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0.2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秦山核电站 的原始碼
←
秦山核电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秦山核电站</big> ''' |- | [[File:秦山核电站.jpg| thumb |center| 350px |[http://www.qz828.com/pic/0/10/87/63/10876332_99999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qz828.com/system/2016/03/12/011099363.shtml 来自新闻中心网 图片 ]]]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秦山核电站 '''地 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 '''运营时间''' :1994年4月1日 ''' 运 营 者''' :秦山核电公司 '''总装机容量''' :656.4万千瓦(2015年) '''国 家''' : 中国 '''建设时间''' :1985年3月20日 '''运营状态''' :运营中 '''主要成就''' :国内最大的核电基地 |} </div>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控股,[[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是中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在经过多次扩建后,现已发展成一处大型核电基地<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T1571S00515B0M1.html 中国十大核电站 中国有几个核电站 中国的核电站有哪些],网易网,2019-11-03</ref>。 秦山核电站采用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 、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 ==基本介绍== 秦山核电站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双龙岗]],面临[[杭州湾]],背靠[[秦山]],这里风景似画、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设计。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 穿过隧道是二、三期核电基地。二期工程是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浙江省]]、[[上海市]]等投资联营建设的,规模为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商用核电站,已分别于2002年2月6日和2004年5月3日建成发电。秦山核电站三期总装机容量为两台728兆瓦核电机组,是[[中国]]与[[加拿大]]联营建设的,二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12月31日和2003年6月12日建成发电。秦山核电站已成为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中国核电基地。 电站1984年开工,一期工程包括建设一座30万千瓦核反应堆,安装3台共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及建设配套厂房和输电设施,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年发电量为17亿千瓦时。 二期工程将在原址上扩建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6年已开工。二期扩建工程2006年4月28日开工建设3、4号机组,2012年4月8日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营<ref>[http://www.gov.cn/jrzg/2012-04/08/content_2108731.htm 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提前60天投入运行],中国政府网 , 2012-4-8</ref>。 ==工程介绍== 秦山核电站位于中国[[浙江省]][[海盐县]],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在经过多次扩建后,现已发展成一处大型核电基地。该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一期工程额定发电功率30万千瓦,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1984年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设计寿命30年,总投资12亿元。厂区主要包括七个部分:核心部分、废物处理、供排水、动力供应、检修、仓库、厂前区等。全厂设备约28,000余台件,由国内585个工厂和10余个国家(地区)供货,汽轮机、发电机、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核燃料元件等重要设备都由中国自己制造,进口设备主要有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压力壳、主泵等,电站动力装置主要由反应堆和一、二回路系统三部分组成。秦山核电站设计广泛采用了国外现行压水堆核电站较成熟的技术,并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工作,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为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设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锆合金管把燃料蕊块密封组成燃料元件棒;第二道为高强度压力容器和封闭的一回路系统;第三道屏障则为密封的安全壳,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加外还有安全保护系统、应急堆蕊冷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安全壳隔离系统、消氢系统、安全壳空气净化和冷却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等,使反应堆在发生事故时,能自动停闭和自动冷却堆蕊。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投产以来,机组运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秦山核电站总投资17亿多元,所产生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有助于缓解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长期的能源供应吃紧状态。 ==历史沿革== 一期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主导推进,于1985年动工,199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投产的唯一一套核电机组。机组在测试运行了两年之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一期建成后不久,秦山核电站又先后开工建设了二期和三期工程,并引进国外技术力量和国内地方政府资本参与建造。二期工程依然由中国自主承担设计、建造和运营任务,采用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安装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4年建成,并正在筹划继续扩建。 三期工程由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合作,采用[[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两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3年建成。 秦山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90万千瓦,已成为中国一处大型的核电基地。 在秦山核电站所在的浙江省目前有两座可为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配套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和桐柏。