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70.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电子邮件 的原始碼
←
电子邮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电子1.jpg|缩略图|right|[http://pic220.nipic.com/pic/20190606/26662797_051504861935_4.jpg 原圖鏈結][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电子邮件'''(E-mail,又称电子函件、电邮或邮件)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书写、发送和接收信件,目的是达成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标志是@,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电子邮件指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单据、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同时用户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 ==主要特点== 电子邮件是整个网络间以至所有其他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向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系统,它的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所以极大地满足了大量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 电子邮件指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单据、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电子邮件综合了电话通信和邮政信件的特点,它传送信息的速度和电话一样快,又能像信件一样使收信者在接收端收到文字记录。电子邮件系统又称基于计算机的邮件报文系统。它参与了从邮件进入系统到邮件到达目的地为止的全部处理过程。电子邮件不仅可利用电话网络,而且可利用其它任何通信网传送。在利用电话网络时,还可在其非高峰期间传送信息,这对于商业邮件具有特殊价值。由中央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控制的面向有限用户的电子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计算机会议系统。电子邮件采用储存-转发方式在网络上逐步传递信息,不像电话那样直接、及时,但费用低廉。 ==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电子邮件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时,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时,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任何一个都可以)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完成。 ===电子邮件地址的构成===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USER”代表用户信箱的帐号,对于同一个邮件[[接收服务器]]来说,这个帐号必须是唯一的;第二部分“@”是分隔符;第三部分是用户信箱的邮件接收服务器域名,用以标志其所在的位置。 ==发展历史== ===起源=== 对于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根据资料,现在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1969年10月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 据《[[互联网周刊]]》报道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时间应该是1969年10月),这条消息只有两个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释,“当年我试图通过一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和另一台位于旧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计算机联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从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另一台电子邮件机。当时登录的办法就是键入L-O-G。于是我方键入L,然后问对方:‘收到L了吗?’对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键入O和G。还未收到对方收到G的确认回答,系统就瘫痪了。所以第一条网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 第二种说法 1971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阿帕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出现了:参加此项目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机,每个人的工作对别人来说都是没有用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借助于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为阿帕网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个可以在不同的电脑网络之间进行拷贝的软件和一个仅用于单机的通信软件进行了功能合并,命名为SNDMSG(即Send Message)。为了测试,他使用这个软件在阿帕网上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电脑上的自己。尽管这封邮件的内容连Tomlinson本人也记不起来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备了十足的历史意义:电子邮件诞生了。Tomlinson选择"@“符号作为用户名与地址的间隔,因为这个符号比较生僻,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当中,而且这个符号的读音也有着”在"的含义。阿帕网的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了这个石破天惊般的创新。他们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现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难以觉察--速度来与同事共享了。