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3.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痰核 的原始碼
←
痰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痰核.jpg|缩略图|痰核<b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0/01607a5e197a47758114fe6e63288071.JPG 原图链接]]] '''痰核'''是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 ,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 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 <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waikeshisanfangkao/886-7-3.html 痰核]中医世家 </ref> ==什么是痰核== [[痰核]]为[[肝郁气结]],体内津液运行不畅,导致痰湿结聚皮下而成,如结块而出现在下巴耳朵附近,则为“淋巴结节,出现在甲状腺者为“甲状腺结节”,这些结节不仅影响形象和正常身体活动,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负担,还预示着更大的身体问题。 <ref>[https://www.jianshu.com/p/186af6d210ef 什么是痰核?]爱中医</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9f9f9; 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31005e; color:white;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中文名||英文名称||症 状||部 位||记 载 |- |痰核||Tan He||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皮下||《医学入门》 |- |}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治疗==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1、白术10 云苓15 浙贝12 桔梗12 夏枯草18 昆布15 2、陈皮6 枇杷叶12 当归10 黄芪18 党参15 淮山18 薏苡仁18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 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 莪术12 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 神曲15 广藿香10 以上汇总为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的方法,脂肪瘤患者可以咨询相关医师,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认为它的发病与脾脏有关。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1、白术10 云苓15 浙贝12 桔梗12 夏枯草18 昆布15 2、陈皮6 枇杷叶12 当归10 黄芪18 党参15 淮山18 薏苡仁18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 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 莪术12 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 神曲15 广藿香10 以上汇总为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的方法,脂肪瘤患者可以咨询相关医师,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bbf660102yo7u.html 治痰核(脂肪瘤)经验效方]新浪博客</ref>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痰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