[[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安装6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安装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2017年12月,[[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基地]]7台核电机组续证申请,秦山核电站位列其中<ref>[http://www.sohu.com/a/212096455_260616 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基地7台核电机组续证申请] ,搜狐网,2017-12-22</ref>。 ==地理交通== 坐落于浙江省[[海盐县]]城[[武原镇]]东8公里的[[秦山镇]][[杭州湾]]畔,濒临[[东海]]杭州湾,并且邻近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背靠[[秦山]],这里风景似画、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 从[[上海]]金山石化汽车站或[[杭州]]汽车东站安琪儿分站乘石杭线到[[秦山镇]]下车,每天四班。杭州九堡汽车客运中心到[[海盐]]的普通车,每天也有22班途经秦山镇。 ==秦山一期== 秦山一期核电项目肇始于1970年2月8日[[周恩来]]视察上海,对上海市委提出要在核能源利用方面多点做贡献。上海市委遵照周恩来指示组建了[[上海728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正副组长为[[马天水]](华东局科委原主任)和[[许言]],组员有[[上海警备区]]、机电一局、冶金局、化工局主要负责人,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朱东根]]。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公认熔盐反应堆先进方案,由二机部、国防科委上报国务院。 1970年9月[[周恩来]]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审定后开展初步设计,周恩来提出“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和“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原则方针。这一堆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碰到很多问题无法克服,推倒原方案重新选择反应堆类型。 1971年8月,[[朱胜得]]任72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71年9月,2.5万千瓦熔盐试验堆核电站方案的厂址选在[[安徽省]][[宁国县]]。从1971年9月到1972年2月,728工程在各个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布置的148项定点研制机器、仪表、仪器计划全面收尾,总共耗资工程款800多万元。聘请了二机部第二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欧阳予]]、六机部核动力研究所总工[[彭士禄]]担任总设计师,至1972年10月初步确定采用压水堆型技术路线,制定了15万千瓦和30万千瓦二个规模方案。15万千瓦方案在设备制造上稍增加一些条件可以拿下,属于保守型;30万千瓦方案要增加较多投资,设备制造厂超过现有制造极限,同时厂房制造设备增添较多,属于“跳一跳”能摘下果实更具挑战性质,但是对今后核电全产业链有巨大长远利益。计划开工5年后完成基建并网发电。[[上海市]]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了“[[728工程设计队]]”,抽调电厂行政、技术人员组成了“[[728工程建厂筹建处]]”。 1974年1月初,728工程初步完成了堆型筛选报告、规模供选的二个设计方案、设备制造厂的调研报告,厂址(站)初选方案。通过了六机部核动力工程专家的技术评审。1974年2月由二机部、国防科委上报总理办公室、中央专门委员会。1974年3月,上海市调[[艾丁]]任728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胜得]]为副主任。 1974年3月3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召开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上海市申报的核电站建设报告,批准了此项目,采用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厂址定在[[浙江]][[富阳县]][[富春江]]畔[[长山弄]],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投资,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由国家计委平衡资金,国防科委督促二机部归口,上海负责落实建设。1975年春节前,国家计委拨付了728工程设备制造费和扩大厂房基建资金。1975年9月下旬,浙江省省委书记[[谭启龙]]提出[[富阳江]]下游约有2700万人口使用富春江水,请728工程再慎重研究。 1975年10月扩大初步设计完成。1978年2月,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厂址选在[[江苏省]][[江阴县]]。1980年9月初选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长山]]两处的海边。使用海水作为外冷却回路,在设备制造、材料使用上,难度大些、成本高一点。经两年勘查,1982年11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秦山厂址<ref>[https://news.sina.com.cn/c/2019-08-03/doc-ihytcitm6651013.shtml 核电往事:中国首座核电站建立始末],新浪网,2019-08-03</ref>。 在起初的规划中,秦山核电站一期仅具有试验性质,它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单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由中国自主承担整个电站的设计、建造、设备提供和运营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主导推进,业主[[秦山核电公司]],总体和一回路设计单位[[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二回路设计单位[[华东电力设计院]],海水、淡水取、排水设计单位[[上海市政设计院]],海堤勘察设计单位浙江省钱塘江工程管理局,施工单位中核建公司,装备主制造商[[上海电气集团]],压力容器[[日本]]三菱,RER700型轴密封主泵为[[德国凯士比公司]](KSB)设计制造,堆内构件由上海第一机床厂制造,磁力提升式控制棒驱动机构由[[上海先锋电机厂]]制造,蒸汽发生器由上海锅炉厂制造,饱和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厂]]同[[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联合设计。1983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1985年6月1日破土动工。1985年5月20日浇捣第一罐混凝土,开始全面施工。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投产的唯一核电机组。机组在测试运行了两年之后,1993年12月达到设计的年发电能力。1994年4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1995年7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 主系统为2条环路,每条环路有蒸汽发生器和主循环泵1台,2条环路共用1台稳压器。 ==秦山二期== [[File:秦山二期核电站.jpg|280px|缩略图|右|秦山二期核电站[http://news.cri.cn/mmsource/images/2006/04/29/nw06042909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ri.cn/gb/8606/2006/04/29/1245@1024439.htm 来自新闻中心网 的图片 ]]] [[秦山二期核电站]],是2×65万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为40年。[[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是项目业主,全面负责核电站的建造、调试和运营管理。 