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41.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粉嶺聖若瑟堂 的原始碼
←
粉嶺聖若瑟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粉嶺聖若瑟堂'''<br><img src="https://www.hkcd.com/userfiles/154493515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8-12/16/content_1114719.html 圖片來自hkcd]</small> |} '''天主教粉嶺聖若瑟堂'''([[英語]]:St. Joseph's Church),位於[[香港]][[粉嶺]][[聯和墟]][[和泰街]]5號,建於1953年,是聯和墟現時僅存的同類建築物。教堂不但是該區教友的教會生活核心,更是聯和墟的地標。<ref>[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8-12/16/content_1114719.html 聯和墟的獨特地標——粉嶺聖若瑟堂],hkcd</ref> ==歷史== 天主教在[[粉嶺]]區的傳道工作早於1926年開始,而聯和墟的聖若瑟堂由賴法禹神父(Rev. Fr. Ambrose Poletti)在1953年建成,地皮由一位商人朱仁傑於1952年捐出,1954年4月14日由[[白英奇]][[主教]]親到聖若瑟堂祝聖。教堂奉工人模範[[聖若瑟]]為主保。 建築聖堂的地點原先是農地,因此,聖堂四周本來有不少農田,然而,經歷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轉變,附近同類的建築物都已經拆卸或改建,只有聖若瑟堂仍屹立不倒,並且保留原有的外貎。 五十多年來,服務聖若瑟堂的傳教士不遺餘力,實踐傳揚福音和服務大眾的使命。 ==建築風格== 粉嶺聖若瑟堂屬現代折衷派建築風格,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典型。雖然經過五次大規模的修建,聖堂具文化價值的建築設施仍一直完整地保留下來,其中包括十字架、若瑟像、跪櫈、聖母山、石牆。最近,聖若瑟堂獲[[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聖堂是一座簡約的長方形建築,規模雖小,但簡單實用。它運用了多種較現代化的建築物料,且有獨特而顯眼的細節和裝飾,突顯其與周遭建築物的不同。 以當地出產的灰色花崗岩砌成的聖堂外牆,標誌著過去[[傳教士]]們付出的心血汗水,使教會在新界北區有了紮實的根基。每一塊石頭都是由人手親自琢磨出來,各有特色,正如堂區的信眾一樣,雖然每人都與別不同,但卻都能為聖堂付出,合力一起支持聖堂發展,宣揚天主的訊息。 聖堂內牆與外面一樣,是以天然花崗岩砌成。圓拱的石製通道引向聖所和祭壇,後方牆上則有一幅巨型壁畫。 聖若瑟堂內的正中央放置了「獻耶穌於聖殿」的東方聖像畫。聖堂屋頂以鋼製支架作承托,原有的屋頂是由瓦楞鐵片所造,在[[九十年代]]換成了壓縮金屬板。位於中央高處異常傾斜的設施,是聖堂的詩歌樓,這也是聖堂最突出的部分之一。[[鐘樓]]亦是值得留意的部份,它的閘門以尖頂和美輪美奐的雕刻品作裝飾,而鐘樓內的三個鐘均在[[意大利]]製造,是多年前由匿名善心人士所捐贈。在聖堂大門上的十字架,提醒基督徒要通過十字架的奧蹟,共同參與基督的祭獻,分享復活的新生命。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S-257COpk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網上朝聖:聖堂介紹系列(7) 粉嶺 聖若瑟堂【粵語導賞 ▶️】- 香港朝聖服務中心 製作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粉嶺聖若瑟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