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70.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笠詩社 的原始碼
←
笠詩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笠詩社'''是[[台灣]]的一個[[現代詩]]詩社,成立於1964年6月,由注重台灣現實狀況的一群[[現代詩人]]:[[白萩]]、[[陳千武]]、[[杜國清]]、[[趙天儀]]、[[林亨泰]]、[[李魁賢]]、[[王羨陽]]、[[詹冰]]、[[錦連]]、[[吳瀛濤]]、[[黃荷生]]、[[古貝]]、[[薛柏谷]]等在《[[台灣文藝 (吳濁流)|台灣文藝]]》創刊兩個月後創辦《[[笠詩刊]]》(雙週刊),前後網羅了台灣中堅及年輕一代的詩人,詩人逐漸擺脫1950年代'''現代詩社'''所過份主張「橫的移植」的西化現象,歌唱自己生存的大地及人民,使現代詩學回歸本土。 ==詩社發展== 草創時期的成員有[[林亨泰]]、[[白萩]]、[[杜國清]]、[[陳千武]]、[[趙天儀]]、[[林宗源]]、[[葉笛]]、[[錦連]]、[[李魁賢]]、[[陳秀喜]]等人。1965年6月15日發行詩刊,10月15日該社依法正式完成登記,由黃騰輝擔任發行人。 笠詩社的初創成員有:[[白萩]]、[[陳千武]]、[[杜國清]]、[[趙天儀]]、[[林亨泰]]、[[王憲陽]]、[[詹冰]]、[[錦連]]、[[吳瀛濤]]、[[黃荷生]]、[[古貝]]、[[薛柏谷]]等人。不過[[薛柏谷]]始終沒有參加社上活動,[[古貝]]、[[王憲陽]]先後退出笠詩社。至於幾位笠詩社的重要成員,[[巫永福]]、[[陳秀喜]]、[[杜潘芳格]]、[[張彥勳]]等人,則是後來加入。[[林煥彰]]、[[喬林]]、[[施善繼]]、[[林錫嘉]]、[[岩上]]等人曾加入笠詩社,不過後來相繼離 ==年會的舉行== *1979年8月在[[台南縣]][[關仔嶺]]舉行15週年年會。 *1982年8月22日在台南縣[[南鯤鯓]]舉行年會。 *2015年7月8日在台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年會。 ==「笠」詩獎== *1969年6月15日頒發第1屆的「笠」詩獎,得主有:[[周夢蝶]]的《還魂草》、[[李英豪]]的《批評的視覺》、[[陳千武]]的《日本現代詩選》。 *1982年8月22日頒發第2屆的「笠」詩獎,得主有:[[鄭炯明]]的《蕃薯之歌》、[[非馬]]的《集中營的童詩》、[[黃樹根]]的《黑夜》、[[李昌憲]]的《加工區詩抄》、[[北影一]]的《余究在何星宿之下誕生》。 *1984年6月頒發第3屆的「笠」詩獎,得主有[[非馬]]、[[李魁賢]]、[[杜國清]]、[[莫渝]]、[[劉克襄]]、[[德有]]。 *1993年7月25日頒發「笠」詩獎創作獎給[[蕭翔文]],翻譯獎給[[林盛彬]]。 ==舉辦的活動== *1982年8月28日笠詩社主辦「'''台灣現代詩的殖民統治與[[太平洋戰爭]]經驗'''」座談會;同年10月30日該社與「[[陽光小集]]」合作,舉辦第3屆的「詩與民歌之夜」。 *1983年5月1日詩社和[[自立晚報]]的「自立副刊」合辦「'''藍星、創世紀、笠三角討論會'''」,討論「現代派以後詩壇的演進」和「主要社團運動的影響」二大主題。 *1986年該社與[[台灣日報]]副刊、[[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合辦「'''現代詩人看童詩的新方向'''」座談。 *1988年詩社1月14日主辦第3屆'''亞洲詩人會議''',以「詩人在亞洲發展中的角色」為題進行討論;同年該社在[[台南神學院]]舉辦「詩的饗宴」與「詩的交談」活動,並在會後刊載大會的討論內容,在笠詩刊第142期。 *1989年該社在[[巫永福]]家舉辦現代詩座談會,'''以[[巫永福]]作品〈祖國〉為中心,討論「台灣人的唐山觀」''' ,詩刊第149期刊載討論的內容。 *1993年7月24日笠詩社與[[蕃薯詩社]]、[[耕莘青年寫作會]]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4樓舉行'''[[莊柏林]]詩集《苦楝若開花》的討論會''';同年12月12日該社在台中上智社教研究院舉辦'''[[台灣文學]]研討會''',邀請詩人[[葉笛]]以「反逆性格的詩人[[金子光情]]與[[賴和]]」為題進行演講。 *1995年8月24日該社主辦「'''九五亞洲詩人會議'''」,在[[日月潭教師會館]]舉辦,一連五天,180多個來自多國詩人與會,大會主題是「邁向21世紀的詩文學」,除了論文發表,還有詩歌朗誦等活動。 *1998年2月6日笠詩社在台北市誠品書店敦南店舉辦「'''斗笠下的弦歌:繽紛小詩,混聲合唱'''」活動,有[[黃騰輝]]、[[莊柏林]]、[[李魁賢]]、[[李勇吉]]、[[莫渝]]、[[陳謙]]、[[葉秀菊]]、[[林建隆]]等詩人與會。 *2004年10月2、3日,為慶祝創社40週年,[[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笠詩社四十週年國際研討會'''」。 *2014年5月10日,為慶祝創社50週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主辦「'''笠詩社與臺灣現代詩發展學術研討會'''」。 ==出版== 除了出版笠詩刊,詩社還會出版同仁的個人詩集、集結同仁的作品來展示成果。目前已知的出版物及出版活動有<ref>陳信元/主編、南華大學編譯出版中心/編纂,《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民國81年-84年)》,台北市:文建會,1999年初版。</ref><ref>李瑞騰/總編輯,《2009台灣文學年鑑》,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年12月。</ref>: *1965年10月25日詩社出版成員作品8種,有: [[白萩]]的《風的薔薇》 、[[杜國清]]的《島與湖》、 [[林宗源]]的《力的建築》、 [[吳瀛濤]]的《冥想詩集》 、 [[桓夫]]的《不眠的眠》 、 [[詹冰]]的《綠血球》 、 [[趙天儀]]的《大安溪畔》 、 [[蔡淇津]]的《秋之歌》。 *1970年該社出版《'''華麗島詩集'''》,選譯65家的作品,收錄104首詩作,是第一部日譯的台灣詩選。 *1986年3月16日舉行「台灣詩人選集」出版酒會。該選集是由詩社同仁的詩集所構成,多達30冊。 *為慶祝創社15週年,詩社在1979年6月出版《'''美麗島詩集'''》,收錄詩社同仁[[白萩]]、[[巫永福]]、[[杜國清]]、[[林亨泰]]、[[非馬]]、[[陳秀喜]]等36人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推出《'''台灣現代詩集'''》。 *為慶祝創社26週年,詩社在1990年7月26日台大校友會館推出'''「台灣詩庫」叢書''',以及《'''台灣精神的崛起'''》。 *1992年10月18日,[[趙天儀]]、[[陳明台]]、[[李敏勇]]等人主編的《'''混聲合唱'''》一書出版,收錄78位會員的作品,多達幾千首詩。 *1994年5月10日該社出版同仁[[葉笛]]的第二本詩集《火和海》。 *1995年該社主辦「九五亞洲詩人會議」,編印了《'''九五亞洲詩人作品集'''》與《'''亞洲詩人會議論文集'''》二種。 *2009年7月15日笠詩社在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笠詩選《'''重生的音符'''》新書發表會。 ==笠詩刊== *笠詩刊是在1964年6月15日創刊,雙月刊。1965年10月15日「笠」詩刊第9期出版,改由[[楓堤]]擔任執行編輯。1971年,由於[[兒童文學]]興起,因此笠詩刊第45期開始設'''兒童詩專欄'''<ref name="multiple">文訊雜誌社/編輯,《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增訂本)》,台北市:文建會,1995年6月2版</ref>。 *笠詩社相當重視時間,每幾年就會推出紀念專號,發表回顧詩社發展的文章。