秦山二期核电站于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造,1987年立项,1、2号机组先后于1996年6月2日、1997年3月23日开工,经过近8年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4月15日、2004年5月3日投入商业运行,使中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为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促进中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全面贯彻了国家制定的“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并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掌握了核电的核心技术,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CNP650,实现了国家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的目标。 秦山二期核电站采用当今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它的设计与建设采用国际标准,根据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要求,在堆芯设计、安全系统设计等核电站安全性和性能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优化了设备设计和系统参数,提高了核电机组的出力,最大出力可达689MWe,平均出力670MWe,高于600MWe的设计值,出力是所有2环路核电站中最高的。 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大幅提升了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的能力。在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55%。 秦山二期核电站比投资为1330美元/千瓦,是国内已经建成的核电站中最低的,低于发达国家国内平均造价。它的上网电价为0.414元/千瓦时,是国内已经建成的核电站中电价最低的。 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功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了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的总体要求。 [[秦山二期核电站]]1、2号机组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超过80亿千瓦时的电力。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两台机组累计发电270亿千瓦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1、2号机组的成功建成及投产后的良好运行业绩,国家已经同意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两台同类型核电机组(即3、4号机组)。2005年11月9日,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主厂区土建、安装、监理三项合同在[[北京]]签订。按照计划,3号机组将于2006年一季度开工建设,预计在2011年前后,3、4号机组将先后投入商业运行。届时,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60万千瓦,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超过160亿千瓦时的电力。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获得了诸多殊荣: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入选由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4年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生活区——核电南苑社区2005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绿色社区”;董事长[[李永江]]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总设计师[[叶奇蓁]]<ref>[https://www.china5e.com/person/news-45389-1.html 叶奇蓁],中国能源网,2019-12-10</ref>2004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山二核人大力弘扬“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着力打造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核电站的运营管理水平,为将秦山二核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和谐的高科技核能发电企业,早日跻身世界先进核电站的行列而不懈努力。 ==秦山三期==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坐落在浙江省海盐县,是中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中国和[[加拿大]]两国迄今为止合作的最大项目。电站采用加拿大坎杜6重水堆核电技术,建造两台700兆瓦级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设计年容量因子85%,每千瓦造价1791美元。[[秦山三期核电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是项目业主。 电站于1998年6月8日开工,2003年7月24日,比中加主合同工期提前了112天全面建成投产,创造了国际33座重水堆核电站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至2012年底前两台机组正在安全可靠运行。 在工程建设中,中方坚持自主原则,实施核电工程与国际接轨,工程建设取得辉煌业绩。探索总结出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协作,横向约束,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运作”管理模式,有效地实施“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手段,高起点搭建计算机信息网络;建立了合同谈判、工程建造、调试、生产运行和技术支持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队伍。进入生产运营期,公司平稳实现了由基建转生产、领导班子交接的两个重大转变。“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协作,横向约束,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通过制度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落实。推出一系列管理新举措,进一步优化生产运行指挥体系,完善维修管理模式,强化电站技术管理。注重在实践中发展、深化公司文化建设。倡导并实践“安全无借口,赢在执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营造了“融合、坦诚、开放,阳光心态,关注细节”的工作氛围,提升执行力和文化力,培养了爱岗敬业,具有核安全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取得新业绩。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两台机组总累计发电达288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自[[日本]]核泄露后,我国检测核电站是否安全,并确认[[浙江]]的[[嘉兴秦山核电站]]可安全使用。 ==组织结构== 秦山核电站目前共有5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90万千瓦。 秦山核电站一期的业主为[[秦山核电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 一期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1991年12月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二期的业主为[[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50%)、[[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20%)、[[申能股份有限公司]](12%)、[[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0%)、[[华东电网有限公司]](6%)等。 