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回想起来,都觉得阿帕网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当中,电子邮件功不可没。(这个说法也是现在较为广传的。)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与[[王运丰]]在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其内容为英文,大意如下。 原文: {{cquote|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中文大意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quotewidth=40px}} 这是中国通过北京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的网络连接,向全球科学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发展=== 虽然电子邮件是在70年代发明的,它却是在80年才得以兴起。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于当时使用Arpanet网络的人太少,网络的速度也仅为目前56Kbps标准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网络速度的限制,那时的用户只能发送些简短的信息,根本别想象现在那样发送大量照片;到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兴起,电子邮件开始在电脑迷以及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浏览器诞生,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子邮件被广为使用。 ===Eudora简史=== 使电子邮件成为主流的第一个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纳尔在1988年编写的。由于Euroda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为各公司和大学校园内的主要使用的电子邮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并没维持太长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Netscape和微软相续推出了它们的浏览器和相关程序。微软和它开发的Outlook使Euroda逐渐走向衰落。 在过去5年中,关于电子邮件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计算机在邮件网站上维护他们的邮件帐号,而不是只能在他们家中或公司的联网电脑上使用邮件。这种邮件是由Hotmail推广的。如今Hotmail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网站,微软在8月宣布,邮件服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1亿。但微软在1998年收购此网站的时候却仅用了4亿美元,这个价格后来令Hotmail的创建者沙比尔·布哈蒂尔后悔不迭。 Hotmail的成功使一大批竞争者得到了启发,很快电子邮件成为门户网站的必有服务,如雅虎,netscape,Exicite和Lycos等,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 ==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服务由专门的服务器提供,Gmail, Hotmail,网易邮箱,新浪邮箱等邮箱服务也是建立在电子邮件服务器基础上,但是大型邮件服务商的系统一般是自主开发或是对其他技术二次开发实现的。主要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主要有以下两大块: 一、基于Unix/Linux 平台的邮件系统 1. Sendmail邮件系统(支持SMTP)和dovecot邮件系统(支持POP3) Sendmail可以说是邮件的鼻祖,迄今为止有50多年的历史。 本当邮件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2.基于Postfix/Qmail的邮件系统。Postfix/Qmail技术是在Sendmail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历史不超过10年。 如网易邮箱的MTA 是电子邮件基于Postfix,yahoo的邮箱是基于Qmail系统。 二、 基于 Windows平台的邮件系统 1. 微软的Exchange 邮件系统。 2. IBM Lotus Domino 邮件系统。 3. Scalix 邮件系统。 4. Zimbra 邮件系统。 5. MDeamon 邮件系统。 其中Exchange 邮件系统由于和Windows 整合,便于管理。是在企业中使用数量最多的邮件系统。 IBM Lotus Domino 则综合功能较强,大型企业使用较多,基于Postfix 的邮件系统则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才能实现,但是性能可以达到非常高,而且安全性很好,同时软件是开源免费的。 ==工作过程== 1.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称SMTP)这一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它是Internet下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 2.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通信网上设立“电子信箱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系统的硬件是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硬盘作为信箱的存储介质,在硬盘上为用户分一定的存储空间作为用户的“信箱”,每位用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个电子信箱。并确定—个用户名和用户可以自己随意修改的口令。存储空间包含存放所收信件、编辑信件以及信件存档三部分空间,用户使用口令开启自己的信箱,并进行发信、读信、编辑、转发、存档等各种操作。系统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 3.电子邮件的通信是在信箱之间进行的。 用户首先开启自己的信箱,然后通过键入命令的方式将需要发送的邮件发到对方的信箱中。邮件在信箱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换,也可以与另—个邮件系统进行传递和交换。收方在取信时,使用特定帐号从信箱提取。