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50.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的原始碼
←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章邯</big>''' |- |<center><img src=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18/c0e30854e2ab4a8f94dde091f3136dee.pn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18/c0e30854e2ab4a8f94dde091f3136dee.pn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巨鹿之战]]是秦与反秦义军诸侯的生死决战,秦朝手中最后两支能够调动的机动精锐部队全部投入进去,反秦义军一方亦是聚集了所有军事力量在巨鹿附近,此战胜负决定着中国未来百年的历史走向,影响着暴秦的延续和新王朝的诞生。巨鹿之战是新生力量和腐朽力量的对决,可是新生力量并不是强大的,相反腐朽力量才是强大的,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战斗意志和士气等远超过新生力量,新生力量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明明处处占尽优势的秦军为何在巨鹿之战中大败呢?笔者个人认为关键在秦军“主帅”章邯身上,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ref>[https://www.sohu.com/a/699477574_121721776 巨鹿之战:项羽五万军对秦军四十万,为何能逆风翻盘破秦?搜狐网] </ref> ==秦末的天下局势== 公元前209年,戍卒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反抗暴秦的序幕正式拉开。原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赵、 齐、 燕、 魏、 韩、 楚,均复国成功,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和暴力武装部队。当时,黄河以南到淮河的原楚国故地,是起义声势最响最大的地区,有着“首义之地”的称呼。因此,秦国仅能投入的两支主力机动部队——章邯部和王离部,进入此地进行平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章邯消灭陈胜的张楚、杀死楚国项梁、攻杀齐王田儋、攻灭魏王魏咎,基本上将黄河以南的反秦武装尽数打垮。而王离部,史书上只记录了他吃了一个败仗的记录。 反秦义军不是一条心的,各有各的龌龊,所以会有这么一件事:黄河以北的赵国发生内讧,原为陈胜部将武臣攻下赵都邯郸后自立为赵王,其手下大将李良因受武臣姐姐的侮辱,一怒之下杀死了赵王武臣和他的姐姐,赵臣张耳和陈余逃出邯郸后,在邯郸北面的信都(今邢台)拥立战国贵族的赵歇为赵王,大败前来追杀的李良,李良随后只能投奔章邯。章邯得到李良的情报后,对黄河以北的叛军势力有着详细的了解,所以放弃近在咫尺、可以“一口吞下”的楚地,渡河进攻赵国。 能够让章邯放弃定陶之战大胜,攻灭楚国取得彻底胜利的原因一定很深刻,不过司马迁只写到“章邯已破项梁军, 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乃渡河击赵”,具体还有其他原因,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猜测。 ==放弃楚地的战略==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身在楚地的章邯部,远离秦国本土,粮草运输较为困难,四面皆是叛军,当地民众仇视敌意强烈,想要就地获得粮食补给的难度高的不是一星半点,这限制着章邯部长久作战。而渡过黄河进入河北,靠近秦国河内郡和上党郡,后勤压力不会那么大。 第二个可能原因:章邯从李良情报中的张耳,感受到极大的危险。“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张耳名声远播,朋友众多,颇有才能,与秦王朝更有不共戴天之仇,并且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立即去投奔,其反秦资历比项梁还老,与各路反秦势力有着或大或小的瓜葛关系,影响力极大。 所以章邯权衡利弊后,认为杀掉张耳可以震慑到黄河以北的义军,让自己的平叛之旅事半功倍。或者围困张耳,利用其影响力吸引各路叛军,从而达到围点打援的目的。 ==秦军两支主力的从属关系== 王离部是长期与匈奴厮杀的长城军,章邯部是以关中秦军为主体、骊山刑徒为枝干的军队,也经过一定的战场厮杀,打过不少胜仗,也在精锐一列。《史记》等主流记载是:王离军从属于章邯军,章邯使其将王离围巨鹿,而自以大军殿其后。近代史学家却经过考证认为章邯和王离两军是平行互不隶属的,王离围巨鹿是直接受命于秦王朝,而非章邯。我们也来探寻一下,依据秦法,军队战败,统军之将轻则免职,重则杀头,不仅追责战败将领本人,还有追责举荐之人。 秦朝末年,秦二世曾责备章邯,原因是:“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巨鹿战败造成的巨大损失,秦二世并未追究章邯的记录,所以章邯虽然曾“令王离、涉间围巨鹿”,但两军并没有上下级的统属关系。王离军配合章邯军作战,很可能是章邯请命秦二世,得到同意再传令王离参与围困巨鹿,这种统属关系十分简单,是一种战时配合的关系。另外,不知为何,王离军的战斗力实在不强,《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复攻之杠里,大破之。”刘邦部将曹参曾多次大破王离军。 ==围点打援的行动== 章邯北上实施围点打援的战略,应该是得到了秦廷批准支持的,这才让章邯部迅速得到粮草补给。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秦军围巨鹿。