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4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 的原始碼
←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6350/20190202204819-557854952_jpg_989_568_111333.jpg/0" width="280" > </center> <small>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概式圖<br>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01028642&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6350%2F20190202204819-557854952_jpg_989_568_111333.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圖片來自搜狗圖片] <br> '''名稱''' 科爾遜-契爾卡塞戰役<br> '''指揮官'''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br> '''發生時間''' 1944年1月24日至2月16日<br> |} </div> 科爾遜-契爾卡塞戰役(Battle of the Korsun-Cherkassy)是德國與蘇聯於1944年1月24日至2月16日發生的一系列戰鬥,作戰序列單位分別是德國南方集團軍及蘇聯紅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及第2方面軍。 <ref>[https://www.itsfun.com.tw/%E7%A7%91%E7%88%BE%E9%81%9C-%E5%A5%91%E7%88%BE%E5%8D%A1%E5%A1%9E%E6%94%BB%E5%8B%A2/wiki-01583342-16428732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華人百科</ref> ==戰爭概述== 1944年1月,由埃裏希·馮·曼施坦因指揮的德國南方集團軍包括由奧圖·維拉指揮的德國第8軍團已撤退到位於烏克蘭第聶伯河河一帶的豹-沃坦防線,其屬下的兩個軍,由威廉·施特默爾曼指揮的德國第11軍及由澤奧巴爾德·李布指揮的德國第42軍及附屬第8軍團的獨立B集團仍然留在突入蘇軍戰線100英哩、在第聶伯河畔卡尼夫一帶的突出部,突出部以科爾遜為中心及在契爾卡塞西面,蘇聯元帥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意識到一個重用斯大林格勒摸式、使用當日包圍由弗里德里希·保盧斯的德國第6軍團相同戰術、消滅奧圖·維拉的德國第8軍團的機會已經來到,他建議蘇聯最高統帥部使用烏克蘭第1及第2方面軍組成兩個裝甲包圍環: 內裏包圍環大約像大鍋以消滅被包圍的敵軍,外部包圍環用以阻止任何援軍為被圍部隊解圍,雖然曼施坦因及其他將領不斷重複警告,但阿道夫·希特勒拒絕批准任何單位撤退。 ==戰爭進行== ===包圍=== 1月18日,曼施坦因證明他的先見之明,當時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及伊萬·科涅夫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進攻突出部兩側及包圍了兩支德軍,1月28日,隸屬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第6坦克軍與第20親衞坦克旅在達齊芬尼果羅德卡村會師,造成一個大鍋或突出部,即科爾遜-契爾卡塞口袋,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預計及被承諾這是第二個斯大林格勒;科涅夫在電報裏稱:“不需擔心,斯大林同志,被包圍的敵軍是不可能逃走。” 被包圍的德軍人數不夠60,000人,共有6個師,每個師只有足額的百分五十五兵力,加上一些小型戰鬥單位,被包圍的部隊包括武裝親衞隊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及第5瓦隆突擊旅,和5-6,000名俄羅斯自願軍,被圍部隊被編入“施特默爾曼集團”,由第11軍司令威廉·施特默爾曼指揮,“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共有43輛3號及4號坦克和突擊炮,2個突擊炮營提供另外27輛突擊炮。 ===反應=== 曼施坦因反應很快,2月初他命令第3及第47裝甲軍進行解圍作戰,但是,希特勒干預及命令將解圍作戰不可能的轉變為對兩個蘇軍方面軍進行反包圍。 第3裝甲軍司令赫爾曼·布賴特中將堅持兩支解圍部隊應統一指揮,及為被包圍的施特默爾曼集團打開一條通道,曼施坦因最初企在希特勒一邊,雖然這是騙人的,進攻計劃是嘗試包圍兩個蘇軍方面軍。 