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5.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相声 的原始碼
←
相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相声</big> ''' |- | [[File:相声.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73614831,2440189092&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wtc.edu.cn/2018/0622/c335a24564/page.htm 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 文 名 ''' :相声 '''外 文 名 ''' : Crosstalk '''派 别''':侯(宝林)派、马(三立)派等 '''发 源 地 ''' :华北 '''性 质''' :曲艺形式 '''相声世家''' :马家、侯家、常家等 '''遗产编号''' :Ⅴ-47 '''批准时间''' :2008.06.07 '''形成时间''': 清咸丰、同治年间 '''祖 师 爷 ''' : 朱绍文 '''相声表演大师''' : 张寿臣、马三立、<br> 侯宝林、刘宝瑞 |} '''相声'''(Crosstalk)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于清朝道光年间,在[[北京]]出现,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戏。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由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出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季]],[[侯耀文]],[[苏文茂]],[[牛群]],[[冯巩]],[[郭德纲]],[[于谦]]等。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天津师范大学为相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相声保护单位为中国广播艺术团<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669 相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起源== 起源自满族曲艺[[八角鼓]]。[[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北京的[[八角鼓]]丑角艺人,后创造了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 在张三禄之后,分为朱、沈、阿三派。其中以艺名穷不怕的[[朱少文]]门徒最多,现今多数相声艺人都以他为始祖<ref>[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fo?id=9025dcd23310449596004977c5e82380 我在中国学相声],孔子学院</ref>。 ==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伪占区现状而被捕,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 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以及对捧哏方人身攻击之类的段子,以此迎合新的政治与文化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广播电台|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在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间,如[[何迟]]、[[马三立]]等相声艺人创作了《买猴》、《开会迷》和《统一病》等讽刺相声,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官僚形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政策。后来,创作讽刺相声的何迟和马三立被认定为[[右派]],遭到政治压迫。 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被允许演出。 文革之后,相声得以恢复。以[[姜昆]]、[[李文华 (相声演员)|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1980年代,在日益流行的曲艺形式[[喜剧小品|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居多。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国庆节]]和2008年[[国际劳动节|五一]][[黄金周 (中国)|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 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并让中国大陆看到相声复兴的希望;郭德纲不但改编过大量的传统相声,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相声,如大获成功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同时推广了相声的本门唱[[太平歌词]](原先理解的相声唱是京剧、评剧等)。 在以郭德纲为主的相声演员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的相声艺术也首次在非华语地区举行大型演出。 ==在香港的发展== [[File:在香港的发展.jpg|300px|缩略图|右|[http://www.fmcoprc.gov.hk/chn/xwdt/gsfc/W020160205583070632116.jpg 原图链接][http://www.fmcoprc.gov.hk/chn/xwdt/gsfc/t1338777.htm 来自 新闻动态 的图片]]] [[香港]]自古以来就有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北派相声]],早在清朝时期,来自[[中国大陆]]的文人、说书人就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到[[广东省|南粤]]和香港。 随着历史原因,香港被割让为[[英国殖民地]]。自此之后,相声在香港的发展进入了独特的本土化时期。民国初年,香港的相声主要出现在街头卖艺中,专门的相声艺人大多是以[[说书]]及[[口技]]等杂耍艺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懂得看书,喜欢聊天,因此运用相声的形式谋生。 踏入四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始急速发展,相声艺术也开始融入进新兴媒体。在显存的无数旧香港电影拷贝中,我们可以看到[[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表演形式,开始融入进早期的[[香港电影]]中,大多以演员独白、互相调侃的表演形式出现。 1957年,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媒体诞生,就是现今的[[亚洲电视]]前身[[丽的电视]]。相声开始跃进电视媒体,成为[[综艺节目]]的固定表演项目。