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8.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粤海关 的原始碼
←
粤海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粤海关.jpeg|320px|缩略图|右|<big>粤海关</big>[http://www.yuejuopera.org.cn/uploads/allimg/180821/1-1PR1110351J3.jpg 原图链接][http://www.yuejuopera.org.cn/dtxx/20180824/4624.html 来自 中国粤剧网 的图片]]] '''粤海关''',为[[清朝]]始设负责对外贸易实务的行政官署,前身为市舶司,后为[[广州]][[海关]]。粤海关下辖数十个口岸,是清代前期及中期最大的海上对外贸易通道。 ==历史== ===背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解除海禁,允许与外国贸易往来,并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四个沿海省份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四大海关<ref>[https://www.sohu.com/a/386938904_120164309 话说“江海大关” ],搜狐,2020-04-10</ref>,以管理四省对外通商事宜。粤海关于1685年成立,官署设在省城(广州)天字码头,在黄埔村(黄埔洲)设黄埔挂号口和税。关部行台则设在[[澳门]]关前街和关后街之间的地段。 据《粤海关志》与《黄埔挂号口图》记载,在黄埔口设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和永靖营等机构。清政府当时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商船,不得沿江停泊,必须下锚于黄埔。”故粤海关建立后,进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基本都是经[[黄埔古港]]进出。 粤海关澳门关部行台设立后,澳门通往广州的对外贸易运输从陆路改为水路。为鼓励外国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粤海关监督赴澳门巡视时,还会亲自上船丈量[[船舶]],按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减收货税。1849年,澳门总督亚马留实行扩张殖民政策,拆毁香山县丞衙署,更率兵推倒悬挂在澳门关部行台前的中国旗杆、遣走海关[[官员]],将关部行台封闭。澳门海关官员被迫迁离,经[[两广总督]]与行台官员基溥相讨,关部行台改设于广州黄埔办公。 ===发展=== 清廷放宽海禁后,准许外商在指定口岸通商后,逐步建立了一套管理外商来华贸易的制度,主要有公行制度和商馆制度。浙江、福建与广东地区盛行海外贸易,人民时常与日本、[[琉球]]、[[东南亚]]各国及[[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西洋各国展开贸易。到[[十八世纪]]还有英国、法国与[[美国]],其中英国几乎独占对华贸易。西洋各国与日俱增的需要清朝的丝绸、茶叶与甘蔗,然而清朝对西洋事物需求不大,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大幅出超的情形。大量银元流入中国,增加货币流通量,刺激物价上涨,促进商业繁荣。在此期间,中国沿海以[[泉州]]、[[漳州]]、厦门、[[福州]]与广州先后崛起,成为贸易大城,操控对外国际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于外商频年不断的掠夺和违法行为,清廷只保留粤海关提供给“西洋”商人作为通商地点<ref>[https://www.sohu.com/a/217835031_100020262 粤海关的前世今生,看这见证着对外贸易史的十两银锭 ],搜狐,2018-01-20 </ref>。到十九世纪,[[英国]]在印度种植鸦片,并且大量销往中国。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逆转为入超。鸦片的问题引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门户大开。 ==收入== 鸦片战争前,粤海常关税收在全国常关中位居第一,年均90多万银两,到乾嘉之际突破百万大关。鸦片战争后,常关衰落,关税剧减。[[咸丰]]四年至[[光绪]]二十六年的税收,粤海常关的税银仅为一口通常时期(乾隆22年-道光20年)的25%左右,而到光绪二十七年,五十里内常关归并粤海新关管理时,粤海常关税收则降至21%。 ==视频== ===<center> 粤海关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粤海关Vlog by Ray</center> <center>{{#iDisplay:n3012kogds3|560|390|qq}}</center> <center>凯影视:广州沿江路粤海关</center> <center>{{#iDisplay:e0743ge3kn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返回「
粤海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