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21.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秀英竹 的原始碼
←
秀英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秀英竹</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ec8a13632762d0d3299788a2ec08fa513dc6f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iqiyi.com/v_19rswgvhuo.html 来自 爱奇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秀英竹 拉丁学名:Oligostachyum shiuyingianum (Chia et But) G. H. Y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亚 科:竹亚科 Bambusoideae 族: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亚 族:北美箭竹亚族 Subtrib. Arundinariinae 属:少穗竹属 Oligostachyum 种:秀英竹 分布区域:中国[[香港]]、[[海南]]、 [[浙江]]、[[福建]]、[[江西]] 超 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 |} '''秀英竹'''(xiù yīng zhú),学名 Oligostachyum shiuyingianum (Chia et But) Wang et Ye,异名:Arundinaria shiuyingiana,是[[香港]]独有的[[禾本科]]植物,是中国境内濒危物种。于1981年在尖山首次发现,并以[[胡秀英]]博士之名而命名。因为仅见分布于[[尖山]]及[[中文大学]]校园,所以特别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根状茎细长型。秆复丛生,竹叶翠绿,身高约4至6米,节间幼时常显现紫色斑点。 <ref>[http://www.iplant.cn/info/%D0%E3%D3%A2%D6%F1 秀英竹], 植物智, 2020-01-18</ref> ==秀英竹形态特征== 秀英竹 (A. Shiuyingianum (Chia et But) Wang et Ye),禾本科( Poaceae),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竿高4—6米,直径1—2厘米;节间长22—38厘米,中、下部在有分枝之一侧扁平,幼时常有紫色斑点并疏生短刺毛; 竿环明显隆起,高于箨环;竿中部各节常分,3枝。竿箨早落或迟落;箨鞘黄绿色,基部略带褐色,背部具淡棕色细刺毛,边缘具纤毛;箨耳小形,具继毛2或3条;箨舌截形,高约1毫米,边缘有白色微纤毛; 箨片直立,绿带褐色,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底宽度约为箨鞘顶端之半。叶于开花枝条上为5—9片;叶鞘无毛,常带紫色小斑点;叶耳不发达,鞘口继毛2或3条;叶舌截形,微伸出,暗紫色,高0.5—1毫米,背部有毛; 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8一13毫米,两面无毛,下表面有小横脉,呈狭长方格状。花序总状或简单的圆锥状,仅具小穗2—4枚;花序柄之全部或有时连同花序下部的分枝可为鞘状苞片所包没; 花序轴及分枝均纤细,光滑无毛,或在分枝的棱上有稀疏的糙毛;小穗披针形,长3—8厘米,宽4.5—5毫米,含小花5—15朵;颖2,先端具小尖头,第一颖较小,长8—9毫米; 外稃连同长2—3毫米的短芒在内长17—20毫米,背部有紫色斑点及脱落性柔毛;内稃长12—14毫米,具柔毛,脊上疏生小纤毛,顶端钝,并具有丛毛;鳞被3;雄蕊3;花柱1,柱头3。 本属特征:地下茎为单轴型或复轴型。秆直立,节间于分枝一侧具沟槽,秆之中部的分枝于每节3枚,有时上部的分枝较多,广开展。秆箨早落或有时迟落,革质或厚纸质,常无箨耳及鞘口繸毛。 叶片条状披针形,侧脉4—5对,小横脉明显。总状花序简短,常单独地侧生于顶部具叶小枝的节上,通常小穗2—3(—6),花序轴无明显的节,小穗柄基部常托以膜质小形的苞片;小穗含多花;颖1—3,稀可较。 ==秀英竹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山谷中。常成片生长。海拔40—1500米。 ==秀英竹地理分布== 秀英竹分布于 香港,海南:陵水。湖北:秭归。浙江:云和、奉化、东阳、平阳、衢县、黄岩、遂昌、庆元、龙泉、青田、泰顺。福建:闽清、三明、福鼎、松溪、屏南、建阳。广东:南雄、高要、信宜。香港。广西:临桂。江西:兴国、寻乌。 ==秀英竹品种== 该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约有660属,9000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230属,1500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15属为我国特有属。 ==秀英竹参考文献== Oligostachyum shiuyingianum (Chia et But) G. H. Ye et Z. P. Wang in Journ. Nanjing Univ. (Nat. Sci. ed. )26(3): 486. 1990.——Arundinaria shiuyingiana Chia et But. in Kew Bull. 37 (4): 591. f. 1. 1983; 香港竹谱2页. 1985.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秀英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