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31.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羅士敏 的原始碼
←
羅士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羅便臣.jpg |250px|缩略图|[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e/LordRosmead.jpg/220px-LordRosmead.jpg 原圖鏈接]]] '''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第一代羅士敏男爵,GCMG,PC(英語: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 1st Baron Rosmead,1824年12月19日-1897年10月28日),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5任港督,是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 == 早年事蹟 == 羅士敏在[[愛爾蘭]]韋斯特米斯郡出生,祖籍羅士敏,具有盎格魯-愛爾蘭血統,在家中六名兒子中排行第二。羅便臣一家為家鄉望族。 羅士敏在1840年7月14日入讀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843年7月27日獲發到皇家愛爾蘭槍兵第87軍團,擔任少尉;後來又在1844年9月6日以捐納的形式成為中尉。 惟于1846年,由於家族宅第被強制出售,羅便臣被迫辭職退役。 ==香港總督 == 羅士敏在1859年9月9日出任第五任香港總督,當時三十五歲還不到,是歷史上最年輕的港督。 在這時,香港這片殖民地只有十多年的歷史,社會各方面都亟待改善。 惟在最初幾任港督任內,香港卻是非不斷,使得其名聲大壞。 《泰晤士報》在1859年3月15日就對香港留下這樣的評論:<ref>[https://tw.xiaoshuokan.com/haokan/20301/5672029.html羅士敏]好看小说网</ref> 香港總是與一些致命的疫病...... 或一些丟人眼現的爭吵連上關係。 這個嘈吵、忙亂、動輒吵架、不滿足和有損身心的小島的名稱,對於一些在上流社會宣之于口會有失身份的地名而言,倒或許是一個頗悅耳的類義詞。 羅士敏到達香港後,也感到當地的「公眾與社會也散發出一種局促不安的感覺」。 而他的第一份送回英國的報告也認為,香港「...... 與其他英國屬土完全是兩回事,這裡從很多方面都使人感到一股怪異的不協調。 」在這種背景下,羅士敏進行大舉整頓,使香港走出早年所留下的陰霾。 ===整頓政府=== 在政府管治方面,由於不少在早年專斷獨行的官員已經去職(例如威廉•堅),所以羅士敏的管治比以往數任總督來得容易。 在輔政司孖沙的協助下,羅士敏接掌港督後不久就成立一個公務員瀆職調查委員會,對涉嫌與海盜黃墨洲進行不法貿易的總登記官高和爾展開調查;另外又調查涉嫌包庇與經營妓院的員警司查理斯•梅。 經過一連串的聆訊後,高和爾最後被裁罪成免職,而查理斯•梅則得以原職留任。 與此同時,在剷除舊有勢力後,羅士敏即開始對公務員的招聘進行改善。 以往,香港政府的主要官員大多是由軍人、教士和商人在當地臨時招募而來,並沒有一個統一化的制度。 在羅士敏政府初期,政府內更僅有四人曉得廣東話,其中更只有一人會寫中文,結果這使政府與華人溝通存在極大困難,而法庭在審訊案件時亦因為缺乏傳譯而時常判錯案。 有見及此,羅士敏在1861年年3月向定例局提出實行「官學生計畫」,並且獲得通過,而計畫亦甚得殖民地部的讚賞。 根據方案,港府每年向英國的各大學院招聘學生,通過考核者可前往香港受訓3年,學習中文,並且由港府支付生活開支。 日後完成訓練者,更會獲授以政府要職,並提供優厚薪津。 有關方案後來在1861年年10月12日刊憲,並在翌年4月成功選出香港第一批官學生。 計畫落實後,香港政府官員的招聘得以制度化,同時亦吸引了一些人才來港,日後的港督梅含理爵士和金文泰爵士兩人,就是由香港官學生制度培訓出來的。 為了進一步吸引人才,羅士敏又調高了公務員的薪酬,幾經爭取,港督薪金由3, 000鎊一年上調至5, 000鎊一年;重要官員薪金約為每年2, 500鎊不等,一般部門首長年薪為1, 000鎊左右,而即使是新培訓出來的官學生,年薪也有500元鎊。 