第47裝甲軍的進攻由第11裝甲師首先發起,但經驗豐富的裝甲師只擁有27輛坦克及34輛突擊炮,因此貢獻有限,由於認識到包圍戰將會失敗,曼施坦因命令第3裝甲軍嘗試救援被包圍的施特默爾曼集團,救援行動由武裝親衞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衞旗隊裝甲師實施,但遭到蘇軍4個坦克軍的頑強阻擊及天氣開始變暖令地面變成大沼澤地而受阻。 2月11日,第3裝甲軍增調第16裝甲師加入進攻,經過激烈戰鬥,救援部隊到達格涅洛伊蒂基什河及在東岸建立一個小型橋頭堡,第3裝甲軍不能再前進,施特默爾曼集團因而突圍。 <ref>[https://baike.baidu.hk/item/%E7%A7%91%E7%88%BE%E9%81%9C-%E5%A5%91%E7%88%BE%E5%8D%A1%E5%A1%9E%E6%94%BB%E5%8B%A2/15715326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百度百科</ref> ==投降要求及突出部== 敵對雙方均知道德意志國防軍解圍行動已進入重要階段;雖然蘇軍進行誘降宣傳,在包圍圈內只有很少德軍士兵及沒有任何武裝親衞隊士兵投降,朱可夫因此決定派出特使帶着白旗要求投降,一名紅軍翻譯員及號兵乘坐一輛美國制吉普車進入包圍圈及遞交一封由朱可夫、科涅夫及瓦圖京聯合簽署的給施特默爾曼的信件,在總部當值的德軍軍官、B集團的主要軍官及一名翻譯員接見了特使,在一輪熱切的討論、茶敍及握手後,蘇軍沒有得到答案後離開–答案只是持續的、激烈的抵抗。 施特默爾曼集團已經在科爾遜一帶建立防線,這裏有一個空軍機場 – 是被圍部隊的補給線,Ju 52運輸機運來燃料、彈藥、醫藥用品及食物 – 直至機場在2月12日被放棄為止 – 及運走傷員,這對在東線作戰的德軍士兵非常重要。 施特默爾曼開始從包圍圈北面撤回部隊及向南突圍,希望到達格涅洛伊蒂基什河北岸與解圍部隊會合,突出部內的狂熱戰士誤會了蘇軍,以為他們已經包圍了第8軍團的大部份部隊,被圍部隊在包圍圈內佔領了3條村莊以取得有利的起跳線以突破包圍,第72步兵師之第105裝甲擲彈兵團攻佔了此3條村莊,已被削弱的這團需要在無掩護下登山攻擊及蘇軍已挖掘壕溝固守,第105裝甲擲彈兵團的指揮官羅伯特·斯威夫特上校決定於晚上進行反攻,根據協議,穿着白色偽裝衣服、冬季禦寒外套及白色頭盔,他們寂靜地向前推進,與蘇聯守軍只有數公里距離,戰鬥中,第105裝甲擲彈兵團在數分鐘內攻佔了山脊,翌日晚,第105裝甲擲彈兵團用相似的方式到達科馬洛夫卡。 2月15日,包圍圈向南移動及已與救援部隊的距離拉近一半;現在他們需要救援部隊第3裝甲軍完成解圍工作,蘇軍在包圍圈附近一條村莊加強防守,本來德軍第72步兵師已佔領該村,但被蘇軍第27軍奪回,最後由武裝親衞隊第五維京裝甲擲彈兵師第5瓦隆突擊旅佔領。 ==通過地獄之門的突圍== 德軍第3裝甲軍向北推進的攻勢被紅軍的決心、地形及燃料缺乏而受阻,經過數次嘗試攻佔239號山頭及附近村莊失敗後,蘇軍第5親衞坦克軍團的反攻令第3裝甲軍付出很大代價,德國第8軍團司令部電告施特默爾曼: “第3裝甲軍的進攻力量受到天氣及物資供應有限而有所限制,施特默爾曼集團必需儘快實施突圍,239號山頭仍在我軍手中,在這裏與第3裝甲軍會合。” 電文中沒有告知施特默爾曼239號山頭及附近村莊已落入蘇軍手中,第8軍團命令赫爾曼·布賴特帶頭突破包圍網,施特默爾曼集團與第3裝甲軍的距離只有12英哩,但它們中間卻被部署了蘇軍3個坦克軍,施特默爾曼決定與殿後的6,500名士兵一起,他們分別來自德軍第57及第88步兵師,包圍圈現在只有5英哩直徑,剝奪了施特默爾曼實施任何機動的機會,239號山頭附近的村莊,看上去是自由之門,已經被稱為地獄之門,蘇軍在這裏向被圍的德軍發射大量密集炮火,幾乎每一次均擊中目標,蘇聯空的轟炸及炮轟,很少受到德國空軍戰鬥機的干擾,很多單位均描述黑暗的前景,每處均有已起火、被擊毀或被放棄的車輛及受傷的士兵和沒有組織的單位出現在滿布泥濘的道路上,一些烏克蘭居民被捲入戰鬥,到1944年2月16日,在沒有等待希特勒的決定下,曼施坦因元帥向施特默爾曼發出電報授權突圍,電文內容很簡單的説: “密碼自由,目標列斯揚卡,晚上11時。” 由於過份勉強,施特默爾曼及澤奧巴爾德·李布決定留下2,000名不能下牀走動的傷兵,由醫生及護理員加以照顧,全軍在黑暗掩護下分成三批由第72步兵師、第112集羣及第五維京裝甲擲彈兵師帶領突圍,“晚上11時,第105旅–2個團並肩–開始寂靜地移動,一個半小時後德軍突破蘇軍第一及第二條防線。”,部隊在凌晨4時10分到達德軍戰線,斯威夫特上校及其第105擲彈兵團謹慎地向着第3裝甲軍戰線前進,沿途帶着傷兵及重型武器,第105擲彈兵團於早上6時30分到達列斯揚卡,在突出部另一邊,施特默爾曼將軍及其後衞穩固的堅守着及因此預計突圍行動成功。 在其左翼,一個偵察巡邏兵回來帶來壞消息,地理上的重要圬地區第239號山頭已被蘇軍第5親衞坦克軍團的T-34型坦克羣攻佔,雖然突出部內的有生力量力圖攻佔此地,這高地仍在蘇軍手中及必需被繞過,"當時越來越多的單位在第239號山頭頂上堆起一條堅固的防坦克障礙物,"德軍是向南面突圍,因此錯誤地在格涅洛伊蒂基什河結束突圍行動,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天光後,德軍的突圍計劃開始被弄清楚,當最後一批彈藥被引爆後,只有很少數的裝甲車輛及其它重型裝備能夠爬過因冰雪溶解而造成的滑坡及武器被破壞及被遺棄。" 