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尾海雕 的原始碼
←
白尾海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尾海鵰.jpg | thumb | 300px | 白尾海雕 <br>[https://kknews.cc/pet/vmvy23q.html 原圖鏈接] ]] [[File:白尾海鵰-1.jpg | thumb | 300px | 白尾海雕-1 <br>[https://read01.com/zM2mBJ.html#.Xj7lP2gzY2w 原圖鏈接] ]] '''白尾海雕'''([[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又叫'''白尾雕'''、'''芝麻雕'''、'''黃嘴雕'''、'''白尾海鷲''',[[屬隼形]][[目鷹科]][[海雕屬]]。在鷹科海雕屬的大型[[猛禽]],屬瀕危鳥類,是一種非常大型的猛禽。白頭海雕是[[波蘭]]國鳥。 == 特徵 == 白尾海鵰(white-tailed eagle),成鳥身長在76到100公分之間,翼展可達200至250公分,體重介於3.5到7.5公斤。雌性比雄性大,[[亞成鳥]]身體有花花斑點,嘴喙、頭部、身體與成鳥都不一樣;成鳥較淺褐色頭部和頸部及頸部、白色的尾部、黃色的嘴和腳外,全身主要顏色呈棕色。白尾海鵰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 == 分佈 == 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和[[格陵蘭島]]、越冬於[[朝鮮]]、[[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等地。,共分化為2個亞種。[[中國]]僅有指名亞種。 ===白尾海雕較為罕見=== 其中[[新疆]]為1992年首次發現的新記錄。在[[黑龍江]]、[[內蒙古]]為[[夏候鳥]],[[甘肅]]為[[留鳥]],[[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寧夏]]為[[旅鳥]],[[長江]]以南、[[上海]]、[[浙江]]、[[台灣]]為[[冬候鳥]]。[[冬季]]於10~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4月離開越冬地。 <ref >{{cite web |url=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23/n10995540.htm | title= 白尾海鵰 | language=zh | date=2019-01-23 | publisher=大紀元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 習性 == 顯得懶散,蹲立不動達幾個小時。飛行時振翅甚緩慢。高空翱翔時兩翼彎曲略向上,棲息地主要棲息於沿海、河口、江河附近的廣大[[沼澤地區]]以及某些[[島嶼]]。繁殖期喜歡在有高大樹林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及河流地帶活動。 非繁殖季節,有時可離水很遠,活動於草原或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上。白天活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捕食各種[[鳥類]]以及中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吃[[腐肉]]和[[動物屍體]]。在冬季食物缺乏時,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 白尾海雕的食物很多,有魚類、鳥類和腐肉,有時牠們亦會捕獵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很多鳥類只吃腐肉維生,有時去搶[[水獺]]和其他鳥類的食物,而白尾海雕亦是一個很強的獵手。有些白尾海雕會跟[[金鷹]]爭奪[[兔]]和野兔,因為牠們兩者都會吃捕食這些動物。 在繁殖季節期間,若牠們有了胎兒,牠們每天需要500~600克的食物。在冬季的月份,牠們不大想活動,這時牠們的食量就會降至每天吃200~300克的食物。 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帶。白天活動,雄鳥和雌鳥的叫聲明顯不同。常單獨或成對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飛翔,冬季有時也有3~5隻的小群在高空翱翔。 此外也吃[[野鴨]]、[[大雁]]、[[天鵝]]、[[雉雞]]、[[鼠類]]、[[野免]]、[[狍子]]等,有時還吃動物屍體,在冬季食物缺乏時,偶爾也攻擊家禽和家畜,如[[貓]]、[[狗]]、[[羊]]等。常通過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搜尋獵物。它忍耐飢餓的本領也是猛禽中較強的,可以連續45天以上不進食。 <ref >{{cite web |url=https://read01.com/zM2mBJ.html#.Xj7lP2gzY2w | title= 波蘭國鳥白尾海雕 | language=zh | date=2017-05-09 | publisher=壹讀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波蘭有這樣一個傳說=== 一位名叫萊赫(Lech)的部落[[酋長]]經過[[奧得河(Odra)]]東岸[[波茲南(Poznań)]]的[[格涅茲諾(Gniezno)]],偶然間在山岩上發現一個鷹巢,飛翔的鷹剛柔並濟的雄姿令酋長大為讚賞,於是他就在這裡建了一座城堡並把雄鷹作為族徽圖案,這座城堡即是波蘭文化的發祥地,鷹也成為波蘭的象徵而代代相傳。 1989年12月,波蘭人民共和國正式把鷹定為國徽圖案,以此來弘揚本國的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後來這種鷹又榮升為該國的國鳥,它就是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 <ref >{{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nature/3v44jng.html | title= 波蘭國鳥白尾海鵰 | language=zh | date=2019-05-12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 繁殖 == 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湖邊、河岸或附近的高大樹上,比較固定,一般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一個巢可使用很多年,在[[歐洲]]甚至有使用長達26年和30年的,但每年都需要進行維修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通常初建的巢直徑不過1米左右,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的結構也越來越龐大,直徑達2米以上。巢多置於樹木頂端枝汊上或粗大的側枝上,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5~25米。偶爾也有營巢於懸崖岩石上的。 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樹枝構成,裡面放有細小的枝葉和羽毛,每窩產卵通常為2枚,偶爾為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顏色為白色,光滑無斑,偶爾帶有少許不清晰的赭色斑。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換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35~4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共同餵養大約70天,即可飛翔和離巢。 == 參考來源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尾海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