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 的原始碼
←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a2/1e/8884bbcaefbed29719040ad9155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6%AD%A6%E8%A3%9D%E4%B8%AD%E7%AB%8B%E5%90%8C%E7%9B%9F/wiki-6007985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Second League of Armed Neutrality)或稱'''北方聯盟'''(League of the North)是由北歐弱小海軍力量,包括[[丹麥]]、[[普魯士]]、[[瑞典]]和[[俄羅斯帝國|俄國]],所組成的聯盟。是次中立聯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於1800、1801年間出現,由[[沙皇]][[保罗一世 (俄国)|保羅一世]]所倡議。這是第一次武裝中立聯盟|First League of Armed Neutrality的復活,因為第一次聯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發揮了頗成功的效果,成功孤立[[英國]],並阻止了任何試圖騷擾盟國[[船運]]的行動。然而,第二次聯盟比第一次聯盟卻顯得較為遜色。 ==敘述== 第二次聯盟原意為保護中立國船運,免受[[英國海軍]]的戰時政策,無限制攔截運往[[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的[[禁運品]],以阻止任何對法國的軍備支援或貿易。英國政府並未有欣賞俄國的善意,反而認為聯盟是公然與法國勾結,並進攻了丹麥,在[[哥本哈根戰役 (1801年)|哥本哈根海戰]]中摧毀其大部份艦隊,逼使丹麥退出聯盟。1801年3月,保羅一世駕崩,繼位的[[亞歷山大一世]]改變了俄羅斯的政策,導致聯盟的崩解。俄國稍後加入了與英國的[[第三次反法同盟|聯盟]],並對抗以[[拿破崙一世|拿破崙]]為首的法國。 ==下一次聯盟== 第三次武裝中立聯盟的提議於1860年代再度出現,並試圖包括[[英國]]及[[法蘭西第二帝國|法國]]在聯盟內。當時正值[[美國內戰]],加上發生了[[特倫特號事件]](Trent Incident),一艘英國艦隻被[[美國]]聯邦海軍截停,並有兩名[[美利堅邦聯|邦聯]]<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tag/%E7%BE%8E%E5%88%A9%E5%A0%85%E9%82%A6%E8%81%AF 美利堅邦聯],thenewslens</ref> 的外交官被押走。最終沒有國家願意組成第三次聯盟,但各國保留了海洋航行自由,並維持中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