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每份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涉及到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构成客户端,而接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 通常Internet上的个人用户不能直接接收电子邮件,而是通过申请ISP主机的一个电子信箱,由ISP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一旦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到来,ISP主机就将邮件移到用户的电子信箱内,并通知用户有新邮件。因此,当发送一条电子邮件给一另一个客户时,电子邮件首先从用户计算机发送到ISP主机,再到Internet,再到收件人的ISP主机,最后到收件人的个人计算机。 ISP主机起着“邮局”的作用,管理着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每个用户的电子信箱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申请的帐号名。每个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都要占用ISP主机一定容量的硬盘空间,由于这一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用户要定期查收和阅读电子信箱中的邮件,以便腾出空间来接收新的邮件。 ==地址格式== domain_name为域名的标识符,也就是邮件必须要交付到的邮件目的地的域名。而somebody则是在该域名上的邮箱地址。后缀一般则代表了该域名的性质,与地区的代码。 域名真正从技术上而言是一个邮件交换机,而不是一个机器名。 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有以下几种: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邮局协议)、IMAP(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这几种协议都是由TCP/IP协议族定义的。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主要负责底层的邮件系统如何将邮件从一台机器传至另外一台机器。 POP(Post Office Protocol):目前的版本为POP3,POP3是把邮件从电子邮箱中传输到本地计算机的协议。 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目前的版本为IMAP4,是POP3的一种替代协议,提供了邮件检索和邮件处理的新功能,这样用户可以完全不必下载邮件正文就可以看到邮件的标题摘要,从邮件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对服务器上的邮件和文件夹目录等进行操作。IMAP协议增强了电子邮件的灵活性,同时也减少了垃圾邮件对本地系统的直接危害,同时相对节省了用户察看电子邮件的时间。除此之外,IMAP协议可以记忆用户在脱机状态下对邮件的操作(例如移动邮件,删除邮件等)在下一次打开网络连接的时候会自动执行。 当前的两种邮件接受协议和一种邮件发送协议都支持安全的服务器连接。在大多数流行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里面都集成了对SSL连接的支持。 除此之外,很多加密技术也应用到电子邮件的发送接受和阅读过程中。他们可以提供128位到2048位不等的加密强度。无论是单向加密还是对称密钥加密也都得到广泛支持。 ==使用技巧== 快速查找邮件 要在一大堆信件中找到想要的内容并不轻松,“查找邮件”选择允许用户在多个文件夹中搜索邮件,以查找文件夹或子文件夹中的任何邮件。单击“编辑”菜单,选择“查找邮件”,以下任何条件都可以为查找邮件的标准:谁发送的邮件、邮件的主题或标题、邮件中的文本等。 ===自动添加签名=== 在OutlookExpress5用以下方法可实现自动签名功能: (1)启动OutlookExpress后,选择“工具选项”命令 (2)在“选项”对话框中,单击“签名”标签 (3)在“签名”标签中,单击“在所有发出的邮件中添加该签名”前的方框,使之处于选中的状态,以便自动签名功能生效 (4)在“签名”框中,新建一个签名名称,在下面文本框中键入你想添加的所有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地址、电话等 (5)若希望在回复和转发邮件时同样自动添加签名,则可以单击“不在回复和转发的邮件中添加签名”前的方框,使之处于不选中的状态 (6)单击“确定”按钮,下次建立新邮件时就会在你的邮件中自动添加上签名了。当然,可以单击“高级”按钮,为你的每个账号设置一个漂亮的签名。 ===拒收垃圾邮件=== 在“工具”菜单栏中选择“收件箱助理”,点击“添加”,该窗口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处理条件”,下面是“处理方法”。比如经常收到垃圾邮件,如果想从今以后不再收到它,可以在“处理条件”栏目中选择“发件人”,并在其中填入上述地址;接着,在“处理方法”中选择“从服务器上删除”;点击“确定”后,可以看到在描述框内,则直接从服务器上删除”的描述,这就达到了目的。 ===备份地址簿=== 在OutlookExpress中,通讯簿是很重要的,它记录了你的所有通讯地址,但由于一些原因,需要重装系统时或格式化磁盘时,对通讯薄的备份就显得很重要了。在“C:windows\ApplicationData\Microsoft\AddressBook”目录中找到一个名为username.wab的文件,其中的username为在电脑中的注册用户名。这就是您的通讯簿,可以把它备份在指定路径下,以便以后重装OutlookEx?press后copy到原目录。 ===脱机写邮件=== 单击“文件”菜单,选择“脱机工作”,用户就可以在不联机的情况下,从容地写好电子邮件。此时发送的新邮件都被保存在发件箱窗口中,只有当你按下“发送和接收”键,OutLookEx?press才会自动连通因特网将信件发出。 ===解决乱码方法=== 使用电子邮件最大的烦恼莫过于收到乱码邮件了,这个问题对新手来说尤其严重。现在好了,在OutlookExpress5提供了解决乱码的方法:首先选择乱码邮件,单击“查看”菜单指向“编码”命令中的“简体中文(GB2312)”即可,也可指向“编码”命令中的“其他”,这里提供了“阿拉字符”、“波罗的海字符”、“中欧字符”等19种字符选择,你只需单击“简体中文(HZ)”即可。另一种方法是:首先选择乱码邮件,单击鼠标右键打开邮件快捷菜单,选择“属性”命令;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详细资料”标签,单击右下角的“邮件源文件……”按钮,这时就会打开邮件的源文件码,这样就可看到邮件的内容了。 ===熟悉Outlook Express=== 其实,Outlook Express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正是由于功能多,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才使得网友们迷恋于它。下面我们还是从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来谈吧。 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 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由菜单栏、文件夹列表、内容区和状态栏五大部分组成。 