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21.1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喉鹨 的原始碼
←
红喉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红喉鹨</big> ''' |- | [[File:红喉鹨.jpg|缩略图|居中|'''红喉鹨'''[http://pic.birdnet.cn/forum/201705/31/074412zxxdm5mr3ee4hrb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2290302-1-65.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红喉鹨</br> 拉丁学名:Anthus cervinu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纲:鸟纲 </br> 目:雀形目</br> 科:鹡鸰科 </br> 属:鹨属 </br> 种: 红喉鹨</br> 亚 种: 无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 1811 </br> 英文名称: Red-throated Pipit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红喉鹨'''<ref>[https://www.birdnet.cn/thread-2290302-1-65.html 红喉鹨(附图)],鸟网,2017-5-31 </ref>(学名:Anthus cervinu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一种身长约[[15厘米]]的褐色鹨。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 多栖息灌丛、草甸地带、开阔平原和低山山脚地带,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北极海岸地带,西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东至堪察加半岛。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见于西欧、英国、朝鲜和日本等地。 == 形态特征 == 红喉鹨'''雄鸟'''夏羽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尤以头顶和背部黑褐色羽干纹较粗著,腰和尾上覆羽稍窄。尾[[暗褐色]],羽缘淡灰褐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具橄榄灰褐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端部具大型灰白色楔状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褐色,翅上小覆羽具灰褐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宽阔的乳白色羽缘。飞羽黑褐色,外侧具窄的橄榄灰褐色羽缘,内侧飞羽具橄榄淡黄褐色羽缘。耳羽棕褐色或暗黄褐色。下体颏、喉、胸棕红色,其余下体淡棕黄色或黄褐色,下胸、腹和两胁具黑褐色纵纹。冬羽上体主要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色羽于纹,第一年冬羽喉部污白色到淡皮黄色,胸部亦具黑色纵纹。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喉为暗粉红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纵纹亦更粗著。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基部肉色或角褐色,脚淡褐或黑褐色<ref>[http://www.xzwyu.com/article-14064-1.html 红喉鹨形态特征],鸟纲 行者物语网,2014-12-18</ref>。 == 生活习性 == '''习性''':多[[成对]]活动,在地上岩枝节走觅食,受惊动即飞向树枝或岩石上。 '''食性''':食物主要为[[昆虫]],多为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及幼虫,食物缺乏时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细的pseeoo叫声,比其他鹨的叫声悦耳。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海拔4000m左右的灌丛、草甸地带、开阔平原和低山山脚地带,有时出现在林缘、林中草地、河滩、沼泽、草地、林间空地及居民点附近。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6-7]]月。通常营巢于北极苔原草地或沼泽地带的土丘上,较凹陷的地方或草丛根旁,由草茎、枯叶构成,借助草丛的掩护一般不易发现。巢呈杯状,内垫以软草、兽毛等;通常产卵[[4-6]]枚,卵灰色、淡蓝色或橄榄灰色,其上布满暗色。雌雄轮流孵卵育雏,孵化期10天,在巢期13天<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2547.html 红喉鹨的生长繁殖],鸟类_百问中文,2017-01-07 </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区北部;迁徙至非洲、印度北部、东南亚至马来半岛、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并不罕见的候鸟,迁徙经中国北方、华东、华中至长江以南地区并在[[海南岛]]和[[台湾]]越冬。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NTc3NDQ2OTk2|640|inline|红喉鹨鸣叫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红喉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