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70.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竹竿舞 的原始碼
←
竹竿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竹竿舞</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ile.etuanjian.com%2Fkindeditor%2F20190726170340_9681.png&refer=http%3A%2F%2Ffile.etuanjia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3749035&t=aac6e6cb1fde4799155270f4f3a573dd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B%B9%E7%AB%BF%E8%88%9E&step_word=&hs=0&pn=11&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497332806%2C1184358755&os=2357249635%2C458690614&simid=3440495334%2C361358595&adpicid=0&lpn=0&ln=1701&fr=&fmq=167115691669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file.etuanjian.com%2Fkindeditor%2F20190726170340_9681.png%26refer%3Dhttp%3A%2F%2Ffile.etuanjian.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3749035%26t%3Daac6e6cb1fde4799155270f4f3a573d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jp7wg3twg_z%26e3Bv54AzdH3FxuwxqAzdH3Fdl0m&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竹竿舞 别 名;竹杠舞 所属学科;艺术 所属领域;舞蹈 所属民族;壮族、黎族 |}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882083037928235&wfr=spider&for=pc 文化周刊|竹竿舞] , 百度 2021-05-16 </ref> ==简介==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发展历程==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健身价值==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分类介绍== ===京族竹竿舞=== 勤劳智慧的京族人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和北仑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头三岛(俗称京族三岛),这里是珠蚌之乡,盛产驰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丰富,性格豪放,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 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间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具有明显的娱神或娱人的文化功能。“跳竹杠”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表演时,将两根长木杠平行排放,两杠之间相距约9尺,其间横放8条竹竿,分为四对,每对间隔2尺左右,操竹竿者为8位男子,分为两边,每边四人,蹲在地上操作竹竿,一手一根,对面相向,一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点,操竿者按鼓点节拍,敲一下木杠,合一下竹竿,或是敲两下木杠,合一下竹竿,发出“的的打打拍拍”的响声,青年女子便在竹竿之间跳跃。“跳竹杠”分“单跳”、“双跳”两种,单跳的方式为:由各人在竹竿中间,一个跟着一个沿着4个空格一步一跳,边跳边舞,向前向后往复不止。双跳的方式为:两人一组,双方的动作必须协调,彼此相互照顾,按照一对竹竿的开与合,在间歇中巧妙地跳动,跳完上个空格后,又重复返回,如此往返不停,直到尽兴为止。 ===瑶族竹竿舞===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每到瑶族传统的重大节日,村中师爷们就自发组织一些传统的“[[拜王]]”“[[耍歌堂]]”等娱乐或登记活动,场面壮观,别具一格,有较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在必背镇,有一座具有浓厚瑶族特色的接待楼,游客在这里可饱尝瑶族风味,畅饮瑶胞自制的苦桑酒,也能欣赏到瑶家小伙子和瑶族姑娘为你表演的瑶族[[竹杠舞]]、[[顶杠]]、[[丰收舞]]和[[瑶族婚嫁]]等民族节。 ===壮族竹竿舞=== 壮族竹杆舞是一种可以与客共舞的娱乐性较强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几十个演员敲击竹竿,在演员的领舞下让客人参与,规模较小。从1985年起,在我国壮乡——广西武鸣县,每年都举办“[[三月三]]”歌圩,每年都吸引数万人参加,千名壮家青年男女以跳竹杆舞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形成了千人齐跳竹杠舞的壮观景象。 ===佤族竹竿舞===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黎族竹竿舞===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现在“竹竿舞”不但跳遍大江南北,也越来越引起国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跳竹竿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不少外国旅游者专门来到黎村,与黎族青年同学习、共欢乐,真切感受着浓浓的黎家风情。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黎族,衍生于海南黎族生产生活,如今已成海南民族歌舞的符号。2005年、2006年竹竿舞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畲族竹竿舞=== 据说畲族在立夏或平时亦会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跳竹竿舞。且节奏为:“开、合、开、合、开开合。”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x0768yj4yq9|480|270|qq}} <center>少数民族: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竹竿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