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22.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碧筒饮(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 的原始碼
←
碧筒饮(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碧筒饮(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始于魏晋,盛于唐宋。 碧筒饮也叫碧筒杯、荷杯、荷盏,就是采摘新鲜荷叶盛酒,再将叶心捅破,使茎叶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文人雅士称之为“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ref>[https://wenwen.sogou.com/z/q133367182.htm 姑苏杯是指什么意思?]搜狗问问</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aa626357321ceef5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相关诗文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於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 宋 窦革 《[[酒谱·酒之事三]]》引作“碧筒杯”。 明 杨慎《[[碧桐杯]]》:“唐人《碧桐杯》诗:‘酒味杂莲气,香冷胜於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 清 赵翼 《[[小北门下看荷花]]》诗:“带得馀香晚归去,月明更醉碧筩杯。”亦省作“碧筩”、“碧筒”。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三:“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明 冯惟敏 《[[此景亭雨酌]]》词:“碧筒纵饮,清商朗讴,海天一雨彩虹收。”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巘排佳宴。” == 基本简介 == 如《因话录》提到唐代宰相李宗闵设宴,暑月临水为席,以荷叶为酒杯。将盛满美酒的荷叶系紧,然后放在人嘴边,用筷子刺一孔饮下,如果一口喝不完则要重饮一次。荷叶为杯,以筷子刺孔而饮,还不准洒漏,否则要挨罚,挨罚者当不在少数,皆大欢喜。以荷叶为杯的饮法最早出现在曹魏时代,当时有人设宴饮酒,用荷叶为杯,以簪刺透叶柄,以柄为管吸饮,称为“碧筒饮”,那感觉按古人的说法,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济南碧筒饮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 饮用效果 == 美酒从莲叶中倒入,经过荷茎直接流入口中饮用,酒香与莲香天然一体,湖中取出来的莲茎温度较低,美酒流过后被冰镇,入口后冷香沁人心脾,通体瞬间清凉异常。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碧筒饮(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