1969年4月15日第30期推出「'''笠五週年紀念專號'''」,收錄[[陳明台]]〈笠詩誌五年記〉等文章。1980年12月15日「笠」詩刊出版第100期,社員策劃「'''笠百期的回顧與展望'''」專輯。1997年8月笠詩社發行第200期詩刊,策畫「'''二百期紀念專號'''」。除了慶祝、回顧詩社發展,笠詩刊有時也會策畫前輩詩人與同仁的專輯,來紀念他們。1991年4月笠詩社就推出第163期「'''[[陳秀喜]]女士紀念專輯'''」來紀念同仁[[陳秀喜]]女士<ref name="multiple" />。 *「笠」詩刊雖然不是政治性格相當濃烈的詩刊,偶爾還是會因文章涉及人事作品的臧否,而引發爭議。1970年10月15日第39期刊登[[白萩]]、[[岩上]]、[[趙天儀]]、[[鄭炯明]]等社員對[[羅門]]〈麥堅利堡〉這首長詩的評論文章,引發[[羅門]]與笠詩社的筆戰<ref name="multiple" />。 *「笠」詩社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1986年8月第134期推出「'''詩與政治'''」專題,討論詩與政治的關係,當時還未解嚴,這樣的議題相當敏感。1990年以後,本土意識更為高漲,詩社在1994年8月推出「'''為台灣寫的詩'''」特輯(第182期),刊載[[李魁賢]]等二十多位詩人的作品,從不同角度表達對台灣的愛<ref name="multiple" />。 *「笠」詩刊有時會策劃專輯,刊載詩社所舉辦的活動的紀錄,以及與會人士所發表的論文、評論、作品。1987年12月,第142期詩刊就推出「'''1988亞洲詩人會議大會'''」專輯<ref name="multiple" />。 *雖然「笠」詩社常予人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過於重視本土,輕忽國際化、世界化,不過事實並非如此。'''笠詩社很早就在引介外國文學,詩刊常作為成員發表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重要管道,[[杜國清]]、[[李魁賢]]、[[白萩]]、[[陳千武]]、[[羅浪]]、[[趙天儀]]等人,就曾各自譯介外國的詩人作品及詩社主張'''。目前能查考的,有以下幾件:第7期刊載[[葉笛]]翻譯法國詩人[[安德列·布列東]]的〈[[超現實主義]]宣言〉,第8期則刊載他翻譯的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未來派]]宣言書〉;第9期刊載[[趙天儀]]中譯的[[艾丁頓]]〈[[意象派]]六大信條〉<ref>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4年9月再版,頁198、頁199。</ref>。 ==他人的評介、報導== *[[葉石濤]]在《台灣文學史綱》對笠詩社的評價是:以本土為主,表現台灣作家和詩人的傳統的奉獻精神、團結心和向心力;「笠」和「[[台灣文藝 (吳濁流)|台灣文藝]]」繼承[[台灣新文學]]運動一脈相承的傳統精神──對時代與社會強烈的批判精神<ref>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2003年10月20日再版,頁118。</ref>。 *1994年12月23日,[[中央日報]]副刊「現代文學史話系列」有「笠詩刊」專輯,內容包括笠詩刊創刊人兼首位主編[[林亨泰]]述說「笠」的精神;該刊也訪問曾任多次主編笠詩刊的[[白萩]],談論笠詩刊的緣起及發展脈絡<ref name="multiple"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外部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28030054/http://www.zic.com.tw/li.htm 笠詩刊] [[Category:作家]]
返回「
笠詩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