二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60万千瓦,2002年2月并网发电。 二期2号机组装机容量60万千瓦,2004年3月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三期的业主为[[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51%)、[[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10%)、[[申能股份有限公司]](10%)、[[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9%)。 三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2年11月并网发电。 三期2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6月并网发电。 ==建造标准==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海滨的[[秦山]]。1982年选定站址,1984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秦山核电站是一座采用压水反应堆的工业规模的试验性核电站,其设计电功率为30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小时。考虑到中国没有建造核电站的完整经验,因此,在秦山核电站的设计中,选择的技术指标均留有较多的安全逾量,而不强调它的经济性;控制和保护设备均设有双重而又独立的系统;在放射性物质处理和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方面,不以达到标准为满足,尽可能留有后备逾量。由于参数的选择留有余地,在电站建成运行取得足够经验后,预计可提高功率10%左右。 秦山核电站占地28万平方米。有建筑物38座,构筑物12座,各种设备约4900台、件,各种仪表9000台、件,各类阀门约9300台、件。70%的设备和材料由中国自行生产。秦山核电站共有121个燃料组件,由含不同浓度铀235的低浓度铀制成,全部由中国生产。动力装置设计的主要参数见表。 从1986年起,秦山核电站开始研究扩建方案,即第二期工程。初步确定再建造两座电功率各为60万千瓦的压水堆。 ==建设意义== [[File:秦山核电站2.jpg| thumb | right | 300px | 秦山核电站模型[http://www.qz828.com/pic/0/10/87/63/10876332_99999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qz828.com/system/2016/03/12/011099363.shtml 来自新闻中心网 的图片 ]]] 秦山核电站工程建设自1985年3月20日开工,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同时被誉为“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秦山核电站于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秦山核电站在自2002年至2005年的第六、七、八个燃料循环内,分别连续满功率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连续三次刷新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作为原型堆能够达到此记录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在2002年WANO性能指标综合指数评价中,秦山核电站提前达到世界压水堆核电站的中值水平。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四年来,安全稳定运行业绩良好,截止到2005年12月15日,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秦山二、三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滚动资金。作为原型堆核电站,在该项目立项时,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其目的是:掌握技术、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秦山核电公司]]负责秦山核电站的运行和管理,积极与国际接轨,向世界同类电站的先进水平迈进,采用国际通用的核电站综合性能指标来要求和考核核电站的运行水平,引进推行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经过十四年管理运行实践,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中国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目标。 秦山核电公司经过十四年的运行,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核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队伍,保证了十四年的电站良好运行,并形成了一套有秦山特色的换料大修管理模式和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家大型高科技企业,秦山核电公司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55%,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0多名,中级技术人员220多名。已形成了系统培训、授权上岗、定期进行再培训的全员培训体系。作为国内最早的核电人才培训基地,除为本公司培养了大批人员外,也给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输送了许多紧缺人才。运行十四年来,为[[中核集团公司]]、[[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等单位输送了大批的核电技术和运营管理人才。经过十四年的安全稳定运行,[[秦山地区]]尚未发现因核电厂运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周围地区民众对秦山核电站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在谋求国内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承包国外核电工程——[[巴基斯坦]]恰西玛核电项目的人员培训、调试、试运行和检修换料等工作,受到巴方的好评。同时,[[秦山核电公司]]在核安全、环保与应急、计量、后勤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为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站的运营管理打下了基础。 ==获得荣誉== [[秦山核电公司]]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先进集体”、“中国的脊梁——全国优秀企业500强之一”等荣誉称号<ref>[http://www.sohu.com/a/277260727_747181 秦山核电荣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 ,搜狐网,2018-11-22</ref>; “秦山300MW核电机组全范围仿真机项目”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秦山30万千瓦核电厂设计与建设”获得了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9b625010004sb.html 秦 山 核 电 站(秦山一期)],新浪博客 , 2006-8-12</ref>; 被浙江省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长廊。 荣获2001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荣获2002年“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 2003年获得[[浙江省]]“安康杯”优胜企业光荣称号。 2004年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先进单位。 2005年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殊贡献单位”奖。 ==批准续证== 2017年1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批准秦山核电基地7台核电机组运行许可证续证申请的通知: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秦山核电基地7台核电机组运行许可证续证的请示》(中核运行核安发〔2017〕288号)和《关于补充秦山核电基地7台核电机组运行许可证续证申请材料的报告》(中核运行核安发〔2017〕406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我局对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等联合提交的有关申请文件进行了审查,决定批准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秦山第二核电厂1、2、3、4号机组和秦山第三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许可证续证的申请,有效期分别延至2021年7月30日、2041年10月8日、2044年1月28日、2050年5月29日、2051年10月19日、2042年7月17日、2043年3月15日。 相关公司在机组运行管理中,应坚持“安全第一”原则,遵守其《核电厂运行许可证》要求,确保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秦山第二核电厂1、2、3、4号机组和秦山第三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安全。 ==历史价值== 2015年2月12日,随着第九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60.4万千瓦,年发电量500亿千瓦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特有的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实现了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安全环保、自主创新、群堆管理、人才摇篮、文化引领、对外服务、公众沟通、企地共融的秦山特色,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 核心技术是发展核电的定海神针,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秦山一期工程调试准备时期,几位技术专家潜心钻研,创造性编写出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的调试大纲,并由此取得了6个“一次成功”。秦山一期投运后,每年都会投入技改资金数千万元,每年平均完成技改项目130多项。 在续写自主传奇的秦山二期建设中,中国首个国产商用核电站再次创造了奇迹,多项参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化能力。有了自主建设核电站的成功经验,在秦山三期建设中,以中方技术力量为主,组织实施了99项设计改进,其中21项是重水堆核电机组中首次采用…… 历经30多年实践,秦山核电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完整的培训计划和科学的培训方法,具有目前国内核电运营领域唯一的技能鉴定站,可针对各个工种量身定制完备的培训体系。目前,秦山开发的培训教材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核电培训的标准教材,培育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开创核电“走出去”先河== 30多年间,秦山核电基地已成为我国核电行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电技术和文化宝藏,以其厚重的底蕴、独有的经历、丰富的经验、规范的标准,成为中国核电人才培养的典范。不满足于此,已跻身“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1991年12月31日,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仅15天,我国便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建造同样堆型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合同,实现了向国外“原装”出口核电机组,创造了当时国内单项工程出口资金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纪录,从而开创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河。由秦山核电负责调试运行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基地4台30万千瓦机组目前已投入运行。 出口建设一座核电站,核电站调试、检修、运营、培训等随之也要出口。1996年至今,秦山核电基地派人前往巴基斯坦开展技术指导和工程调试,圆满完成[[恰希玛核电站]]的一系列对外技术服务,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类似技术的国家,拉开了中国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序幕。 而具有我国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也于2015年8月在卡拉奇开工,目前巴基斯坦K2、K3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此外,2017年5月17日,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的合同,在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征程中,秦山三期重水堆也将书写关键一笔。 30多年间,从原型堆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到树立国产核电站的商用里程碑,再到实现百万千瓦级自主发展的重大跨越,秦山核电基地在核电国产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道路。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截至2019年4月,秦山核电站已累计安全发电达5500亿千瓦时,相当于造林约190万公顷,减少消耗标准煤约1.74亿吨,为改善电力供给结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秦山核电站还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和风向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秦山核电已累计纳税399亿元。 因为秦山核电的到来,当初以农业和纺织、棉纱等轻工业为主的滨海小城海盐,实现了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的三级跳。自2010年[[浙江省政府]]与[[中核集团]]正式签署共建“[[海盐·中国核电城]]”以来,秦山核电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势、决策优势紧密结合,逐渐朝产业链齐全、技术能力一流,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核电新城”迈进。截至2018年底,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有85家企业,世界500强企业2家,核电系统企业20多家,实现产值超270亿元。 2015年4月,[[浙江]]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秦山核电站助力[[海盐县]][[秦山街道]]顺势而为,发展核电关联产业,建设核电特色小镇,重点聚焦核电关联产业,突出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生产性服务业和核电工业科技旅游产业。 3年来,核电小镇入驻企业13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核电小镇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09人,专利526项,企业与高校有8个项目开展技术合作。2017年,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6亿元。 ==视频== ===<center>秦山核电站相关的视频</center>=== <center>参观秦山核电站 </center> <center>{{#iDisplay:w0904ioj4m1|560|390|qq}}</center> <center>走进秦山核电站,感受“国之光荣</center> <center>{{#iDisplay:a0740tub28i|560|390|qq}}</center> <center>纪录片《秦山核电》第一集</center> <center>{{#iDisplay:y018923t65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秦山核电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