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4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翡翠樹蚺 的原始碼
←
翡翠樹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翡翠樹蚺'''<br><img src="https://f.share.photo.xuite.net/shura/1f27165/18586225/1201555700_o.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shura/twblog/585980212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翡翠樹蚺'''([[學名]]''Corallus caninus''),又名'''翡翠蟒''',是一種分佈在[[南美洲]][[雨林]]及沒有毒的[[蚺亞科]]。其下現時沒有發現[[亞種]]。 ==特徵== 成年的翡翠樹蚺長約1.8米。它們的[[門齒]]高度發育,比其他無毒的[[蛇]]在比例上較大。<ref>[https://blog.xuite.net/shura/twblog/585980212 翡翠樹蚺],xuite</ref> 翡翠樹蚺呈翡翠綠色,背上有閃電狀不規則的斑紋直至黃色的[[腹部]]。它們在[[南美洲]]同類來說算是鮮艷。幼蛇的顏色各有不同,由淺及深橙色至磚紅色都有,要長大到9-12個月才會變成翡翠綠色。 不同地方的翡翠樹蚺形態上也有不同,令學者考慮是否應分類為新的[[亞種]]。''Corallus batesii''是其中一種形態變異,但卻未被完全接納。在[[亞瑪遜河]]發現的''Corallus batesii''標本,傾向發育成較大的體型,長達2.1-2.7米,平均長度達1.8米。在[[秘魯]]南端的群落,其顏色也較深色。[[亞瑪遜盆地]]標本背上一般都有一條白線,但北方群落的白紋則各有不同。亞瑪遜盆地標本的鼻端鱗片較北方、南方及西方群落的為細小。翡翠樹蚺及''Corallus batesii''也有[[混種]]。 翡翠樹蚺與[[東南亞]]及[[澳洲]]的[[綠樹蟒]]外表非常相似。不過它們並非近親,是為一種[[趨同演化]]。 ==分佈== 翡翠樹蚺分佈在[[南美洲]][[亞瑪遜盆地]]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北部及[[巴西]],並由[[委內瑞拉]]至[[蘇利南]]及[[圭亞那]]。在亞瑪遜盆地有一些變異群落,分佈在蘇利南南部、圭亞那南部、委內瑞拉南部至哥倫比亞、秘魯及巴西、與及[[亞瑪遜河]]周邊的[[森林]]。 ==行為== 翡翠樹蚺是完全夜間活動及樹棲的。日間它們會捲曲身體在樹板上,[[頭部]]躺在中間。晚間,它們會繼續捲在樹枝上,但會將頭向下伸,準備攻擊。它們會維持其姿勢,等待其下走過的獵物。它們會用長的門齒來咬住獵物,將之纏繞至窒息。 ==食性== 翡翠樹蚺主要吃細小的[[哺乳動物]],但也會吃較為細小的[[鳥類]]、[[蜥蜴]]及[[青蛙]]。由於它們的[[代謝]]率極低,它們較地棲的[[物種]]獵食得較少,可以隔幾個月才吃一餐。幼蛇及初生的也會吃蜥蜴及青蛙,尤其是[[玻璃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翡翠樹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