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19.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百花堤·如玉水中沙 的原始碼
←
百花堤·如玉水中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booklibimg.kfzimg.com/data/book_lib_img_v2/isbn/2/dc42/dc427d0a8cdf131c399d3680e3b23629_0_2_140_140.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item.kongfz.com/book/33553159_2_4_1.html 来自 孔网 的图片]</small> |} 《'''百花堤·如玉水中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的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尤为突出。他积极参与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他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宋史·曾巩传]]》称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又称其文“纡除而不烦,简奥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曾巩传》还称他“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既是一个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个兼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3d8659414462.aspx 曾巩],古诗文网</ref>。 <center>百花堤·如玉水中沙</center> {{Cquote| 如玉水中沙,谁为北湖路。 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我为发其枉,修营极幽趣。 发直而砥平,骅骝可驰鹜。 周以百花林,繁香泫清露。 间以绿杨阴,芳风转朝莫。 飞梁凭太虚,嶢榭蹑烟雾。 直通高城颠,海岱归指顾。 为州乏长材,幸岁足秔稌。 与众饱而嬉,陶然无外慕。 |[北宋]曾巩}} ==校藏书籍== [[曾巩]]一生用功读书,极嗜藏书,从政之便,广览博收。家里藏[[古籍]]<ref>[https://www.neac.gov.cn/seac/mzwh/201607/1078532.shtml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ref>二万余卷,收集篆刻五百卷,名为《金石录》。著作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隆平集》和《外集》等。他都加以校勘,至老不倦。《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任职于史馆时,埋头整理《战国策》、《说苑》两书,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并校订《南齐书》、《梁书》、《陈书》三史。在编校古书时所作的目录序,如《战国策·目录序》、《烈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 ==存世作品== ===著述=== 存世有《[[曾巩集]]》《元丰类稿》 《隆平集》等。其中《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 ===散文=== 《[[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辞中书舍人状记》《[[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诗歌=== 《胡使》《追租》《东轩小饮呈坐中》《人情》等。 ==视频== ===<center> 百花堤·如玉水中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文化南丰 曾巩</center> <center>{{#iDisplay:j0375fesn5g|560|390|qq}}</center> <center>曾巩存世的唯一书法作品,你知道是哪一副吗?</center> <center>{{#iDisplay:h0819nwcqb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百花堤·如玉水中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