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25.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维也纳会议 的原始碼
←
维也纳会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维也纳会议</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img.ws.126.net%2F%3Furl%3D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029%2Fdef9b8f3j00r1p5dp001fc000hs00dac.jpg%26thumbnail%3D650x2147483647%26quality%3D80%26type%3Djpg&refer=http%3A%2F%2Fnimg.ws.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8471581&t=4018ab8b9855010c7a899a94035c0407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EH8EVP0529LJI5.html 来自 网易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维也纳会议 活动时间 1814年9月18日 —1815年6月9日 地 点 [[奥地利]][[维也纳]] 性 质 [[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 会议内容 恢复欧洲封建秩序 提议者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 目 的 重划[[拿破仑]]战败后 的欧洲政治地图 重要战役 [[滑铁卢战役]]、[[莱比锡战役]] 仲裁原则 正统原则,补偿原则, 势力均衡原则,围堵法国原则 存在问题 牺牲小国利益, 保持大国均势 旗帜和原则 复辟、正统主义、 均势和补偿 主要参与国 [[英国]]、[[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 |}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这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EH8EVP0529LJI5.html 维也纳会议],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简介== 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 会议由梅特涅代表奥地利表现出参与同盟国的愿望来促使同盟国开出与拿破仑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性条件;同时,梅特涅又通过威胁拿破仑奥地利要加入同盟国一方来说服拿破仑同意进行和谈。 会议确立了俄、奥、普、英四国支配欧洲的国际政治秩序,史称维也纳体系,是继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国际体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而代之]]。 ==历史背景== 1815年3月,会议因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而中断。在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到同年6月28日[[路易十八]]复辟的[[百日王朝]]期间,维也纳的代表们等待着战争的结果。 3月13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前六天,维也纳会议将拿破仑定义为歹徒。四天后英、俄、奥、普四国联盟组织了一支15万人的军队来结束拿破仑的统治。 拿破仑一开始试图与盟军中的一方或对方谈判让他们不要入侵法国,但这个谈判失败后他知道他的希望在于在盟军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前首先攻击盟军。假如他能够在援军到达前消灭位于比利时的盟军的话,他也许可以将英国逐出欧洲大陆,然后击败普鲁士。他过去已经多次成功地使用过这个战略了。 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粉碎了拿破仑的希望。获胜的盟军一直追击到巴黎,路易十八再次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上。 虽然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但会议还是继续进行。会议决议于滑铁卢战役前九天被签署。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实际上从未召开,因为实际上没有召开过任何真正的大会,所有讨论都是在各个列强之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 会议讨论了整个欧洲在拿破仑战争后的形势问题。没有讨论的是与法国的和平问题,这个问题在会议召开前数月(1814年5月30日)就已经在法国和反法同盟的《第一次巴黎和约》(即《法、奥、俄、英和普和平条约》)中签署了。 2022年3月27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副秘书长莫拉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副外长兼伊朗伊核协议维也纳会谈代表团团长巴盖里举行会晤。双方就维也纳会谈中旨在美国解除对伊制裁的最新谈判进展交换了意见,并就剩余分歧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人员== 英国的代表先是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1815年2月后是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周中威灵顿离开去与拿破仑作战,则又回归卡斯尔雷代表。 奥地利的代表是其外相梅特涅(Metternich)和他的副外相威森贝格伯爵。 普鲁士的代表是首相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亲王以及外交家和学者威廉·冯·洪堡。法王路易十八的代表是塔列朗(Talleyrand)。 俄罗斯的代表名义上是其外长卡尔·内色罗德,但实际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大多数时间在场。 一开始四个战胜国打算不让法国参加他们的内部交涉,但塔列朗很巧妙地在会议的第一个星期将自己插入了他们的内部交谈。 会议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在这五个列强之间解决的。在一些问题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的代表参加,在德国问题中汉诺威、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的代表参加。由于大多数代表在大多数时间里无所事事,会议的东道主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于是举办了许多娱乐活动来消遣这些代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维也纳会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