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2.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紫背椋鸟 的原始碼
←
紫背椋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紫背椋鸟</big> ''' |- | [[File:紫背椋鸟.jpg|缩略图|居中|'''紫背椋鸟'''[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c37e08a1fa3039a2.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uitang.com/blog/?id=1040415652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紫背椋鸟</br> 拉丁学名:Sturnus philippensis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椋鸟科</br> 属:椋鸟属 </br> 种: 紫背椋鸟</br> 亚 种: 无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Forster,1781 </br> 英文名称: Chestnut-cheeked Starling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紫背椋鸟'''<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59eaaf30102ygtj.html 紫背椋鸟(附图)],新浪网,2019-01-06 </ref>(学名:Sturnus philippensis):是一种体型略小背部深色的椋鸟,体长[[17厘米]]。雄鸟头浅灰或皮黄,肩、背紫色具金属光泽;颊赤色;前胸栗色;腹乳白色;胁蓝灰色。下体偏白,背闪辉深紫罗蓝色,两翼及尾黑色,具白色肩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绿。 栖息于农田耕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也出现城镇公园和海岸地带。叫声是响而尖。常成批结群活动于树枝间。在空中穿梭捕食昆虫。有时也在地上觅食。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和中国。 == 外形特征 == '''雄鸟''':头部、颏与喉均为[[淡灰色]]。耳羽、两颊及后颈两侧为[[栗色块斑]]。肩羽、下背和腰[[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尾上覆羽[[橙黄色]]。两翅羽外翈黑色,羽缘和羽端具金属绿色;第2-4枚初级飞羽有黄色狭缘;两翅翅缘、中覆羽、腋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次级飞羽外翈具灰白斑;飞羽内翈白色。前胸栗色;后胸和腹乳白色;两胁和胸侧蓝灰色。尾下覆羽棕黄色。 '''雌鸟''':额和头部、耳羽及颊[[灰褐色]];喉[[污白沾黄]];背灰褐色;胸污白色;翅及尾为黑褐色。 虹膜桔红色;嘴角黑色;跗蹠铅灰色,爪灰黑色。 == 生活习性 == '''迁徙''':中国大陆为偶见迁徙鸟(旅鸟),台湾为冬候鸟。迁徙中国大陆时间在[[3-4月]]和[[9-10]]月间。 '''习性''':常[[成批结群]]活动于树枝间。在空中穿梭捕食昆虫。有时也在地上觅食。飞翔时鼓翅迅速,成横队直线飞行,喜盘旋飞翔于树梢附近。在大陆较为稀见,在台湾为常见种。 '''食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螟蛾幼虫、蚂蚁、虻、胡蜂、蝗虫、叶甲、金龟子、象鼻虫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秋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 '''叫声''':[[响而尖]]的叫声及尖叫<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602.html 紫背椋鸟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02 </ref>。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疏林草甸、河谷阔叶林,散生有老林树的林缘灌丛和次生阔叶林,也栖息于农田耕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也出现城镇公园和海岸地带。繁殖于日本的千岛;冬季迁徙至菲律宾及婆罗洲。迁徙时不常见于中国东部沿海。越冬在台湾及兰屿岛。结小群生活,栖于开阔原野。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5-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巢呈碗状,主要由树皮、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纸屑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4-6]]枚,1天产1枚卵。卵为长卵圆形,青绿色或淡蓝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25-26mm×18-19mm。第四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繁殖于日本的Kuril岛;冬季迁徙至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迁徙时不常见于中国东部沿海。越冬在台湾及兰屿岛。 == 亚种分化 == 单一物种,无亚种。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视频 == <center> {{#ev:youku|XNDE2MTMzMzY2OA|640|inline|滨江新雨后(黄眉姬鹟、灰纹鹟、蚁鴷、[[紫背椋鸟]])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紫背椋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