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56.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石斑木 的原始碼
←
石斑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石斑木001.jpg | thumb | 300px | 石斑木 <br> [http://tlpg.hsiliu.org.tw/plant/view/343 原圖鏈接] ]] '''石斑木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別名 <ref>{{cite web|url=http://kplant.biodiv.tw/%E7%9F%B3%E6%96%91%E6%9C%A8/%E7%9F%B3%E6%96%91%E6%9C%A8.htm |title=石斑木簡介|date=|work=認識植物}}</ref>[[田代氏石斑木]]、[[假厚皮香]]、[[台灣白杏花]]、[[印度石斑木]]、[[刻脈石斑木]]、[[春花木]]、[[尖梅花]],石斑木(中國樹木分類學),車輪梅(植物學大辭典),春花、鑿角(廣東土名),雷公樹(福建土名),白杏花(臺灣土名),山花木、石棠木(廣西土名)是[[薔薇科]]石斑木屬植物,<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F%B3%E6%96%91%E6%9C%A8 |title=石斑木簡介|date=|work=百度百科}}</ref>常綠灌木,稀小喬木,高可達4米;幼枝初被褐色絨毛,以後逐漸脫落近於無毛。葉片集生於枝頂,卵形、長圓形,稀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頂生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總花梗和花梗被銹色絨毛,花梗長5-15毫米。果實球形,紫黑色,直徑約5毫米,果梗短粗,長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分佈於[[中國]]、[[日本]]、[[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生長於海拔150-1600米的山坡、路邊或溪邊灌木林中。 木材帶紅色,質重堅韌,可作器物;果實可食。石斑木以根、葉入藥,主治跌打瘀腫,創傷出血,無名腫毒,[[骨髓炎]],燙傷,毒蛇咬傷。 石斑木花朵白裡透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形態簡介== 頂生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總花梗和花梗被銹色絨毛,花梗長5-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狹披針形,長2-7毫米,近無毛;花直徑1- 1.3厘米;萼筒筒狀,長4-5毫米,邊緣及內外面有褐色絨毛,或無毛;萼片 5,三角披針形至線形,長4.5-6毫米,先端急尖,兩面被疏絨毛或無毛;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柔毛;雄蕊 15,與花瓣等長或稍長;花柱2-3,基部合生,近無毛。果實球形,紫黑色,直徑約5毫米,果梗短粗,長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綠灌木,稀小喬木,高可達4米;幼枝初被褐色絨毛,以後逐漸脫落近於無毛。葉片集生於枝頂,卵形、長圓形,稀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2-)4-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圓鈍,急尖、漸尖或長尾尖,基部漸狹連於葉柄,邊緣具細鈍鋸齒,上面光亮,平滑無毛,網脈不顯明或顯明下陷,下面色淡,無毛或被稀疏絨毛,葉脈稍凸起,網脈明顯;葉柄長5-18毫米,近於無毛;托葉鑽形,長3-4毫米,脫落。 ==近種區別== 該種形態變異很強,葉片大小、寬窄、葉邊鋸齒深淺、網脈顯明下陷與否,差異很大,苞片和萼片線形或披針形,萼筒外面無毛或被絨毛,花瓣倒卵形或披針形,雄蕊或長於或短於萼筒,因此有人描寫為多數變種變型,甚至三個不同的種,合併為一種。 與該種近緣者為陷脈石斑木(Rhaphiolepis impressivena Masam.)模式標本採自中國台灣花蓮港清水山,生於多石地,海拔1000-1200米。摘譯原記載如下:“灌木高1-2米,分枝很多,小枝灰色,幼時被銹褐色絨毛,老時脫落無毛。葉互生,在枝頂上多集生,革質,長圓形,寬長多為1厘米×1.5厘米,1.5厘米×2厘米,2厘米×3厘米,2厘米×3.5厘米,稀2厘米×4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沿葉柄下延,上面光亮,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網脈顯明,在葉片上面深陷,下面隆起,邊緣有粗鋸齒;葉柄上面有溝,長3-10毫米。花不詳。果實球形,黑藍色,直徑約7毫米。”根據原始文獻記載,該種與石斑木很近似,因未見模式,附記於此,待日後研究確定。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1600米的山坡、路邊或溪邊灌木林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嚴寒,性喜光,但也較耐蔭,為中性偏陽樹種。對土壤條件要求一般,在肥沃、濕潤和疏鬆深厚的酸性至微酸性土壤及半陰環境生長最為旺盛。耐旱耐瘠薄性一般,在較乾旱、乾燥、貧瘠土壤地生長差。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日本、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9-10月份,當梨果由青色逐漸變紫黑色時採種,採後在室內堆放數天,待果實充分軟化後,放入水中搓去果肉,漂洗淨種後即可播種或混沙濕潤至翌春播種,種子千粒重90克。選擇疏鬆較肥沃的圃地,細緻整地,開高床條播,覆土0.3-0.4厘米。中國南方秋冬播種應淋水保濕,注意遮蔭,天氣乾燥可設塑料拱罩。半個月後種子發芽,發芽率35-40%。 ==栽培技術== 當苗高3厘米時可移植到聚氯乙烯塑料袋內。由於該樹種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因而配製的營養土除園土外,應混入定比例的火燒土及堆漚的土雜肥和磷肥,比例為6:3:1。幼苗尤喜陰,故袋苗培育應置於半陰的位置。1年生苗高30-60厘米,之後要注意修剪,以形成良好的冠形,2年生苗即可出圃定植。 ==主要價值== 經濟及食用:木材帶紅色,質重堅韌,可作器物;果實可食。 *藥用:石斑木以根、葉入藥,主要包含樹皮含鞣質、葉含山梨糖醇-6-磷酸鹽脫氫酶(sorbitol-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等成分。根、葉:微苦、澀,寒。根:活血消腫,涼血解毒。根:主治跌打損傷,關節炎。葉:主治跌打瘀腫,創傷出血,無名腫毒,骨髓炎,燙傷,毒蛇咬傷。 *觀賞:石斑木花朵白裡透紅,春天開放,其葉、果等器官形態大小各異,十分奇特,因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園林中可用於點綴草坪、園路兩旁,與其它建築小品如山石、亭閣等配植;也可用於庭院建築物周圍的美化和綠化;還可用作風景林綠化的灌木品種。因此,石斑木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園林綠化樹種。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石斑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