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9.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直溪巨龙 的原始碼
←
直溪巨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直溪巨龙</big> ''' |- | [[File:直溪巨龙.jpg|缩略图|居中|[http://wm.jschina.com.cn/9656/202104/W020210429335450575284.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7%9B%B4%E6%BA%AA%E5%B7%A8%E9%BE%9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6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直溪巨龙'''是以龙为艺术造型的一种民间表演样式,源于[[元末明初]]的巨村,故称“巨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直溪巨龙 非遗级别:[[国家级]] =='''基本内容'''== 直溪巨龙,是[[江苏传统舞蹈]]。 直溪巨村的“龙”最早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将稻草按龙体粗细捆扎延连相接,草捆中分若干节插入木棍,制成便于自由弯曲的龙身、龙头和龙尾,长约15米左右,可由八、九个人舞动。前清时,由稻草扎龙改用竹篾扎成龙骨架,外裹彩布。民国后期,始以竹篾扎制裹布,在龙衣上绘画龙鳞,龙身内配装蜡烛灯。 1941年至解放初,巨龙经常活跃在金坛、句容、丹徒、丹阳一带。1939年3月,陈毅在丹阳延陵主持召开新四军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巨龙到场表演,一时万人空巷,轰动了茅山抗日革命根据地。 [[巨龙]]的表演传统流程,有“打招”、“串阵”“翻花”、“舞步”“跪舞”“坐舞”“过桥”“罗汉盘”“空中探”“开荷花”和“嬉水脱壳”、“蛟龙翻身”等18套。整个流程都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进行,每个套路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要求雄浑强悍,气势磅礴,所有表演人员动作娴熟,配合默契。表演者最初没有统一穿戴,民国后期开始讲究服饰,现统一穿清末年间服式的彩衣彩裤,腰扎彩带,头戴英雄帽或头扎英雄结。进化后的直溪巨龙与一般龙相比身段较长,最长的达100节至200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 1953年至1977年,由于历史原因,巨龙活动曾一度被迫沉寂。1978年底至80年代中,由巨村村支书欧阳法宝及欧阳洪福、刘兆书等人领头,恢复和组织巨龙表演活动。1995年,恢复后的直溪巨龙在首届常州民族风情旅游节上重新亮相。1999年9月,直溪巨龙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喜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获得了单龙组的金奖。1999年12月19日,直溪巨龙应邀来到[[首都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澳门回归的中华舞龙大赛。 旧时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直溪巨龙都要配合庙会祭祀举行盛大的出龙仪式。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巨龙出会一度中断。2008年农历正月十四,巨龙恢复了沉寂60多年的出会祭祀仪式。2000年,直溪巨龙移植了火龙表演项目。2017年,巨龙传承人在登冠小学对学生开设了“小龙人”培训班。现今巨村有10多支(男龙、女龙、混双龙)舞龙队,长年正常活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ref>[https://www.sohu.com/a/232869812_368828 厉害了!常州又有5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起来为他们打call ],搜狐网, 2018-05-25</ref>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获得“直溪巨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直溪巨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