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54.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细胞学说 的原始碼
←
细胞学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细胞学说1.jpg|缩略图|细胞学说[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705355880,260421787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705355880,2604217874&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间接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誉为19 世纪三大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 '''中文名''':[[细胞学说]] '''外文名''':[[cell theory]] '''学 科''':[[细胞生物学]] '''提出者''':[[施莱登和施旺]] '''建立时间''':[[1838年-1839年]] [[File:细胞学说2.jpg|缩略图|细胞学说[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128816341,2107745734&fm=11&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128816341,2107745734&fm=11&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简介==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注意:不可描述成“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因为[[病毒]]并不是细胞构成,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滤去细胞后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不是由细胞类生物引起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3.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4.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7.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意义=== (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阐明了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亿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 (3)使人们意识到[[植物界]]和[[动物界]]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也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4)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高中2019版教材细胞学说建立的历程== 1.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从[[器官]]到组织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这个问题首先引起了[[解剖学家]]的注意。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A.Vesalius)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的[[比夏]](M.F.X.Bichat)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这对于人类认识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非常重要。 2.显微观察资料的积累——认识细胞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这些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之后,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 Malpighi)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此后,虽然观察细胞所获得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是,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细胞及其与生物体的关系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概括。 [注] 此处有罗伯特·胡克(1635.7.18-1703.3.3)与列文虎克(1632.10.24-1723.08.26)两位科学家,在中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中,有时罗伯特·胡克被译作“[[虎克]]”。 3.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形成理论 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在此基础上,他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即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施莱登]]把他的研究成果告诉了动物学家[[施旺]],施旺很感兴趣并大受启发,决意要证明植物界和动物界这“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施旺主要研究了动物细胞的形成机理和个体发育过程,他认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开始的。为此,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施旺还说:“现在,我们已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新细胞如何由老细胞产生呢?施莱登认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来的,或者是在老细胞的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的。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K. Nageli)用显微镜观察了多钟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还有些学者观察了动物受精卵的分裂。在此基础上,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R.L.C. Virchow)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个断言,至今仍未被推翻。 <ref>[朱正威,赵占良.高中普通教科书 生物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ref> ==新旧细胞学说之争== 细胞学说与新细胞学说之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苏联女学者 --[[勒柏辛斯卡娅]]宣布她创立了"新细胞学说",指斥德国病理学魏尔肖(R.C.Virchow,1821-1902)学说是"伪科学的",她从63岁开始,以[[鸡蛋]]为材料,对蛋黄球转变为细胞的过程进行研究,宣称自己发现了[[鸡]]的卵黄球会发展成为鸡的内胚层细胞。这种见解在她之前也有人提出过,但从未被人证实过。尔后她又研究鲟鱼的卵细胞的发育过程,声称它们在发育过程中经历过无细胞核的阶段,而无核的卵细胞会发展成为有核的卵细胞。并于1945年出版了《[[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以及生活物质在有机体中的作用]]》一书,总结了她的一系列"新发现",宣告"新细胞学说的诞生",以往细胞学说的不科学。 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一问世,便受到[[学术界]]和[[科学界]]的强烈反对,许多[[遗传学]]、[[组织学]]、[[细胞学]]与[[胚胎学]]的出名人士分别或联名写文章,对[[勒柏辛斯卡]]的工作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工作是不科学的。但是,由于当时[[苏联]]的某些[[领导机关]]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迫使这些[[科学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见解,致使在1950年5月召开的关于细胞起源于非细胞生活物质问题的会议上"一致"赞同[[勒柏辛斯卡娅]]的理论和实验是重大的科学成就,还"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有细胞学说的存在,魏尔肖也成为了社会国家的罪人。1950年7月[[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和[[苏联医学科学院主席团]]作出联合决定,宣布勒柏辛斯卡娅】的工作是"伟大的成就",并号召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沿着勒柏辛斯卡娅的研究方向前进。苏联部长会议也作出决定,授予勒柏辛斯卡娅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曾批评过"新细胞学说"的科学家被迫纷纷作出检讨。但政治高压毕竟压不出科学,细胞学说依旧成立、科学家们依旧信奉细胞学说。 ==视频== ==【生物大师 高中】细胞学说——生命的秘密== ;{{#iDisplay:k0925gnqx58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细胞学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