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98.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繁星計畫 的原始碼
←
繁星計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繁星推薦'''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了實現“高中均質、區域均衡”,於2010年合併現行的'''學校推薦'''、'''甄選入學'''與'''繁星計畫''',所推行的大學甄選入學管道。採該方式甄選入學的高中生,要先報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舉辦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報名時間在每年的11月、考試時間則在次年的1月底或2月初。 == 沿革 == “'''繁星計畫'''”原為[[國立清華大學]]於2006年[[陳文村]]校長任內,為縮減城鄉差距、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優秀人才、使校園的氛圍更多元而推動,方式為採用各高中“推薦保送”方式辦理單獨招生,給予城鄉高中平等之機會。清大繁星計畫公告後,新穎之招生理念獲得各界高度認同。同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了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呼籲其他“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五年五百億計畫)之獲選學校加入,核定由該計畫之12校辦理[[繁星計畫]]。2007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進一步擴大辦理,由“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26所大學參與招生,提供1,770個招生名額;2008年提供1,463個名額。2009年加入曾接受“[[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之7所公立大學共33所,提供2,039個招生名額。 2006年試辦4年以來,繁星計畫為資源條件不足的優秀學生提供了較佳的升學管道,對於導引學生就近入學、推動高中就學社區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及豐富大學校園多元文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成效。2009年10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提請[http://www.jbcrc.edu.tw/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通過,2010年正式以繁星計畫取代“學校推薦”甄選入學,更名為“'''繁星推薦'''”。招生沿用[[繁星計畫]]各高中“推薦保送”方式辦理;大學依學系性質分學群招生,由各高中推薦符合大學設定之在校成績條件、且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的應屆畢業生,大學則以高中在校成績及[[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級分分發比序後,公告錄取,不需甄試;2010年共有68所大學校院、1,397校系參與招生,提供7,649個招生名額,外加848個原住民名額,對偏鄉高中、[[社區高中]]之優質學生提供更佳的升學機會。然而,繁星推薦也有其爭議。近年來許多都會區公、私立學校仍大力倡導繁星,但有人認為應該只該用於“照顧偏鄉”,不該適用於相對偏遠地區和近都會區。另外繁星招生名額如果過多,也影響其他入學管道的招生名額。加上各高中職內部評分方式是否公正公平,也是這項計畫面臨挑戰的地方。 == 外部連結 == *[https://www.caac.ccu.edu.tw/cacportal/index.php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3083639/https://www.caac.ccu.edu.tw/star105/index.php 105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 *[https://www.cac.edu.tw/star107/index.php 107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 ==另見==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中華民國高級中學列表]]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台灣教育]] *[[台灣教育改革]]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繁星計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