秦二世三年(秦以十月为岁首)十月,章邯军破邯郸,刘邦军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被刘邦攻破的王离军应该是留在楚地的余部,其主力已前往巨鹿。章邯军围攻邯郸,“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 王离围之”。一个月后邯郸被章邯军攻破,邯郸城被移除城墙,居民被迁到河内郡。这一行为的目的是:彻底消除在秦军大本营棘原(应该是存放物资之地)和巨鹿之间的一个潜在隐患,并且可以夺取邯郸城内的粮草移入棘原,为自己大军和王离大军提供粮食补给, “章邯军钜鹿南棘原, 筑甬道属河,饷王离。” 我们可以看古代地图清晰看到运往王离部的运粮路线:棘原发,经洹水, 入黄河,过甬道,至巨鹿城下的王离军。围点打援的诱饵已经放下,各路反秦义军接踵而来,可谁都知道这是秦军布设下的陷阱,就等着各路义军踩进去,所以各路义军谁都不敢向前,只是远远观望。 ==章邯的避战== 王离军完成包围巨鹿的部署,章邯位于棘原,其选择进退的余地很大,既可参战,也可观战,还可移军别处作战。由于巨鹿周围的义军愈聚集愈多,章邯选择配合王离军合围巨鹿,且担任其支援王离军的责任,“筑甬道而输之粟。”但此时的章邯已经有意无意地避战自保。观这段历史,以破邯郸为界点,章邯军的作战方式相差极大,破邯郸前,章邯军擅打硬仗、恶仗,毫不畏惧,即便是面对“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的周文,章邯领着从未上过战场的“郦山徒、人奴产子”等临时拼凑的军队,杀的周文自杀才罢手。 破邯郸后,章邯军再无大动作和战绩。《[[秦始皇本纪]]》:“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 即巨鹿,笔者注) ,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殺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两军对垒,秦廷后方赵高杀李斯,章邯军与农民军交战表现出多次退却。而巨鹿之战结束后,章邯军毫无战绩可言,还是在边打边退。其实项羽军主要应对的王离部一支秦军,可能连章邯军的几次照面都没打。“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项羽先遣一支军队渡河,试探秦军反应,可是本该立即做出激烈应对的章邯部没什么反应,让其取得了反应,致使项羽全军渡河,并赶至巨鹿之外包围王离军,随即发生进攻。要知道当时章邯近二十万大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可就是没做出任何反应。身处棘原的章邯竟然毫无作为。等到项羽杀苏角,虏王离,并进军漳南后,迫不得已面对楚军的章邯,竟然多次没开打就退却。这在《史记》上明明白白写着,并非虚言。 再简单点说:巨鹿之战中章邯军从未主动出击义军。手握二十万秦军精锐的章邯下令驻军棘原后,一直未对救赵义军进行进攻,而这种“守株待兔”的行为持续了起码一个月时间,之后项羽杀宋义,遣先锋渡河试探敌情,章邯仍未出兵阻击,两万先锋楚军“数绝章邯甬道”(往王离军运输粮食的粮道),所谓“甬道”是有城墙保护的。项羽看清章邯的避战意图,遂集结全军渡河,毫不顾忌一旁的二十万秦军全力攻王离,而完全有能力一口吃下项羽楚军的章邯部按兵不动,坐失良机。王离军全军覆没,气势如虹的诸侯联盟集结起来,攻向棘原。 秦军大败是谁造成的?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谁? 通过前文的讲述,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了然于胸:章邯。章邯绝对是有意为之。原因嘛,很简单,秦朝没有希望了,从秦二世大肆杀戮到赵高杀李斯,这样的王朝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身为秦将的章邯即使剿灭叛军后,也很可能被赵高杀害;另外,章邯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虽然拥有天下最强大的军队,但绝对不能令这些深知秦法严明和家族在关中秦地的秦兵们信服,指哪打哪,从而反叛秦朝、争霸天下。章邯想脱离秦朝的控制,只能借义军的手杀秦朝世代忠良的王离,再一退再退向项羽义军主动投降,不久大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秦朝建立伊始,都是自己在毁灭自己,秦始皇的暴政,李斯等人的合谋改立胡亥,秦二世的杀戮,赵高的排除异己,章邯的避战投降。而章邯是秦朝毁灭的最后一环,详读史书才会发现,巨鹿之战中的二十余万章邯军完全是打酱油的,项羽的胜利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毕竟再怎么死战也弥补不了武器、装备、训练、士气、战斗力等鸿沟。巨鹿之战,是章邯送给项羽的一份威震天下的大礼。 ==结语==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话说的是真没错,秦始皇设想的秦朝万世一表的确不可能,但传十余代完全可以,不过秦始皇没抓住,李斯没抓住,赵高没抓住,扶苏蒙恬没抓住,秦二世没抓住,章邯也不愿意去抓住。秦朝走向灭亡的深渊,虽有着天下农民起义的原因,但根本还是在秦朝君臣身上,他们在推波助澜,像是生怕秦朝灭亡不了。[[章邯]]让巨鹿秦军战败,是出于自身生命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也怪不得他。民心和忠诚这东西很廉价,可是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 谁说章邯没想要平定祸乱、做大秦的擎天白玉柱名流青史,还大秦一个朗朗乾坤的?可是赵高和胡亥太令人失望了,完全将秦朝命运视作儿戏,将秦朝大臣将军视作草芥。巨鹿之战,秦,败得不冤。<ref>[https://www.sohu.com/na/413646089_120672562 从“主帅”章邯的战略、行动和心理,探巨鹿之战中秦军大败的缘由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