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21.1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米字旗下的国度 的原始碼
←
米字旗下的国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米字旗下的国度</big> ''' |- | [[File:0 (3)465768798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0310/20141130003128-2118253623.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4080505&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0310%2F20141130003128-2118253623.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讲述世界的目光,最近多次聚焦于[[英国]],从2011年的威廉王子大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典。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后,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卷起工业革命狂澜,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19世纪,“大英帝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地比英国本土大111倍!虽然自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日渐式微,但是直至今日,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成员国仍达53个,英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上仍拥有重要的影响。 ==基本内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开本:16 ISBN:9787313078162、7313078161 语种:[[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作者:[[叶永烈]] 页数:228页 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书名:"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 ==内容简介== 《"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作者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深层次解读英国。作者同时非常注意“捕捉”细节,以贴近生活、充满花絮的文笔,带你触摸英国,了解英国。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刻,《"叶永烈看世界"系列:米字旗下的国度》是关于英国的不可多得的最新、最浓缩的“信息库”。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怍者,2l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主要新著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真实反映了中国十年“文革”;《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之“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图书目录== 序章:前往英国之前 我出生于温州英国教会医院 起起伏伏的中英关系 名人辈出的英国 亲历英国签证 解读“U.K” “欧盟国家”?“欧元国家”?“申根国” 英伦风情 万里赴英伦 迈入英国的“国门” 玫瑰盛开的季节 今天的天气 米字旗的来历 与英国零距离接触 曾经的辉煌——日不落帝国 解读英国人的“心理密码” 触摸英镑 英国人的住房 英国宾馆印象 吃在英国 在购物村“血拼” 感受英国物价 红色双层巴士的风采 英国人的帽子 英国的雕像 “小英国,大伦敦” 来到“大伦敦” 夜巴黎依旧,雾伦敦不再 泛舟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上多姿多彩的桥 白金汉宫及御花园 女王乎?女皇乎? 当今女王的传奇人生 步入温莎城堡 英国王室的生活 见证威廉王子大婚的大教堂 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泰晤士河畔的英国议会 “大笨钟”钟声悠扬 格林尼治天文台三件宝 漫步大英博物馆 欧洲最大的唐人街 寻访BBC 环游不列颠 简朴的莎士比亚故居 豪华的丘吉尔庄园 剑桥大学城见闻 牛顿苹果树和牛顿桥 曼彻斯特:从工业革命到足球 考文垂:在二战废墟上崛起 巴斯:生活就是洗澡 约克:纽约之父 布里斯托尔:从海港到“仰望天空” 如画的温德米尔湖区 史前巨石阵之谜 品味苏格兰 爱丁堡:苏格兰首府 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的城市 威尔士之旅 威尔士的故宫:卡那封城堡 尾声 ==序言== 在写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小时候,很羡慕父亲常常拎着个皮箱从温州乘船出差到上海,很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到温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亲说,那很简单,在你的额头贴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从邮局寄出去,没有离开过小小的温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学,这才终于远涉千里,来到首都北京,大开眼界。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几乎走遍了中国大陆。 随着国门的开放,我有机会走出去,周游世界。光是美国就去了七趟,每回去都住一两个月的时间,从夏威夷直至纽约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曾五次来到祖国宝岛台湾,2010年是在台湾过的春节,还特地从台北飞往澎湖和金门这两个离岛。后来又访问了马祖岛,这样就走遍了台、澎、金、马。 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讲学,就顺便在澳大利亚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国爆发“9·11”事件,我特地从上海赶往纽约进行采访,撰写了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也参加各种各样的旅行团,我总是选择那些行程较长的旅游团,以求能深入地了解那个国家。 记得在朝鲜旅行的时候,我问导游明天(7月27日)你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那位导游马上很“警觉”地反问我: “叶先生,你以前是否来过朝鲜?”此后好几次,每当跟他交谈时,他都这么问我。我确实是第一次去朝鲜。但去每一个国家之前,我都会事先充分“备课”。例如去朝鲜之前,就十分详细地研究过朝鲜的历史和文化,知道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就把这一天定为“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此后年年庆祝。这在朝鲜导游看来,一个对朝鲜情况如此熟知的游客,势必是此前来过朝鲜的。 很多人问我,在上海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只写过几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却没有写过一本关于上海风土人情的书。我的回答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总在一个地方居住,目光会被“钝化”,往往“视而不见”。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城市,就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非常可贵的,能使我的目光变得异常敏锐。出于职业习惯,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进行观察, “捕捉”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东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成群的乌鸦,肆无忌惮地在漂亮的汽车上投下“粪弹”,而东京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回国之后我便写了《东京的乌鸦》一文,介绍中日两国不同的“乌鸦观”。为什么乌鸦在中国被视为不祥的象征,而在日本却被奉若神明。这篇阐述日本“乌鸦文化”的散文发表之后,被众多的报刊转载,原因就在于写出了“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细节。 另外,我还十分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地方,把旅游视为一种特殊的考察和采访。在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旅行时,我住在涵碧楼。在事先做“功课”时得知,涵碧楼原本是蒋介石父子在台湾的行宫。因此特地跑到当地旅游局,希望查阅“两蒋”在涵碧楼时的历史资料。他们告诉我,在涵碧楼里就有一个专门的展览馆。于是,我到涵碧楼总台打听展览馆在哪里。总台小姐很惊讶地说: “那个展览馆已经关闭多年,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前去参观,难得有叶先生这样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她打开尘封已久的展览馆的大门,我在那里“泡”了两小时,有了重大发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展品记载了蒋介石父子在涵碧楼多次接见曹聚仁的情景。曹聚仁乃是奔走于海峡两岸的“密使”,但是台湾方面从未提及此事。我把这一发现写进发表于上海《文汇报》的文章里,引起海峡两岸的关注…… 我爱好摄影。在电影制片厂做了18年编导,整天跟摄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画面感”。在旅行时边游边摄,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电脑里,如今已保存了十几万张照片。除了拍摄各种各样的景点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摄一些“特殊”的照片。比如,在迪拜的路边发现有一种封闭式的特殊公共汽车站,立即“咔嚓”一声拍了下来。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安装了冷气机的公共汽车站。这一细节充分反映了迪拜人先进的观念以及迪拜的富有和豪华。在韩国一家餐馆的外墙,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个个泡菜坛子嵌在里面,十分有意思,于是也把它摄入镜头。这充分体现韩国人浓浓的泡菜情结。照片是形象的视觉艺术,一张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国归来,我要进行“总结”。这时候,我的本职——作家,与我的两大爱好旅行、摄影“三合一”——把旅途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配上图片,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日积月累,竟然已出版了14本这样的“行走文学”图书。 我的“行走文学”,着重于从历史、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解读一个个国家,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点介绍的浅层次的旅游图书。其实,出国旅游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有善于学习各国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开阔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长知识广见闻。所以,旅行者不仅仅是观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美意,在策划编辑刘佩英小姐的鼓励下,计划出版一套《叶永烈看世界》丛书,先出近期刚完成的三本新作,然后随着我一边“漫游”一边再继续出下去。在此作一预告,我的下两个旅行目的地是英国和印度,一个是老牌的“日不落帝国”,一个是跟中国比“苗头”、正在崛起的“金砖之国”。期望在继续完成一系列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同时,能够不断向广大读者奉献轻松活泼的“行走文学”新作。 叶永烈 2010年6月28日<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440658/ 米字旗下的国度]豆瓣读书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米字旗下的国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