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27.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矿务铁路总局 的原始碼
←
矿务铁路总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矿务铁路总局.jpeg|有框|右|<big>矿务铁路总局(旧址)</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8/432e197967694f10a4bc4b8dbbc7d8f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60217890_73258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矿务铁路总局''',清朝政府负责矿山开发和铁路建设的管理机构,简称路矿总局,成立于1898年,与农工商总局同时成立。曾制定《[[矿务铁路公共章程]]》。<ref>[http://www.doc88.com/p-668123069795.html 清末矿务铁路总局--基于矿业管理体制变迁的研究],道客巴巴,2012-11-05</ref> ==基本信息== 在[[戊戌变法]]中,首次提到经济上要在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 1903年清政府设商部,撤销矿务铁路总局。1906年商部改为农工商部。 ==历史概况==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无论是团练新军阻止民变还是实施“新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战争赔款使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这就使清政府不得不把开矿兴利作为首要任务。 而国内的矿政管理混乱、矿业产权不明确、法制不健全,这些都不利于国内矿业的发展;另外,实施“矿政”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列强要求投资中国矿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固外商私自侵占矿产、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支生涉外纠纷,影响到了中外关系,清政府不得不重视矿业的管理,改变矿务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矿业管理。 矿务铁路总局(以下简称矿路总局)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成立,由[[张荫桓]]、王文韶负责,主管全国的矿务、铁路事宜。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矿路总局在短短的五年内,经历了两次变化。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矿路总局刚成立,矿路大臣只有[[王文韶]]、张荫桓;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张荫桓虽然因牵涉戊戌变法而被发配边疆;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八国联军]]侵华,矿路总局的工作一度停止,次年由王文韶重设矿路总局。王文韶一直都是该局的矿路大臣,因此成为研究矿路总局的关键人物。 在王文韶的主持下,矿务章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修改,变化的核心主要是围绕对外资的限制,以阻止其对我国矿业的渗透。 在矿路总局成立时,光绪帝口谕一切矿路事宜皆归总局办理;总理衙门或外务部总理一切有关洋务的事宜,在矿事中但凡涉及外资、外商的事宜,总理衙门同样具有管辖权,这样一来,矿路总局的权力就受到限制。 地方上只有涉及矿务的事宜才归矿路总局管辖,但是地方政府可以管理地方上的一切事务,包括矿务,矿路总局在管理权限上与地方政府有交叉之处,难免会出现缝隙。 矿路总局并不是无一成效,在促进矿业发展的同时,发展了矿业教育,也培养了一批矿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与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受内政与外交的牵制,矿路总局还是无法阻止列强对我国矿业的侵占,最终在改革的浪潮中被裁撤。 ==视频== ===<center> 矿务铁路总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日甲午战争:两国海归的生死对决</center> <center>{{#iDisplay:q0014q2fapi|560|390|qq}}</center> <center>戊戌变法的真相:卖新疆、西藏筹集资金,让日本人来做中国首脑!</center> <center>{{#iDisplay:y31610811mg|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府組織]] [[Category:450 礦冶總論]]
返回「
矿务铁路总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