科涅夫現在知道了德軍正在突圍、因而被激怒及 決心兑現對斯大林不給任何“希特勒分子”或“法西斯分子”逃出包圍圈,但是蘇聯的情報機構在這時高估了德軍第3裝甲軍的裝甲力量,因此科涅夫全力出擊,這時蘇軍第20坦克軍屬下的坦克旅將新型的約瑟夫·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帶到科爾遜戰場,科涅夫命令所有可以使用的裝甲車輛及火炮向突圍部隊開火,切斷弧立的敵人及將他們打散,兩個負責封鎖的蘇軍步兵師,第206狙擊師及第5親衞空降師已被德軍解圍部隊擊敗;沒有步兵支援的蘇軍坦克只好從遠距離向突圍的德軍開火,由於沒有反坦克武器在戰場,T-34型坦克衝入沒有掩護的德軍,司令部單位、落伍的士兵及救護兵均受攻擊。 半天后,混在一起的數個師團大部份已到達因溶雪而洶湧的格涅洛伊蒂基什河,雖然事實上武裝親衞隊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衞旗隊裝甲師已佔領橋頭堡及德國工兵亦建立了另一個,驚慌的士兵見到河流時還當作是橫衝直撞的T-34型坦克羣,由於主體背向及橋頭堡南面,最後的坦克、貨車及運貨馬車跌落冰冷的河水中,樹木落入水中後做成一條橋樑及士兵掙扎渡過河流,數百名精疲力盡的士兵被衝落河裏,連同馬匹及武器碎片衝往下游,其他的因冰冷而休克或患上低温症,一羣士兵挷上救生索渡河,其他的則利用橡皮艇、厚板及其它碎片將傷兵運到德軍戰線,過程中所有德軍均遭到蘇軍大炮及T-34型坦克開火攻擊,澤奧巴爾德·李布將軍在岸邊安排好秩序後,騎着馬游泳過河,當武裝親衞隊第五維京裝甲擲彈兵師司令赫伯特·奧托·吉勒嘗試組成人鏈渡河,因為有一些人不懂游泳,很多人因脱手及人鏈被衝散而死去,數百及蘇軍戰俘、一班俄羅斯婦女輔助人員及烏克蘭平民因害怕被蘇軍捉到而遊過冰冷的河水。 能夠有這麼多的德軍撤退成功應歸功於第3裝甲軍為施特默爾曼集團解圍的努力,解圍部隊為貝克重裝甲旅(“Schweres Panzer Regiment Bäke”),以其指揮官法蘭茲·貝克上校(戰前是一名牙科醫生}的名字命名,其單位裝備了虎式及豹式坦克,其中有一個擁有特殊技能的工兵團。 ==戰果說明== 紅軍包圍科爾遜-契爾卡塞重創了德軍6個師,包括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這些單位被大量毀滅及必須被撤回整補,因此需要被完全再裝備,一些逃出來的士兵要被從集中地烏曼直接坐船到波蘭的康復區及醫院,或直接被送回國內休息,而蘇軍在大量裝備T-34型坦克、約瑟丈斯大林重型坦克及美國通過租借法案供應給蘇聯的M4雪曼坦克的坦克軍繼續向西潮水般推進。 對於當日的死傷及損失數字仍有爭論,蘇聯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葉夫多基姆表示德軍共死傷52,000人及另有11,000人被俘,其它來源説德軍死傷57,000人及另有18,000被俘 - 而蘇聯的死傷數字沒有正式公佈,如此高的傷亡數字是因為蘇聯相信所有德軍單位均是足額及大部份德國第8軍團被包圍 - 所以蘇聯獨裁者以為可以出現第二個斯大林格勒,德軍宣稱少於60,000人在包圍圈內,到2月16日時只剩下不超過50,000人,突圍時有45,000人,其中35,000人成功突圍,總共有19,000人死亡、被俘或失蹤,道格拉斯·E·南茜的附錄7 “German Present for Battle Unit Strengths after the Breakout” inHell’s Gate列出每個單位的生還數字,共有40,423人生還,包括在逃出包圍圈受傷及安全從列斯揚卡撤退的士兵。 施特默爾曼將軍在指揮殿後部隊時陣亡,澤奧巴爾德·李布將軍在戰爭中生還及在1981年逝世,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伊萬·科涅夫因此戰功晉升為元帥,而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在1944年2月28日被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行剌及在1944年4月15日去世。 <ref>[https://baike.sogou.com/v101028642.htm 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搜狗百科</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10 世界史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科爾遜-契爾卡塞攻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