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25.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的原始碼
←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pttnews.cc/2019/05/21/1bb5a18810/d9937834b2c0d1f28af07caadc3228c4.jpg?redirect=true"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ttnews.cc/1bb5a18810 圖片來自pttnews] </small> |}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二世]]率領[[條頓騎士團]]發動的一次十字軍。雖然名為「十字軍」,但其實是次行動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戰鬥行動,由腓特烈純粹靠著展現軍力及外交談判,兵不血刃、不費一兵一卒奪回耶路撒冷,被後世譽為「兵不血刃的十字軍」。<ref>[https://pttnews.cc/1bb5a18810 另類選擇: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中的間接戰略],pttnews</ref> ==介紹== 在發起十字軍前,腓特烈深知歐陸諸國經過三次失敗的十字軍元氣大傷,加上自身剛被[[教皇]][[額我略九世]]施以[[絕罰]],以武力奪取聖城的勝算甚微。於是,腓特烈率領軍隊於歐洲出發後,先到塞浦路斯短暫停靠補給,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新首都[[阿卡 (以色列)|阿卡]]出發,公開行軍到耶路撒冷談判,順道展現軍力。 當時統治耶路撒冷的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 (称谓)|苏丹]][[:en:Al-Kamil|凱末爾]]正飽受內外交困之苦;外有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虎視眈眈、煽動叛亂,內有日漸座大的[[馬木留克]]奴隸兵階層爭權奪位,無法再負擔多線作戰與十字軍為敵。最後,經過外交談判,凱末爾將聖城[[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割讓予耶路撒冷王國,並與十字軍締結為期十年的和約。 腓特烈之亡妻[[伊莎貝拉二世 (耶路撒冷)|伊莎貝拉]]為耶路撒冷王國前任女王,於1228年4月25日產下幼子[[康拉德四世|康拉德]]後難產駕崩。由於當時[[霍亨斯陶芬王朝]]與教皇以及歐陸諸國關係一般,為避免與歐陸諸國燃起爭端,腓特烈放棄了透過婚姻繼承王位的權利,改為安排未足周歲的幼子康拉德繼位。1229年3月18日,康拉德於耶路撒冷登基,腓特烈開始出任攝政臨朝,掌握王國實權。 是次「十字軍」對歐洲影響深遠,腓特烈向基督教世界證明了,在沒有教皇支持及劣勢兵力下仍然可以發動成功收復聖城的十字軍,並為日後1239年的[[諸爵十字軍|男爵十字軍]]打下堅實基礎,令其得以成功攻克[[黎凡特]]地區大片[[腹地]],將[[十字軍國家]]的版圖擴展到最大。是次重奪耶路撒冷令聖城往後十餘年一直維持於十字軍之手,直至1244年被[[馬木留克王朝]]鐵騎及[[花剌子模]]流亡傭兵聯軍攻陷為止。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歷史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