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5.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等温线 的原始碼
←
等温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等温线</big> ''' |- | [[File:4cd3c83b39b883137788935a11e1170f.png|缩略图|居中|[https://tikupic.21cnjy.com/4c/d3/4cd3c83b39b883137788935a11e1170f.png 原图链接][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724759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等温线(isotherm)即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之为等温线。 1799~1804年,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广泛考察南北美洲和[[亚洲内陆]]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温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1817年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等温线图。 =='''本 质'''== 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 =='''目录'''== '''主要特征''' '''判读方法''' '''分布''' '''特点''' '''影响因素''' '''作用应用''' =='''主要特征'''== 把同一时间内测到的气温资料,填在特制的地图上,称温度分布图。在温度分布图上,把温度值相同的各点连成平滑曲线叫等温线,绘有等温线的地图称等温线图。 观察等温线图先看数值高低及间隔幅度,再看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以分析温度差别小或大;然后可结合地形图等分析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原因,如与纬线平行则受纬度影响为主;若等温线与海岸平行则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需考虑地形影响,因此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为研究某一区域内温度分布及原因提供资料,等温线图是研究地表热状况空间分布的依据。 =='''判读方法'''== 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一条件。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凸向法''' 根据等温线弯曲部位的凸向特点,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高低规律]]”。即所谓“高”,是指等温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方向凸出,即每一条等温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温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低”则与“高”相反,即等温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凹低为高”。 '''直射点法''' 海陆间气温高低是随季节变化的,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结合等温线凸向特点,可以找出一个共同的规律:“点北陆凸北,点北海凸南;点南陆凸南,点南海凸北”。“点”即太阳直射点,它是判别南、北半球的冬、夏半年的基本点。这个规律的意义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与此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与此相反。 '''分布''' (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 (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 (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一般规律'''==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在地图上找出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点,并连接成线,连接后的线就是等温线。不同地域的等温线弯曲程度也不同。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疏密程度'''== 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2)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复杂多样,形成陆地温差比海洋大。 (3)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这是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的温差比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大造成的。 (4)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温差大。 (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气温温差小。 =='''特点'''==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单一,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太阳辐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气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洋流、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一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等温线弯曲分布有“高高低低”规律,即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反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偏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偏低。 中国1月份0℃等温线东部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沿青藏高原东南部边沿明显地向低纬凸出,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4℃等温线在四川盆地向北弯曲,8℃等温线在云贵高原向北弯曲,即向高纬弯曲,说明冬季气温较中国同纬度地区偏高。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如果是仅根据陆地上的等温线,那么根据气温数值判断;对于海陆等温线,拿北半球来说,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南半球的冬季,相反,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向低纬弯,则温度低) =='''影响因素'''== 一、纬度因素 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同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受此影响,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可根据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南北递变情况,可判定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即“北增为南、南增为北”。 归结起来就是:纬度位置低、气温高: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既由太阳辐射决定,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度大致平行。 二、海陆因素 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受其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海洋。因此,等温线在海岸地带发生着季节性的弯曲变化。提示:7月,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同纬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向高纬(低温区);此季节南半球为冬季,同纬度陆温低于海温,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向低纬(高温区)。 7月份,无论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均向北凸出,可简记为“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1月,阳光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冬南夏,全球陆地等温线则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纬高温区,南半球凸向高纬低温区),可简记为“点南陆南”。无论7月或1月,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与陆地相反。记住了这八字口诀,就可快速解答关于由等温线弯曲状况判读海陆分布或季节的问题。 归结起来就是: 夏季: 内陆增温快、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 沿海增温慢、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 冬季: 内陆降温快、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 沿海降温慢、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 受海洋影响较强的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平行。 三、地形因素 在陆地上,等温线弯曲状况深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2.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等温线稀疏。 3.山丘或山峰区气温比周围较低,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小外大的闭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或洼地气温比周围较高,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大外小的闭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山地的闭合等温线疏,表示山坡缓;山地的等温线密,表示山坡陡。 4.山脊地带地势相对两侧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温值方向(海拔较低处)。山谷或河流(谷)沿线地势相对两侧较低,气温较高,等温线凸向低温值方向(海拔较高处)。 5.绵延较长的山脉明显影响着等温线的伸展状况。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在南北走向的山脉带(如安第斯山脉)地区,由于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于同纬两侧较低地带,故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凸向低纬高温地带,弯曲部分的连线为山脉走向。东西走向的山脉带(如[[秦岭]]),等温线大体也呈东西延伸,海拔较高处等温线呈扁平闭合曲线状。 归结起来就是: 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 四、洋流因素 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增温增湿;寒流则由高纬流向低纬,降温减湿。因此,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低值等温线)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高值等温线)凸出,并且寒、暖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大体一致。 归结起来就是:同纬度沿海地区: 等温线弯曲的程度略有不同。 五、气流运动 寒潮、干热风等冷暖气流对年均温或月均温等温线的水平分布影响较小,但明显影响着日均温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日均温等温线图中,冷气流流经区,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值等温线;热气流流经区,气温较高,等温线凸向低值等温线。气流流向(风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在冷暖气团相遇的锋面地带,气温变化大,等温线密集;被冷气团或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稳定,等温线相对稀疏。 六、下垫面状况 土壤、植被、水面、地面硬化程度及质地影响气温的高低。 七、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局部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着局部小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在这些局部地区,等温线大都呈闭合曲线,为局部较冷或较暖中心。比如,水库区夏季气温比周围偏低,冬季则偏高;大城市地区“[[热岛效应]]”明显,气温比周围郊区偏高等等。 =='''作用应用'''== '''判断南北半球''' 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 =='''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南半球]]正好相反。 =='''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等温线'''<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等温线&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等温线],搜狗, 2019-05-13</ref> (1)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2)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3)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延伸,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说明该地气温是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计算某地海拔高度。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0.6oC/100米。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等温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