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36.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瞧白 的原始碼
←
瞧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瞧白'''读音是qiáo bái。意思是看轻;看不起。<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3135870050255428.html?fr=iks&word=%E6%9D%8E%E5%8A%BC%E4%BA%BA 李劼人翻译的《包法利夫人》的特点]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s4.baidu.com/feed/8694a4c27d1ed21b5dce1b339fe593cd50da3f70.jpeg?token=0c7f1857ab2d15b1e8b79894103edfba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解释 == 看轻;看不起。 == 出处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生怕误会了别人的用意,稍不谨慎,被别人瞧白了。” 李劼人,祖籍湖北黄陂,其上溯八世先祖李述明于清初逃荒入川,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裹挟的一分子。 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吐鲁、云云、抄公、菱乐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成都市副市长。 李劼人一生收藏图书甚丰,家人在他辞世后,于1963年初,其夫人杨叔捃及其子女李远岑、李眉等,遵其生前遗嘱,提出将李先生历年收藏书籍、字画、报纸、杂志等,全部捐赠国家。现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其中古籍线装书经鉴定、整理后,编制有《李劼人先生捐赠书目》。该目录收录李劼人所藏古籍线装书1168部16007册。经部85种894册,史部308种5647册,子部252种5422册,集部523种4044册。这些书籍至今存放在四川省图书馆古籍线装书藏中,保存完好。1949年以后出版的报纸2100余册。另有各种当代文史书籍数千册。省图书馆接收的图书总计有线装书20433册;平装书844册;报纸、杂志6948册,共计28225册。四川省图书馆研究员王嘉陵等撰写有《李劼人藏书考》。 1936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郊外沙河堡乡间,后在一菱角堰边建筑了自己以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栖身之所,他在门楣上还题了“菱窠”匾额。菱是一种生在池沼中,根扎在泥土里的草本植物;窠即鸟虫的巢。作家将自己的家以“菱窠”名之,颇有竹篱野舍的逸趣,或许也蕴涵了这位被誉为乡土小说作家植根民间的文学理想。 1959年,李劼人用稿费将故居翻建成今天这个一正一厢带阁楼的样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24年,直至1962年去世。其间,他创作了反映解放前夕畸形经济和畸形人性的长篇小说《天魔舞》,修改重版了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它们以成都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历史巨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瞧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