菜单栏: 菜单栏由文件、编辑、查看、工具、邮件、帮助七项组成。 点击每一项都会拉出一个菜单。Outlook Express 的绝大部分功能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工具栏: 一般位于菜单栏下方,但二者位置也可以调整。方法是拖住左边突出的地方,随意放在某个地方即可。工具栏由一些功能按钮组成,它们是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点击按钮,可以弹出新邮件编辑窗口,在这个窗口中,就像上面介绍的一样,填入地址、主题等,写点内容,就可以发送了。 此按钮主要用来发送和接收邮件。想查看有无新邮件,或者写好的信要发出,都可以用此按钮。 它相当于一个通讯录,用来存放通讯地址(就是电子邮件地址呀)的。我们可以使用通讯簿来存储电子邮件地址、家庭和单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数字标识、会议信息、即时消息地址,以及个人信息,如生日、周年纪念日和家庭成员等,使 Outlook Express 易于检索。它还可用来在 Internet 上查找用户和商业伙伴。还可以存储个人和公司的 Internet 地址,并且可以直接从通讯簿链接到这些地址。功能很强大吧? 用来查找邮件和通讯簿中的信息。点击此按钮会弹出下图所示的窗口。输入收到时间的搜索范围,然后开始查找,就可以给出符合条件的邮件。另外还可以根据发件人、收件人、主题、附件标记等等进行搜索。此功能在查找大量邮件时使用较好。 文件夹列表和内容区: 包括两部分,邮件列表区和邮件预览区。文件夹列表区和内容区的操作方式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及其类似。比如,点击收件箱文件夹,右边的内容区显示的就是收件箱中的邮件(邮件其实就是一种文件呀)。点击选中的邮件,就可以阅读其内容了。 状态栏: 位于Outlook Express 窗口最下方,能够显示Outlook Express的工作状态。 使用附件发送邮件: 如果想给你的同学发送一个文件、一张图片、一段声音文件时,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在编辑新邮件的界面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按钮,那就是附加。有一个曲别针!我们就是用这个曲别针来夹带声音、图片以及其他文件的。请看下面的画面: 从计算机上搜了半天,好容易找到一个较好的图片,点击一下发送。那位咭咪是不是收到你的信了呢?还是查看一下吧。点击发送/接收,一会儿结果出来了, 发送成功! 事实上,只要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都可以附件的方式附加发送。但要注意,文件不要太大哟。给同学发送一个声音文件,看看效果如何。 使用标识,防止偷看 Outlook Express 允许管理多个账户,如果这些账户并不属于你自己,那么你的邮件有可能被别人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嘛。为了保住这一点小秘密,怎么办才好呢? 将鼠标移动到内容区的标识,点击一下弹出菜单,选择添加新标识。 这时将弹出如下画面: 输入jimi。下方有一个启动时询问密码,这个可很重要啊,它能保证你的邮件不被别人看到。点中这个复选框,将弹出输入密码对话框。可在这里输入你容易记住的密码。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 这样要查看用户migi的邮件,必须输入密码才能进行。在启动Outlook Express后呈现的应该是主标识界面,也就是每个用户都能够看到的界面,要换到你的账户,可以从内容区标识下拉菜单上选取切换标识。这时会弹出切换标识窗口: 输入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就会切换到你的账号上了。注意,输入的密码一定要正确。计算机可是只认密码不认人。 ===永远解除乱码的方法=== 对OutlookExpress5进行设置,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子邮件的乱码,方法为:(1)打开OutlookExpress5,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单击“阅读”标签;(2)单击“字体”按钮,选择“简体中文(GB2312)”并把它设置为默认值,设置好后按“确定”按钮回到“阅读”对话框;(3)单击“国际设置”按钮,选中“为接收的所有邮件使用默认的编码”,确定退出。再次打开所有邮件,中文邮件就不会乱码了。 ==备份邮件== IE的OutlookExpress虽然能导出邮件,遗憾的是只能一封一封地导,要是几封信那还好,下面方法可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OutlookExpress,进入要备份的信箱,如收件箱 (2)选择要备份的邮件。按住键,点击第一封和最后一封邮件可全选;按住Ctrl键,点击所需邮件可选择多个邮件 (3)用鼠标左键点击“转发邮件”。此时,您刚才所选的邮件被作为附件,夹在新邮件中 (4)在“新邮件”对话框中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A)……”命令,然后为此邮件取个文件名即可。———以上方法可以有选择地导出邮件。如果您想彻底保存邮件,那就到C:\WINDOWS\ApplicationData\Microsoft\OutlookExpressMail文件夹中,将所有的文件全部备份即可。 不用Word作为默认邮件编辑器 Word启动时间长、占用内存多、邮件长度大,这必然会增加邮件的传送时间,因此最好不用它作为默认邮件编辑器。 ==安全问题== ===安全知识=== 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邮件可能给系统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二是邮件内容本身的隐私性。对此,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电子邮件安全方面的小窍门。 1. 浏览器的安全设置。 以IE为例,首先建议将IE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点击“工具→Internet属性”,进入“安全”选项卡,在这里可以对四种不同区域(包括“Internet”、“本地Intranet”、“受信任的站点”以及“受限制的站点”)分别进行安全设置。对于“Internet”区域通过“自定义级别”可以按照自己的安全考虑加以设置。虽然大多数Cookie对于系统来说是安全的,但在“隐私”选项卡中对它加以设置可以适当保护自己的隐私。如果担心信件内容的泄露,可以在“内容”选项卡中进行证书的设置等。 2. 关闭电子邮件地址自动处理功能。 由于软件中自动处理功能的日益增加,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由于意外地选择了错误收件人而造成的安全事件了。微软Outlook中的“可怕的自动填写功能” 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使用下拉式清单的时候很容易不小心选择临近实际收件人的收件人。在讨论类似商业机密之类敏感信息的时候,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件的出现。 