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6.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的原始碼
←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福建省扶贫基金会</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30/fe15f301e42e412a9c606f6b83988de7.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src=tab_baike&q=%E7%A6%8F%E5%BB%BA%E7%9C%81%E6%89%B6%E8%B4%AB%E5%9F%BA%E9%87%91%E4%BC%9A&correct=%E7%A6%8F%E5%BB%BA%E7%9C%81%E6%89%B6%E8%B4%AB%E5%9F%BA%E9%87%91%E4%BC%9A&ancestor=list&cmsid=084cbc16959043c941e0d22a3bd59d93&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8#id=a812fb62821093e34d721067328e0328&currsn=0&ps=53&pc=53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主管部门;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类型;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前称"福建省科教扶贫[[基金会]]")和省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扶贫两会")同时成立于1993年5月1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于[[地方]]性公募基金会。<ref>[http://www.foundationcenter.org.cn/Content/Index?bh=506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基金会中心网,2020年6月13日 </ref> 13年来,"扶贫两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大局,在积极筹集资金、运作增值、增强自身的实力的同时,牢记社会扶贫的[[宗旨]],不遗余力地进行开发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机构设置== 主管部门: 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福建省扶贫开发协会 协办单位: 闽东丛贸船舶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屏山大酒店有限公司 福建福添来投资有限[[公司]] 福州福安商会 龙岩市博爱医院 ==业务范围== (一)按照合法、自愿、有效的原则,广开渠道,接受海内外关心支持我省扶贫事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的资金、实物及技术援助; (二)开展扶贫济困,扶持我省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环境和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三)扶持贫困家庭和人口改善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其脱贫致富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四)为一切关怀、支持和热心于扶贫事业的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境内外友人提供服务; (五)增强与国内外民间扶贫组织的友好合作。 (六)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第二条 本基金会属于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扶持、促进我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健康条件并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促进其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 本基金会围绕宗旨开展的一切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400万元,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赠。 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福建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福建省委农办。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住所福州市湖滨路138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按照合法、自愿、有效的原则,广开渠道,接受海内外关心支持我省扶贫事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的资金、实物及技术援助; (二)开展扶贫济困,扶持我省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环境和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 (三)扶持贫困家庭和人口改善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其脱贫致富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四)为一切关怀、支持和热心于扶贫事业的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境内外友人提供服务; (五)增强与国内外民间扶贫组织的友好合作。 (六)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由28名理事组成理事会,并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若干名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执行理事会决议,处理日常性事务。根据工作需要,聘请若干名顾问。 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 理事的资格: (一)努力学习、践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关心公益事业,热心扶贫工作;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或刑事处罚的。 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认真学习践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心支持理事会开展的各项募捐、投资、扶贫活动; (二)参加理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提出质询和建议; (三)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听取、审议会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八)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九)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会长或执行会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会长或执行会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会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制作会议纪要,并由会长审定、签名。 第十六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1名。监事任期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七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八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或业务主管单位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十九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设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 本基金会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 担任本基金会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的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或者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或提前卸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或卸任。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会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由常务理事会决定; (五)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由常务理事会决定; (六)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七)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本基金会的执行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二)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三)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常务理事会审批; (四)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为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接受捐赠; (二)投资收益; (三)其他合法的收入。 第三十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和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实用技术和人才培训; (二)资助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三)资助贫困地区的人饮、小水电、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 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申购国债、开放式基金或封闭式基金等; (二)合作投资; (三)委托银行投资。 第三十六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三十八条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九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条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二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四条 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 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四十六条 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四十八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无偿资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开发项目; (二)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人饮、小水电、道路等拾遗补缺的公共设施[[建设]]。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经 2009年4月21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三条 本基金会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获得荣誉== 1999年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集体》;2005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并被编入《慈善之光一[[福建]]省"八闽慈善奖"个人·机构·项目事迹荟萃》。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c0027jq1neh|480|270|qq}} <center>扶贫济困助学育人 实事助学基金会福建项目成效显著</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