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8.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管子 -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的原始碼
←
管子 -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管子 -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cd953b11f786aaf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01792&sid=621476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管子 管子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 起源;古代波斯(今伊朗) 拼音;guǎn zi |} '''管子''',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ref>[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_34.aspx 管子全文] , 古诗文网,2021年7月2日 </ref> ==基本简介== 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管子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乐种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地奏出长时值音型。 ==形制构造== 现代管子由哨、侵子和管身组成。小管哨芦苇制,一端用细钢丝扎住,另一端烙扁,直接插入管身上端,发音较高;大管哨芦竹制,插入侵子里。侵子铜制、[[锥形]],插入管身上端。管身用长茎竹或红木制作,呈圆柱形,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或九孔(后二孔)外表涂漆侵腊,两端套金属圈防裂。 管子有大、中、小三种。管身长18-24厘米,内径0.9-1.2厘米。小管又称高音管,是乐队中有特色的领奏[[乐器]]。中管比小管低八度。大管又称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乐队中担任低音或作节奏型强拍演奏。音域:小管a1-c4,中管a-d3,大管A-d2。 管子用于河北吹歌、冀东吵子会、山西八大套、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民族]]乐队、戏曲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河北吹歌使用大管和小管,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宜表现活泼、热烈的旋律;大管音色深沉、浑厚、略带凄怆,长于抒情性描绘。各种管可更换不同的哨子升降音高。 ==文献记载== 管子,古称筚篥、觱篥、笳管。 中国古代曾有一种称为"管"的吹奏乐器。《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说文解字》:"管如箎,六孔"。《宋书·乐志》:"……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此种管久已失传。 北魏以来开凿的云岗石窟中有吹管形象。 隋开皇初年(581年左右)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后在隋唐九、十部乐中应用颇广,有大筚篥、小筚篥、双筚篥、桃皮筚篥等形制。管子在宋代教坊大乐中自成一部,有头管之称。早期管为竹制。唐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南山截竹为筚篥"。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剪削乾芦插寒竹"。宋[[《乐书》]]:"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首"。 《元史·礼乐志》:"燕乐之器,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七窍"。 至明代,管身改用木制,《明会典·大乐制度》:"头管,以木为之……,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哨"。木制管的音色更为淳厚。明清两代,管子[[广泛]]流行于民间。 ==管子演奏家== ===胡志厚=== 胡志厚: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管乐、打击乐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 1964年,胡志厚作为中国第一位管子专业教师留校以来,通过他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三十馀年来,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管子演奏人才,成为国内外演奏团体的骨干。 1982年 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乐调演中,他的三名[[学生]]﹝吴晓钟、郭向、徐奇武﹞获得了优秀奖﹝最高奖﹞; 1995年 中国民族管弦乐会主办的中国民族乐器大赛,他的三名学生﹝包键、韩雷、靳世义﹞获得管子组第一、二、三名。这一成就,显示了胡志厚在管子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胡志厚主编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管子曲集》适用于从初学到大学毕业的[[教学]]。许多曲目由他亲自采集、整理、加工和创作,现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胡志厚的理论专着《论管子演奏》于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著作是他三十馀年演奏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一件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工作。从民族器乐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郭向=== 郭向:1964年,郭向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成为第一批随胡之厚[[老师]]学习吹管子的人。后来,郭向又先后向民间老艺人赵春风、张宗孔学习吹奏管子。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郭向参了军,拿着乐器进入了铁道兵文工团。文革之后,他转业到中国电影乐团民乐团。正是靠手里的一根管子,郭向响亮地吹开了一条连接[[生活]]与艺术的坦途。 ==著名曲目== 国内:《万年欢》、《雁落沙滩》、《茉莉花》、[[《放风筝》]]、《柳青娘》、《小放驴》等。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x31290uk57s&share|480|270|qq}} <center>民乐展示——4吹管乐器</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返回「
管子 -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