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35.1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碗窑碗事(陈巧珠) 的原始碼
←
碗窑碗事(陈巧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碗窑碗事'''<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667512/pexels-photo-1666751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碗窑碗事》'''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巧珠的散文。 ==作品欣赏== ===碗窑碗事=== 历史经过岁月的变迁留下斑驳的[[记忆]],一座座建筑物蕴藏的记忆就是凝固的历史。 碗窑村,一个曾以制碗为业的村庄,三百年来就这样面朝大海,凝固于蕉城区的东南部。漫步于村中,一阵风带着粗糙、朴素与神秘的气息迎面而来。 从此岸到彼岸,从此生到彼生,在这里感受过去与现在。 康熙年间,蔡氏先祖从[[泉州]]南安诗山镇蓝田村沿海出发,一路向着东北,在蕉城区的东南部止步不前,天时与地利,因缘和合。这里高岭土存量丰富,蔡氏传承祖业,烧窑制碗,血脉在此扎土生根,匠心注入泥寮、碓房、工坊。他们与山相依,与海相伴,扎土生根,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代代相承。传统工艺福泽延绵,滋润了这方水土,碗窑村由此而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蔡氏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凝聚成一座座大厝,五幢梅花状的大厝在村中绽放,飞檐翘角,厝里精雕细琢,以最低调也最高调的样子让人震撼,其中一座古厝内有十二个天井,犹入迷宫。数百年风霜,梅花大厝至今依然挺拨矗立,岁月的曾光华与当下缕缕怀念,在这十二方天井中滋长成长长文脉。 丝路悠远,商贾往来,[[闽东]]的山水揉合着南音南风南俗,闽南文化与闽东文化在这里相汇、相融、相生,生生不息,蔡氏血脉延绵,妈祖宫内的香火不绝。 时间不断雕塑着这个村庄,雕刻出韶华光阴中最美的样子。龙窑中薪火相传,温暖着蔡氏子孙。百年芳香零落成泥,那些泥土经过雕塑、烧制、成形,通过海上丝路,扬起千帆,远渡重洋。 烧制过的碗胚褪去火气,透出金铜的铜质,黯淡的光泽、拙朴、耐品,却又袭击人心。蔡家人因地制宜,因材尽用,一块块碗胚重叠而上,建造为厝,厝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墙体坚固,忍耐,冷静,泰然,厝内光线是带着一种稳妥、踏实祥的感觉。 碗窑村,我与她久久对视。我读者她,她看着我,我的目光热切,而她的神情则淡定温暖。她不张扬,她有一种神秘却又最自然的气息,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碗胚厝依然在时光的隧道里,优雅而笃定。我触摸她,她则仪态端正,不溜不滑,如同老祖母的那双手,把沧桑化作力量,把温暖化作点点质感,把我童年痒处搔回。 碗窑村,一座座泥土涅槃而来的墙,也让我的思维在梦中涅槃,飞向美美的童话世界。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l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陈巧珠,作家,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碗窑碗事(陈巧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