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8.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秣陵街道 的原始碼
←
秣陵街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秣陵街道 </big> ''' |- | [[File:5601cfbf4f9e4a34b825e82111d456dc th.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mp.sohu.com/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15/5601cfbf4f9e4a34b825e82111d456dc_th.jp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148957627_670205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秣陵街道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秣陵街道'''地处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东隔秦淮河与湖熟相望,西与谷里接壤,南濒禄口,北与[[开发区]]、科学园两大园区相互交织,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全区十个街道,秣陵与六个街道交界接壤,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6552人(2010年)。在全区处于第一方阵,在全市排名前十强,多次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发展杯"、"和谐杯"、"富民杯"金、银杯。 秣陵是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秣陵县,秦汉以后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国时孙权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说。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盛赞:"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秣陵处于亚热带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25天,降水1000毫米,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水质清冽,青峰叠嶂,是人居绝佳之地。<ref>[https://m.sohu.com/a/148957627_670205 省督查组来秣陵街道督查集中开工项目(附图)], </ref> =自然资源= 秣陵街道自然资源丰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稻麦豆茶、瓜果蔬药、林竹桑麻、菱藕鱼虾,应有尽有,是金陵南郊著名的鱼米之乡,休闲高效农业已初具规模。 街道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区、社区产业园三大产业体系,创建了南京市电子特色街,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配套、智能电网和无线通信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四大主导产业分别达到80亿元、40亿元、30亿元、20亿元的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集群优势进一步体现。 当前,全体秣陵人正积极抢抓南京青奥会发展新机遇,以打造江宁"三个发展"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发挥优势,克难奋进,争创一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通过五年时间,把秣陵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地、城市化高尚组团板块、绿色人文乐居区、城乡一体化新市镇。 =气候环境= 秣陵处于亚热带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25天,降水1000毫米,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水质清冽,青峰叠嶂,是人居绝佳之地。街道属半山半圩地区。物产丰富:山区有杉木、毛竹、茶叶、果类等应有尽有,蕴藏着铁矿、砂石、红土资源。秦淮河圩区,地势平坦,沃土万顷,旱涝保收,盛产稻迷鱼虾各类特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秣陵街道正立足实际、夯实基础,克难求进、开拓进取,努力朝着"全省一流街道"的目标而奋进! ==视频== {{#ev:youku|XNDg4NjMxOTQ0MA |640|center|<big>南京市秣陵街道凤仪路两边,一边是繁华街道,另一边则是空城</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秣陵街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