熟时5裂,向上反卷。 *(5)块根老鹳草根茎短,下部簇生近纺锤形的粗根。茎常二歧分枝,近无毛。叶肾状圆形,掌状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不规则羽状分裂。蒴果长1.2-2cm,余同上种。均以色深绿、花果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l)牻牛儿苗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与毛基相连的表皮细胞具角质纹理。非腺毛较多,单细胞,长76-612μm,直径约22μm,壁具细小疣状突起。腺毛头部单细胞,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13-16μm;柄部1-4细胞,基部细胞常较长。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叶肉中草酸钙簇晶较多,也有圆簇状结晶,直径11-34μm。 *(2)老鹳草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时呈连珠状增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少数为2-3细胞,长65-450μm,直径13-25μm,壁具疣状突起。腺毛多见,头部单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9-20μm;柄部1-3细胞。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草酸钙簇晶圆簇状,直径7-30μm。 ===化学成分=== *1.牻牛儿苗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geraniol),又含槲皮素(quercetin)及其他色素。 *2.老鹳草全草含老鹳草鞣质(geraniin)2.2%,干叶含老鹳草鞣质9.5%,金丝挑甙(hyperin)0.21%。 *3.西伯利亚老鹳草全草含青蟹肌醇(scyllo-inositol,scyllitol),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原地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7-a-L-鼠李精甙(kaempferol-7-a-L-rhamnoside),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山柰酚-3,7-a-L-二鼠李糖甙即山柰甙(kaempferol-3,7-a-L-dirhamnoside,kaempferitrin),短叶老鹳草素(brevifolin)及鞣云实精(cori-lagin)及一种新成分短叶老鹳草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 *4.尼泊尔老鹳草全草含老鹳草鞣质,另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和山奈甙,新鲜叶富含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 ===药理作用=== ====牻牛儿苗==== *1.1.抗菌作用: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B一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对其抑菌有一定影响。 *1.2.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一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台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用血球凝集试验);其叶和茎均对前者作用较强,根部作用较弱;所含鞣酸对其抗病毒作用影响不大。通过鸡胚对流感病毒抑制的筛选试验,老鹳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尼泊尔老鹳草==== *2.1.抗菌作用:因含鞣质,故在体外(平碟法)试验中,25%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着的抑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较差,对绿脓杆菌则几乎无效。 *2.2.止泻作用:日本产尼泊尔老鹳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对兔有一定止泻作用。兔空腹服其煎剂或干燥提取物,都能抑制十二指肠和小肠的活动,并促进盲肠的逆蠕动,因而出现止泻作用;但剂量过大,则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而出现泻下作用。故其作用与阿托品是不同的。止泻的有效成分除鞣质外,似尚有能使肠粘膜特别是大肠粘膜收敛的物质。 *2.3.其它作用: **2.3.1.凝血作用:兔口服水提取物,能增加血液凝固,可能与所含鞣质有关(在肠中转变成没食子酸,而后以碱盐的形式被吸收)。镇咳:醇沉煎剂11.6g/kg灌胃,对氨雾引咳小鼠有镇咳作用,7、20g/kg灌胃,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引咳嗽法有镇咳作用。 **2.3.2.祛痰:醇沉煎剂30、50g/kg灌胃,对小鼠酚红排泌法,无祛痰作用。 ====野老鹳草==== *3.1.抑菌作用: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2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32对福氏痢疾杆菌,1:16对宋氏痢疾杆菌,1:8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长嘴老鹳草==== *4.1.抑菌作用:长嘴老鹳草全草煎剂在试管内对人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肺尖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质对其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Ⅰ型仙台株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香叶醇对发须癣菌和奥杜安氏小抱子菌的MIC为0.39ml/ml。 *4.2.其它作用: **4.2.1.驱虫作用:香叶醇有驱鼠蛔虫作用; **4.2.2.对胃肠道作用:小剂量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大鼠po,能抑制胃肠运动,但对大肠运动影响不大。 **4.2.3.泻下作用:接近致死量时有泻下作用。 **4.2.4.利尿作用:小剂量po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 ===毒性=== 醇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99.02±7.66g/kg。香叶醇大鼠poLD50为4.8g/kg,兔iv为50mg/kg。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于水浴上温浸30min,滤过,滤液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许,老鹳草溶液变成红棕色至红色,而牻牛儿苗为微红色。(检查黄酮) ===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用水洗净,捞出,切段,晒干。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 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熬膏。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2.《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ref>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l/laoguancao.html 老鹳草]中医世家</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 414 中藥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老鹳草(中药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