其后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诞生,全球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启播<ref>[http://www.sohu.com/a/211098842_187216 身家38亿TVB女掌门的逆风人生:活成谁,都不如活成自己的传奇] ,搜狐,全球资源整合大平台,2017-12-17 21:25</ref>,相声艺术开始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以更广泛的变种形式出现,如主持人的讲稿中,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等。 ==相声的分类== {| class="wikitable" |- !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 | *[[单口相声]] |- | **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最早有“八大棍”之称,指的就是从评书中抽取的八段互不相关的段子。但单口相声更多注重笑料。 |- |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 |- |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 |} {| class="wikitable" |- ! 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 |- |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 | *[[新相声]]:1949年之后 |- |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 {| class="wikitable" |- ! 按流派分类,可分为: |- | *马派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马志明 (相声演员)|马志明]]。 |- | *常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常连安]]、[[常宝堃]]。 |- | *侯派相声:代表人物是[[侯宝林]]。 |- | *刘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刘宝瑞]]。 |} ==艺术特色== ===四大基本功===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 “逗”是互相抓哏逗笑; “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这是不对的。只有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 class="wikitable" |- ! 又传统上,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分别是: |- | *[[要钱]] |- | *[[口技]] |- | *[[数来宝]] |- | *[[太平歌词]] |- | *[[白沙撒字]] |- | *[[单口相声]] |- | *[[逗哏]] |- | *[[捧哏]] |- | *[[群口相声]] |- | *[[怯口]]/[[倒口]] |- | *[[柳活]] |- | *[[贯口]] |- | *[[开场小唱]]<ref>[http://www.sohu.com/a/224250712_259586 中国传统文化——“相声”!] ,搜狐,天津中国铁建国际城,2018-02-27 07:29</ref> |} ===术语=== {| class="wikitable" |- | *[[定场诗]] |- | *[[逗哏]] |- | *[[捧哏]] |- | *[[包袱 (相声)|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 |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 |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 |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 |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 | *[[现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 | *[[砸挂]] |} ===道具=== {| class="wikitable" |- | *一桌 |- | *二椅 |- | *五子: |- | **[[扇子]]:作为模拟其它道具的物品,例如马鞭、毛笔等,亦可写小抄。 |- | **[[醒子]]: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 | **[[折叶子]] |- | **[[绢子]] |- | **[[玉子 (乐器)|玉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 ==相关表演形式== {| class="wikitable" |- | *[[双簧]] |- | *[[口技]] |- | *[[开场小唱]] |- | *[[太平歌词]] |- | *[[参军戏]] |- | *[[落语]] |- | *[[答嘴鼓]] |- | *[[滑稽戏]] |- | *[[栋笃笑]] |- | *[[漫才]] |- | *[[双人搭档]] |} ==经典剧目== 传统相声 《[[豆腐堂会]]》(又称《找堂会》)、《[[大保镖]]》、《[[文章会]]》(与《大保镖》合称《文武双全》)、《[[夸住宅]]》、《[[开粥厂]]》、《[[当行论]]》、《[[报菜名]]》、《[[地理图]]》、《[[黄鹤楼(相声)|黄鹤楼]]》、《[[八大改行]]》、《[[八扇屏]]》、《八大吉祥》、《[[三近视]]》(又称《三近视认匾》)、《[[白事会]]》、《[[扒马褂]]》、《[[论捧逗]]》、《[[绕口令]]》、《[[关公战秦琼]]》、《[[蛤蟆鼓]]》、《[[打牌论]]》、《[[君臣斗]]》(又称《金殿斗智》)、《[[珍珠翡翠白玉汤]]》、《[[斗法 (相声)|山东儿斗法]]》(又称《斗法》)、《[[假行家]]》、《[[金刚腿]]》、《[[怯教书]]》、《[[反七口]]》、《[[黄半仙]]》、《铃铛谱》<ref>[http://www.iqiyi.com/w_19rt9i48rd.html 相声《铃铛谱》],爱奇艺</ref>、《拴娃娃》、《口吐莲花》、《五红图》、《福寿全》、《羊上树》、《树没叶》、《山西家信》、《学四省》、《学聋哑》、《杂学唱》(选择部分曲艺形式来演出)、《卖布头》、《卖估衣》、《老老年》等。 现代相声 《[[似曾相识的人]]》、《[[如此照相]]》、《[[81层楼]]》、《[[买猴]]》、《[[钓鱼]]》、《[[夜行记]]》、《[[训徒]]》、《[[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宇宙牌香菸]]》、《[[小偷公司]]》、《[[老鼠夜话]]》、《打电话》、《糖醋活鱼》、《西征梦》(改编自传统段子《得胜图》)、《纠纷》、《五味俱全》、《祖爷爷的烦恼》、《[[很难说的国语]]》等。 ==视频== ===<center>相声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相声,马季大师的春晚首秀</center> <center>{{#iDisplay:i0835a2c4jp|650|480|qq}}</center> <center>马三立经典相声《傻子学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center> <center>{{#iDisplay:m0302rxctsb|650|480|qq}}</center> <center>郭德纲于谦这段史上最经典的相声,无人能比!</center> <center>{{#iDisplay:b3022ybb3di|650|480|qq}}</center> <center>巅峰相声之夜!德云社大将一出场,全场笑崩溃!</center> <center>{{#iDisplay:y3029isa2i9|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返回「
相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