3. 群发邮件的时候采用密送(BCC)的设置。 从安全角度来说,将电子邮件地址与没有必要知道的人分享,是一个坏做法。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电子邮件地址与陌生人分享也是不礼貌的。在发送电子邮件给多个人的时候,可以选择收件人(TO)或者抄送(CC)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所有收件人可以分享所有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没有明确确认电子邮件地址应该被所有收件人分享的时候,应该使用密送(BCC)的设置。这样的话,收件人不会知道还有其它接收者的存在。 4. 做好阅后的工作。 如果在公共场所收发信件,信件内容的隐私性就变得至关重要。可以通过“Internet 选项”的“常规”选项卡删除文件(包括所有脱机内容)、清除历史记录以及删除Cookie。另外,还可以到“内容”选项卡的“个人信息”栏进行自动完成设置,清除表单以及密码等。 ===安全考量因素=== 安全考量包括传输安全、储存安全、发送者身份确认、接收者已收到确认、拒绝服务攻击等。有两种标准:PGP和S/MIME。 1、传输安全 传输过程可能被窃听。为了应付这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 使用SSL连接,当前的两种邮件接受协议和一种邮件发送协议都支持安全的服务器连接。在大多数流行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里面都集成了对SSL的支持。将邮件加密之后,用普通连接传输。比如由GnuPG等加密软件在寄送前加密,Outlook也可以。 2、储存安全 对已加密的邮件,可以选择不保存解密后的邮件。已加密的邮件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之前对邮件本身进行加密,不是指加密传输。如果邮件本身已加密,则没有必要进行加密传输。对非加密的邮件(指发送者在发送之前没有对邮件本身进行加密,至于是否使用加密传输是另一回事),邮件的储存安全就如同于其他文件的储存安全一样,重点在于防范非授权使用。当然,就如同可以对一般文件进行加密一样,也可以对这些非加密的邮件在收到后进行加密。 3、接收者已收到确认 接收者可能抵赖说他/她没有收到电子邮件。为了应付这情况,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被采纳的方案。微软公司的MicrosoftExchange Server就提供Delivery Receipt。因为是机器发的“接收者已收到确认”,所以接收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删除了邮件。 4、拒绝服务攻击? 为了妨碍某一用户使用电子邮件(比如不让她/他收到电子邮件),拒绝服务攻击指往被攻击的用户的邮箱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将邮箱塞满。这样被攻击的用户就无法收到那些有用的电子邮件了。这种安全顾虑目前相当程度已被解决。一是邮箱不断增大,另一原因是邮件服务提供商都提供了一些的过滤措施。过滤措施有时也会把有用的电子邮件当成垃圾邮件。现已有一部分邮件服务供应商使用替身邮,防止外界对邮件帐户进行跟踪。 ===安全性防范=== 如果由于病毒或者黑客侵袭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无疑会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透视企业网站首先要关注一下网站的安全性防范。 1. 网络防火墙 其实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网站安全性的问题,可是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企业只是在网站服务器端安装了网络防火墙软件。虽说网络防火墙对于常见的恶意病毒和网络攻击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一款网络防火墙软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自身的漏洞,再加上现在的木马、黑客类软件越来越多,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想要绕开防火墙侵入系统内部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更何况一些网站服务器安装的网络防火墙还是过时的老版本,甚至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如果从网站本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角度考虑,采用硬件防火墙设备无疑是最佳的解决之道,毕竟更为灵活和丰富的设置功能可以增加网站服务器更高的安全系数。 2. 网络安全架构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费用,将网络共享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网站服务器整合在一台计算机中,但是在投入使用之后却忽视了安全防范问题。这倒不是指服务器缺少邮件过滤和病毒防范措施,而是在网络架构方面存在着缺陷。大部分企业虽然配置了单独的SMTP网关防病毒系统,但是没有考虑到对于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防范,比如企业的内部邮件并没有进行处理,类似“网络天空”的邮件病毒很可能导致邮件服务器瘫痪,从而影响网站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其实只要在邮件服务器进行相应的配置,把所有来自于内部IP地址的邮件先转发至SMTP网关服务器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转发渠道即可解决(如图1)。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的不要在一台计算机中运行多个服务,毕竟多运行一种服务就会增加一份故障发生隐患,真正做到专机专用才是最佳方法。 3. 人为防范 另外,网站安全性防范很重要一个环节在于人为防范。有些公司并没有配备专职网络管理员,网站服务器自从投入运行之后就鲜有人问津,或许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会去维护一下。这种长时间不闻不问的态度也难以确保网站安全,倘若黑客在这期间攻破了防火墙入侵系统,并且将木马或者病毒移植在服务器中,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大量浏览该网站的用户感染病毒,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公司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更有甚者,有些网络管理员把网站服务器变成自属的一块网络天地,擅自架设FTP、论坛或者其它网络服务,占用系统资源不说,更给黑客入侵系统提供了可乘之机。