羅士敏亦十分重視與華人社區的關係。 除了向官學生教授中文外,羅士敏又在1862年年3月1日出版首份中文憲報,名為《香港轅門報》,以便華人社區更能瞭解政府運作,並讓他們認識香港的法律。 此外,羅士敏于1861年年廢除了大衛斯爵士所推行的保甲制,並以總登記官主管華民事務,從而加強政府與華人社區的溝通。 此外,定例局亦得到羅士敏進行改組。 除總督為主席外,政府五名主要官員獲委任為官守議員,另外則有一名政府官員與三名獨立人士成為非官守議員。 羅士敏又通過一項規定,禁止政府官員投票反對總督的提案(有鑒於前港督寶靈爵士的填海方案在1859年年于定例局二讀時遭輔政司和按察司投反對票而流產),使總督的權力得到進一步的穩固。 ===制度革新=== 在羅士敏任內,香港的郵政與貨幣政策得到了重大的革新。 首先在郵政方面,他在1860年5月改組香港的郵政部門,以郵政司(即今郵政署長)主管郵政局,使之獨立于英國的皇家郵政。 到1862年12月8日,羅士敏率先發行香港首套的通用郵票。 該套郵票在英國印製,面值包括有二先時、八先時、十二先時、十八先時、二十四先時、四十八先時和九十六先時,而每張郵票皆印有英女皇維多利亞的頭像。 自此開始,香港不需要再依賴于英國郵票。 在1863年,羅士敏複推出四先時、六先時與三十先時郵票,使香港的郵票種類更為完備。 在開埠初年,香港並沒有自行發行法定貨幣,早年市場流通的貨幣計有英鎊、西班牙銀圓、墨西哥銀圓(即鷹洋)、中國白銀與銅錢(即製錢)等等,換算十分混亂。 另外,港府早年貨幣採用銀本位,但財政度支卻用金本位,使港府在記帳上往往要以英鎊來計算,極不方便。 有見及此,羅士敏在1862年宣佈棄用金本位,改為全面使用銀本位為貨幣計算單位。 為了配合新政,羅士敏更在1863年首次發行港幣,當中包括香港一文、香港一仙和香港一毫,全部都是硬幣,並且在英國鑄造運港,而當時每一港元則大約可兌4先令2便士。 至於在教育方面,羅士敏于1862年3月10日成立香港第一所官立學校國家大書院(即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並以史釗域為該校首任掌院。 與一般教會辦學團體不同的是,羅士敏一向反對學校向學生傳教,因此國家大書院並不講授宗教,而且比起其他教會學校更著重中文。 首座官立學校的設立,標誌著政府開始直接統籌香港的教育事務,未幾在1865年,羅士敏進而設立教育司署,並以國家大書院掌院史釗域兼任教育司,由此從教會等辦學團體手上,取回制定教育政策的權力。 ==榮譽== *Kt. (1859年) *K.C.M.G. (1869年6月) *G.C.M.G. (1875年1月) *P.C. (1883年5月22日) *Bt. (1891年2月6日) *世襲男爵 (1896年8月11日) ==以他命名的事物== *樂善美道(Lord Rosmead Road),位於香港香港島太平山頂歌賦山一帶。 *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位於香港島半山區。 *鴨洲(Robinson Island),位於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該島英文命以羅便臣命名。 *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彌敦道,在1909年3月19日以前名叫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 *羅士敏廣場(Rosmead Place),位於錫蘭(今斯里蘭卡)。 *羅士敏道(Rosmead Avenue),位於南非開普敦。 *南非另有兩個小鎮名羅士敏(Rosmead),分別位於北開普省慶伯利附近,以及東開普省米德爾堡附近。 == 外部連結 == [https://kknews.cc/history/8e2kjne.html 香港歷任總督一覽(1842年—1997年)]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英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羅士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