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84.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唇鸢尾兰 的原始碼
←
红唇鸢尾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红唇鸢尾兰</big> ''' |- | [[File:T0163b0cb499f85278f.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63b0cb499f85278f.jpg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0799&sid=6183756 红唇鸢尾兰]]]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红唇鸢尾兰 拉丁学名 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 别称 红唇莪白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微子目 科 兰科 亚科 兰亚科 属 鸢尾兰属 族 树兰族 分布区域 海南、尼泊尔、印度、缅甸、 泰国、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 '''红唇鸢尾兰'''(学名: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二列套叠,3-4枚,两侧压扁,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近圆柱形,无翅;总状花序长2.5-6.5厘米,宽2.5-5毫米,具数十朵至百余朵花;花赤红色,常每3-4朵轮生于花序轴上,排成数十轮;萼片卵形,多少舟状;花瓣近长圆形,明显短于萼片,边缘略呈不明显的啮蚀状;唇瓣长1.2-1.4毫米,中部宽约0.4毫米,3裂而中裂片再度深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2毫米;果梗长约0.6毫米。花果期11月至次年1月。 生于林中树上,海拔约1000米。分布于中国海南、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形态特征== 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二列套叠,3--4枚,两侧压扁,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6.5厘米,宽3—8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向基部渐狭,下部内侧具膜质边缘,干后可见3—5条脉,中央1条较粗,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3.5—8厘米,近圆柱形,无翅,近花序下方具多枚钻形或狭披针形的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2.5--6.5厘米,宽2.5—5毫米,具数十朵至百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长2—3(--4)毫米,先端长渐尖或芒状,明显超出花之上,常可达花的一倍;花梗和子房长约0.5毫米;花赤红色,常每3--4朵轮生于花序轴上,排成数十轮;萼片卵形,多少舟状,长0.8--0.9毫米,宽0.5--0.6毫米,先端急尖或钝;花瓣近长圆形,明显短于萼片,长约0.7毫米,宽约0.2毫米,先端钝,边缘略呈不明显的啮蚀状;唇瓣长1.2—1.4毫米,中部宽约0.4毫米,3裂而中裂片再度深裂;侧裂片位于唇瓣基部两侧,横向伸展,狭披针形,长约0.3毫米;中裂片先端深裂而成的2枚小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叉开,长约0.7毫米;唇盘上近基部有1枚胼胝体;蕊柱粗壮,顶端有2枚直立的翅,连翅长约0.5毫米,除花药白色外,全部赤色。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2毫米;果梗长约0.6毫米。 花果期11月至次年1月。<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Orchidaceae/Oberonia-rufilabris-Lindl.htm 红唇鸢尾兰Oberonia rufilabris Lindl.],植物通</ref> ==产地分布== 产海南(尖峰岭、陵水)。生于林中树上,海拔约1000米。尼泊尔、印度、缅甸、 泰国、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鸢尾花和鸢尾兰的区别== 一、[[鸢尾花]] 鸢尾花,俗称鸢尾,是花朵相当美丽的观赏花卉。根茎为匍匐形或块状,有纤细和肥厚的。它的花叶多为基生,排成2列,外形为叶剑形、条形或丝状,其叶脉平行。它的花茎基本从地下直接长出,没有明显的地上茎。外弯的花被为花瓣状,有长或短的管,花柱分枝扩大,花瓣状而有颜色,外展而覆盖着雄蕊;子房下位,胚珠多数,果为蒴果。 二、[[鸢尾兰]] 鸢尾兰是一种兰花。有不明显的短茎。其有5-6枚叶子近基生,形成两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其特殊之处是其花葶直接从叶丛中探出,长度约为 20-25cm,超过叶长度的1倍;其花瓣为卵状长圆形,边缘具不规则啮蚀状齿;唇瓣轮廓为宽卵形或近半圆形,有着不明显的3裂。 三、[[区别]] 鸢尾兰为木兰纲天冬门目兰科鸢尾兰属,而鸢尾花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两者除了名字相似、同属植物界外,几乎完全不同。<ref>[https://www.huabaike.com/jtyh/17467.html 鸢尾花和鸢尾兰的区别],花百科,2018-07-05</ref> ==鸢尾兰属介绍== 属中文名:鸢尾兰属 属拼音名:yuanweilanshu 属拉丁名:Oberonia 中国植物志:18:123 '''描 述''':Oberonia Lindl. 鸢尾兰属,兰科,[[约300种]],分布于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20种]],产南部,以西南与台湾为最多,其中较常见的有狭叶鸢尾兰O. caulescens. Lindl.与棒叶鸢尾兰O. myosurus(Forst.)Lindl. 等。[[附生兰]],常丛生,具茎;叶2列,肥厚,两侧压扁而互相套叠,有时有关节;总状花序常呈圆柱状,具许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较萼片为狭;唇瓣位于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极短,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无花粉块柄]]。<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Orchidaceae/Oberonia.htm 鸢尾兰属Oberonia],植物通</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红唇鸢尾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