<ref>[http://tech.sina.com.cn/s/2012-11-15/07587800277.shtml 公民隐私应该如何保障], 新浪, 2012-11-15</ref> ===国内企业网站的弊端=== 许多企业都投入可观的资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时间一长,这些网站往往名存实亡,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几种现象: 1. 网站长期不更新,有的企业网站已经几年没有更新过,甚至公司已经搬迁但网页上什么都没有改,给客户造成很多麻烦,订单落入其他公司的手里也就不奇怪了。 2. 网站永远没有客户想要的内容。现在有很多客户喜欢通过网站查阅进行比较,但有些企业网站能提供的资料实在太少,往往这些资料要从第三方网站上才能找到,结果往往是客户与提供完备资料的企业先行联系。 3. 网站提供的信息太多太杂,没有重点,不仅浪费投资和运营成本,客户寻找所需资料也不容易。那么成功企业的网站究竟是怎样定位的呢?根据调查,在26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中,76.9%的企业设立有专门的“产品与品牌”栏目; 38.5%的企业在网站首页上设有“网上服务”专栏,用户可享受方便快捷的在线办理服务;96.2%的企业在网站首页上设有“联系我们”的栏目,用户点击该处即可直接与企业取得联系,向企业反馈各种用户信息。反观国内同样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75%的企业设立了产品介绍专栏,但是能够提供网上服务功能的寥寥无几,也只有一半的网站建立了“联系我们”栏目。从这些数字对比不难看出,国内网站并没有网络营销意识,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站进行营销,尤其是对于网站的实际作用并不看好,网站的定位还只是一个初级的产品宣传介绍站点,与国外成型的网络咨询、网络订单、网络售后等一条龙完整网络营销服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常见问题== 1. 邮件服务器间邮件传输使用了TCP协议,为何邮件有时还会丢失? 邮件服务器之间的SMTP协议使用TCP连接,可以保证邮件准确无误地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 但由于邮件服务器本身的故障, 例如邮件空间不足等, 会导致邮件无法完成传输而导致丢失。 2. 发件人用户代理为何不直接将邮件发送给收件人的用户代理, 而是通过邮件服务器来传输? 因为用户电脑性能的限制,无法运行收发邮件的程序, 并且无法不间断地运行并连接到互联网上。 因此只能将信件暂时存放在邮件服务器中, 用户需要时就可以去下载信件。 ==选择邮箱== ===电子邮件选择=== 在选择电子邮件服务商之前我们要明白使用电子邮件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自己不同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选择。 如果是经常和国外的客户联系,建议使用国外的电子邮箱。比如Gmail, Hotmail, MSN mail,Yahoo mail等。 如果是想当作网络硬盘使用,经常存放一些图片资料等,那么就应该选择存储量大的邮箱,比如Gmail, Yahoo mail, 网易163 mail,126 mail,yeah mail,TOM mail,21CN mail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自己有计算机,那么最好选择支持POP/SMTP协议的邮箱,可以通过outlook,foxmail等邮件客户端软件将邮件下载到自己的硬盘上,这样就不用担心邮箱的大小不够用,同时还能避免别人窃取密码以后偷看你的信件。当然前提是不在服务器上保留副本。我建议这么做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如果经常需要收发一些大的附件,Gmail,Yahoo mail, Hotmail, MSN mail,网易163 mail, 126 mail, Yeah mail等都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若是想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新邮件,那么推荐使用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随心邮,当有邮件到达的时候会有手机短信通知。中国联通用户可以选择如意邮箱。 如果只是在国内使用,那么QQ邮箱也是很好的选择,拥有QQ号码的邮箱地址能让你的朋友通过QQ和你发送即时消息。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别名邮箱。另外随着腾讯收购foxmail使得腾讯在电子邮件领域的技术得到很大的加强。所以使用 QQ邮箱应该是很放心的。 另外还可以根据所在区域选择地方性的邮箱,比如北京的朋友们就可以选择千龙网邮箱,广州的朋友们可以选择21CN邮箱。 使用收费邮箱的朋友要注意邮箱的性价比是否值得花钱购买,也要看看自己能否长期支付其费用,目前网易VIP 邮箱、188财富邮都很不错,尤其是提供多种名片设计方案非常的人性化,强烈推荐大家使用。 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宽带服务商提供的邮箱,比如铁通的用户可以选择68CN企业新时速邮箱等。 关于支持发送接受的附件的大小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大。其实一般来说发送一些资料附件都不超过3MB,附件大了以后可以通过WinZIP, WinRAR等软件压缩以后再发送。现在的邮箱基本上都支持4MB以上的附件,知名的邮箱都已提供超过10MB的附件收发空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你的邮箱支持大的附件你的朋友的邮箱是否也支持大的附件呢?如果你能发送大的附件而你的朋友的邮箱不支持接受大的附件那么你的邮箱能支持再大的附件也毫无意义,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还可以根据自己最常用的IM即时通信软件来选择邮箱,经常使用QQ就用QQ邮箱,经常用雅虎通就用雅虎邮箱,经常用MSN就用MSN邮箱或者Hotmail邮箱,当然其他电子邮件地址也可以注册为MSN帐户来使用。喜欢用网易泡泡的就用网易163邮箱。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在桌面操作系统中Windows 操作系统占据了90%的时常份额电子邮件。也就是说还有10%的朋友使用的是linux及苹果操作系统。由于firefox浏览器不能很好的支持网页中的很多java脚本程序,所以对于新手来说很难配置浏览器,也就是说通过WEB 访问邮箱可能遇到困难,所以这些朋友一定要选择支持POP/SMTP功能的邮箱,通过Kmail 等客户端软件收发邮件。还有使用linux及苹果Unix操作系统的朋友们不推荐使用MSN mail和Hotmail,除了不支持POP/SMTP以外,因为他们是微软的竞争对手,为防止微软采取不正当方法阻挠邮件收发,所以使用上述操作系统的朋友们最好不要使用Hotmail及MSN mail. 在这些操作系统上也没有微软的官方MSN软件,只能使用聊天工具的插件实现MSN的部分功能。 ===常见电子邮箱=== [[微软睿邮]](微软) [[Hotmail mail]](微软) [[MSN mail]](微软) [[Gmail]](谷歌) [[35mail]](35互联) [[Yahoo mail]](雅虎) [[QQ mail]](腾讯) [[FOXMAIL]](腾讯) [[163mail]](网易) [[126邮箱]](网易) [[188邮箱]](网易) [[139邮箱]](移动) [[189邮箱]](电信) [[梦网随心邮]] [[新华邮箱]] [[人民邮箱]] [[中国网邮箱]] [[新浪邮箱]] ==处理软件== The Bat! Windows Live Mail Desktop KooMail 梦幻快车DreamMail Becky! Foxmail IncrediMail Mozilla Thunderbird Outlook Express MailWasher ===电子邮件聚合器=== 选择电子邮件一般从“信息安全,反垃圾邮件。防杀病毒,邮箱容量,稳定性,收发速度,能否长期使用,邮箱的功能,进行搜索和排序是否方便和精细,邮件内容是否可以方便管理,使用是否方便,多种收发方式等综合考虑。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邮箱。 ==其他信息== ===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spam)还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凡是未经用户许可就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的任何电子邮件。 在垃圾邮件出现之前,美国一位名为桑福德·华莱士(或称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间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客户提供收费广告传真服务,由于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费纸张,于是美国立法禁止未经同意的传真广告。后来垃圾福把广告转到电子邮件,垃圾邮件便顺理成章地出现。 ===邮件病毒=== 是指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一般是夹在邮件的附件中,在用户运行了附件中的病毒程序后,就会使电脑染毒。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邮件本身不会产生病毒,只是病毒的寄生场所。 电子邮件炸弹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宽带。由于这种攻击方式简单易用,也有很多发匿名邮件的工具,而且只要对方获悉具体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进行攻击,所以这是最值得防范的一个攻击手段。 电子邮件炸弹可以说是目前网络安全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恶作剧方法,而这些用来制作恶作剧的特殊程序也称为E-mailBomber。当某人或某公司的所做所为引起了某位好事者的不满时,这位好事者就会通过这种手段来发动进攻,以泄私愤。这种攻击手段不仅会干扰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它还能影响到邮件系统所在的服务器系统的安全,造成整个网络系统全部瘫痪,所以电子邮件炸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其强大的网络武器。 ===电子邮件广告=== 电子邮件广告是以电子邮件为传播载体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电子邮件广告有可能全部是广告信息,也可能在电子邮件中穿插一些实用的相关信息,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多次的或者定期的。通常情况下,网络用户需要事先同意加入到该电子邮件广告邮件列表中,以表示同意接受这类广告信息,他才会接受到电子邮件广告,这是一种许可行销的模式。那些未经许可而收到的电子邮件广告通常被视为垃圾邮件。 电子邮件过滤器 电子邮件过滤器(EmailFilter)可以根据电子邮件中包含的信息自动地将收到的电子邮件进行归类并将其收入相应的文件夹或邮件箱的阅读软件。例如,来自一个用户的叔叔 Joe的所有邮件可能放在一个名为“Uncle Joe”的文件夹中。过滤器也可用于封锁或接收发自指定来源的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数据库 特殊格式的数据库,包含存储在您计算机上的电子邮件。在接收/发送每封邮件后,每封接收/发送的邮件都被保存在数据库中。在全面扫描您的计算机时,将扫描这个数据库。在实时监控模式中,将扫描所有收到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是否有病毒。 ==中国发展历程== 北京车道沟十号院中一座树木掩映的小楼,就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在地。 1987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听到中国的声音。 当年这封邮件的发出,对改变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国际形象,推广网络应用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0年后,中国互联网不仅规模庞大,技术和应用也居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即将到来的5G及万物互联时代,中国将成为最有发言权的国家。 ===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6年12月,“中德计算机网络领域内的合作协议书”签订。协议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在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首先建立计算机的点对点联系。 时任所长李澄炯回忆说“从1986年开始,我们研究组就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做方案设计和实验。那时候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重要设备、技术都不向我们开放,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维纳·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以兼容的系统软件,我们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连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1987年9月,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在所内建成,发送邮件的条件基本具备。 “1987年9月14日晚上,我们大家都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子邮件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字样。邮件传输的调试完成后,就剩下写邮件内容了。写点什么呢?措恩教授当时坐在电脑前问我们。