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168.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的原始碼
←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601/7f11338a30d44f1389133012d952ceb1.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81090919_12112445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ref>[https://cul.sohu.com/a/600456221_121124718 云端超市•第407期┃“说文解字,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篆书研究 主讲人:倪文东],搜狐,2022-10-28</ref>,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ref>[https://www.sohu.com/na/422820727_120655090 为什么中国人会发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f>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病人血中含有硫化血红[[蛋白]]所引起。硫化血红蛋白一经形成,硫化血红蛋白不能逆转为血红蛋白,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含量达到4%,或超过5g/L,临床便可出现发绀。此病发病缓慢,约有半数病人有便秘 腹泻、腹痛 这些症状与硫化血红蛋白可能并无直接关系,有些病人有服药或者接触有毒物质的病史,还有的病人可有轻度溶血性贫血。[[医生]]主要依靠[[实验]]室的检查做出诊断,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病情概述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sulfhemoglobinemia)是由于病人血中含有硫化血红蛋白(sulfmethemoglobin,SHB)所引起。化学结构现在还不完全清楚。正常人血液中不含有硫化血红蛋白,不存在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被氧化后 还可进一步硫化成硫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可溶性硫化物,如硫化氢等,在氧化剂通常是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有些人服用磺胺类或非那西丁等药物后 可出现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并可能伴有溶血。硫化血红蛋白一经形成,硫化血红蛋白不能逆转为血红蛋白,缺乏有效疗法,只有这种异常硫化红蛋白的红细胞被破坏后,它才离开血循环而遭破坏、消灭和清除 异常的血红蛋白才能消失。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含量达到4%,或超过5g/L,临床便可出现发绀。一般不威胁患者生命。 血红蛋白概述 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每一条蛋白链和肌红蛋白的结构相似,肌红蛋白是用来在肌肉和其他组织来储存氧气的。 血红蛋白除了运输氧气外,还能运输其他分子,如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最新研究表明,一氧化氮能和血红蛋白中的半胱氨酸以及铁原子结合在一起,如蛋白编号1buw所示。因此血红蛋白通过运输一氧化氮来调节血压。另一方面,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能很快的取代血红蛋白中的氧气,如蛋白编号2hco,所示形成稳定的不易去除的复合物。这种错误使用阻碍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正常结合和运输,造成生物体缺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病因 1905年Van den Bergh首先报道1例遗传性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此后相继有人报告此种病例。中国1963年首由杨崇礼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此例的1女1子出生后也有同样疾病。这种病例十分少见,自1963年中国未再见此种病例的报道。 凡是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的药物也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包括:①含氮化合物,如硝酸钾 亚硝酸钠或硝酸甘油等;②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如磺胺、苯胺衍生物或非那西丁等 有些患者并未接受任何药物而得此病,可能与慢性便秘或腹泻有关。有些患者红细胞的谷胱甘肽增加,其原因未明。硫化血红蛋白一旦生成,无论在体内或在体外都不能再恢复为血红蛋白。含有硫化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寿命正常 但也有人认为寿命缩短。患者红细胞的大小,厚度及其含血红蛋白的量都在正常范围。 发病机制 具体发病机制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在试管中,血红蛋白溶液通过硫化氢气体,可以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颜色由红变成暗色。用含硫磺的饲料喂养动物,也可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肠源性发绀症的病人也可同时有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有人认为这与有病变的肠道吸收了硫化氢有关。患有本症既往史的部分病人,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有增高,提示可能体内的半胱氨酸也是硫的来源之一 因此有人认为硫化氢可能源于病人的红细胞,而不一定源自肠道 服用能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各种氧化剂药物或化学物品也能引起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其中以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如乙酰苯胺、氨苯砜、甲氧氯普胺和非那西丁引起者最多见。但在服用上述药物的病人中,出现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的情况少见,同一药物分别诱发硫化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 机制并不清楚 有些病人甚至无上述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因而个别病人可能是先天性的。环境污染也可造成硫化血红蛋白。1983年 有人曾对巴西一个有工业污染的小镇居民调查 发现与其他地区居民比较,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都有增加。硫化血红蛋白 在分光镜波长620nm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带 加氰化钾不能使其变色。硫化血红蛋白分子中硫原子的确切位置尚未确定,一般认为是血红素辅基铁卟啉中1个吡咯环的β碳双键被打开,加进了1个硫原子。硫化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就不会再脱落,也失去了带氧的功能 硫化血红蛋白缺乏携氧能力,且使氧分离曲线左移 硫化血红蛋白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尚不很明确 有些病人用同位素测定的红细胞生命仍属正常,但也有不少病人可以发生溶血。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发绀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皮肤和面部带有蓝色的发绀 呈蓝灰色 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发绀。重者可有头晕、头痛,甚至气急 昏厥。约有半数病人有便秘 腹泻、腹痛 这些症状与硫化血红蛋白可能并无直接关系。有些病人有服药或者接触有毒物质的病史。还有的病人可有轻度溶血性贫血。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