我问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国内正在改革开放,我们应该传达中国人要走出去的信息,向世界问好,你觉得如何?王运丰赞同我的观点。” 虽然这与阮任成记忆中的情节不尽相同,但能肯定的是,最终,措恩用英文输入了这行字,李澄炯随后将其译为中文——“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但这封邮件并未顺利发出,而是被存储在系统内。 针对网上流传的“邮件在9月14日开始发送,20日到达德国”的说法,阮任成首次予以澄清:“网上说走了7天,这是不可能的,稍有常识的人就不会这么想。14日我们发送过去了,但实质上还是作为一个用户在跟国际网沟通,北京这边并没有形成网络,就说明还不成功。” 查找失败原因的过程很艰难,最终发现的问题让阮任成哭笑不得。“我们的大型计算机要呼叫意大利的打包分包器,告诉它‘我有事儿找你’,但是我们呼叫得太频繁了,对方反应不过来,回过来就是一串问号。只要在两次呼叫中间停一会儿就好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障碍,将原本可能在14日就成功的发送推迟到20日。 [[措恩]]也曾回忆:“不管如何,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星期日,9月20日,20:55,准备好的第一封邮件成功地发送到了卡尔斯鲁厄,然后从这发送到了其他网络。”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是,这封邮件在国内已下落不明,且目前所见版本确是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委托外籍高级顾问安玛莉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找回的。 但事实上,阮任成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整保存了当时所有邮件往来。采访中,“中国第一封邮件”的原始样貌得以重现。 看似寻常一日,实则筚路蓝缕。至此,故事以成功作结。但对亲历者来说,那只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 ===走向世界=== 从第一封邮件起,中国互联网蹒跚起步,开始“走向世界”。30年后,一个互联网大国已崛起,迎面向世界走来。 与国际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功后,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进入国际科技网的唯一入口。通过它,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中科院等2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都陆续登入国际科技网,享用网络资源,与国外对话。这一入口的存在也为日后互联网进入中国继而大放异彩埋下伏笔。 “1997年,我把第一封邮件发给了同学。那时还没有基于浏览器界面的应用,操作台上显示的是黑屏幕绿字符。”武汉闪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吉佳盛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些年的变化太超出想象了。最开始的邮箱都是几兆,现在都以千兆计,每天邮件的数据流量也是指数级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6月,我国已经有超过2.6亿活跃电子邮件用户,邮件地址数超过20亿。 只是,曾把电报和邮政信件送入历史的电子邮件似乎也在被渐渐遗忘。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电子邮件也已渐渐远离他们的生活,转而被微信取代。 “这种替代的背后,是中国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强大。”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葛颀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互联网的应用上如此突飞猛进,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面向未来能够具有强大的互联网实力。” 2017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2016年,百强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1.07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46.8%,带动信息消费增长8.73%。 随着互联网百强企业营收和利润水平的大幅增长,它们越来越有愿望和能力投身于研发。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研发投入达到749.6亿元,同比增长29.7%,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1.76%。 同时,它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大量投入,加速了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其应用场景遍及综合门户、垂直门户、综合电商、垂直电商、产业服务、网络营销、B2B电商、IDC和CDN3、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个人工具、在线旅游等互联网主要业务领域,无所不包。 5G的全面商用意味着互联网技术的全盘迭代更新。葛颀认为,中国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时代的风向标,诸多仍存诸于想象的应用将只有中国有能力实现,一个创新时代的大幕将真正拉开。 ==相关图片==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File:电子1.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pic220.nipic.com/pic/20190606/26662797_051504861935_4.jpg 原圖鏈結][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22.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3.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4.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5.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6.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File:电子7.jpg|电子邮件图片[http://soso.nipic.com/?q=%E7%94%B5%E5%AD%90%E9%82%AE%E4%BB%B6 来自呢图网图片] </gallery>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电子邮件
」頁面